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百零三章 新春纳福,万象更新

大年初一的晨光像泼洒的金粉,透过灵脉馆的窗棂,落在扫得干干净净的青石板上。昨夜的积雪被踩出串串脚印,像串跳动的音符,通向馆里的每个角落。陈默一早就在大门上贴好了春联,是秦先生亲手写的“灵脉长流春永驻,守脉心诚福自来”,红纸黑字在白雪映衬下,透着股鲜活的喜气。

“陈伯伯,拜年啦!”小石头穿着件新做的红布褂,兜里揣着昨天得的压岁钱,脆生生地喊着,身后跟着一串穿新衣的孩子,像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他们手里都拿着支刚折的柏枝,是按老规矩采来的,说能辟邪纳福。

陈默笑着掏出早就备好的糖果,塞进每个孩子手里:“都要长一岁了,得更懂事才行。”他的目光落在小石头身上,这孩子的红褂子是慕白连夜赶做的,针脚细密,领口还绣了朵小小的兰草,像极了当年墨兰常穿的那件。

铁牛扛着个大红灯笼从仓库出来,灯笼上糊着层新纸,画着灵脉泉边的兰草和石鱼,是学堂的孩子们集体画的。“把这灯笼挂在泉边,”他憨笑着说,“让墨老鬼和兰丫头也沾沾喜气,看看咱们现在多热闹。”

慕白和春桃端着托盘走来,上面摆着刚蒸好的年糕和福字馒头,热气腾腾的,把两人的脸颊熏得通红。“吃年糕啦,”慕白把年糕分给众人,“秦先生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咱们灵脉馆的日子,就得像这年糕一样,一年比一年甜,一年比一年高。”

秦先生拄着拐杖,站在学堂门口的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院里追逐打闹,手里还拿着本《岁时记》,指着书上的新春习俗给围过来的小丫头讲:“大年初一要穿红,要吃甜,要多说吉利话,这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藏着对新一年的盼头呢。”

泉边的空地上,巡逻队的弟兄们正在挂彩灯,五颜六色的灯串绕在兰草丛上,风一吹,像片流动的彩虹。有个后生还剪了些纸鸢、蝴蝶的窗花,贴在泉边的石壁上,把冰冷的石头都衬得热闹起来。

“墨兰姐姐要是在,肯定会给我们扎新风筝,”小石头举着手里的柏枝,跑到泉边的石碑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姐姐新年好,我们都很想你。”

陈默走过去,看着石碑上被雪水浸润的“兰”字,仿佛能看见那个穿红褂的姑娘站在兰草丛里笑,手里举着刚扎好的风筝,喊着“你们看这蝴蝶像不像活的”。他忽然觉得,所谓的新年,从来不是简单的辞旧迎新,是大年初一这天,孩子们的笑声里藏着的延续,是红灯笼映在泉面上的温暖,是这些带着念想的热闹,让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

中午的团圆饭摆在学堂的大桌上,满满当当的菜肴冒着热气,灵脉泉的活水炖的鸡汤,雾隐山采的野菌炒的菜,还有铁牛猎来的野猪肉,香气混着酒香,在屋里漫得无处不在。秦先生端起酒杯,对着众人说:“这第一杯,敬天地,敬灵脉,保佑咱们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第二杯,敬老辈人,是他们打下的根基,才有咱们今天的安稳;第三杯,敬咱们自己,守好这灵脉,守好这日子!”

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同饮,酒液入喉,暖得人心头发热。小石头捧着自己的果汁杯,也跟着有模有样地喝了一口,小脸上满是认真。

午后的阳光暖起来,雪开始慢慢融化,屋檐下的冰凌滴答滴答地淌水,像在唱一首轻快的歌。孩子们跑到院外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惊得山雀乱飞,却把新春的喜气撒得更远。铁牛则带着几个后生,给灵脉馆的老槐树系上了红绸,说这样能让老树也沾沾福气,来年长得更旺。

陈默站在泉边,看着灯笼在风里轻轻晃,看着孩子们在雪地里奔跑的身影,忽然明白,这新春纳福的日子,纳的从来不是虚无的福气,是万象更新里藏着的希望,是代代相传中凝聚的力量,是灵脉馆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对这片土地、这份责任,更深的眷恋与担当。

暮色降临时,灯笼被点亮了,泉边、院里、屋檐下,一片暖黄的光,把灵脉馆照得像个被温暖包裹的家。孩子们的欢笑声渐渐低了,却还赖在炉边不肯散去,听秦先生讲新年的故事。

陈默知道,只要这新春的灯笼还会亮起,这纳福的期盼还在延续,灵脉馆的故事就会像这不断流转的岁月,在每个崭新的春天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年又一年,温暖而坚定地走下去。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
墨坛书屋搜藏榜: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