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空间的晨雾裹着草木的潮气,漫过竹篱笆时,梁拉娣已经在厨房忙活开了。大铁锅烧得通红,她抡着铁铲翻炒着土豆丝,油星溅在围裙上,发出滋滋的轻响,混着锅里飘出的醋香,在雾气里漫开。
“拉娣姐,我来烧火吧。”何雨水掀开门帘进来,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窝头。她今天起得晚,额前的碎发有些凌乱,却难掩眼底的精神头——昨儿夜里翻了本菜谱,正琢磨着给大家露手祖传的谭家菜。
“不用不用,火够旺。”梁拉娣往灶膛里添了根劈柴,火星子“扑”地蹿起来,映得她脸红扑扑的,“你去歇着,等会儿尝尝我的醋溜土豆丝,保准比你那精细菜下饭。”
何雨水笑着凑到锅边看:“哟,刀工见涨啊,这土豆丝切得跟线儿似的。”她拿起筷子夹了根,脆生生的带着点酸,“嗯,够味!比我娘当年做的还地道。”
“那是,”梁拉娣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咱别的不行,家常菜还是拿得出手的。不像你,动不动就整个‘黄焖鱼翅’,那玩意儿除了东子,谁吃得惯?”
两人正说笑,秦京茹端着木盆进来,里面是刚从智能农场摘的青菜,带着湿漉漉的露水:“拉娣姐,雨水姐,今早吃面条不?我刚看着仓库里有新磨的全麦粉。”
“行啊,”梁拉娣应着,把土豆丝盛进粗瓷盘,“再卧几个鸡蛋,热乎乎的舒坦。”她瞥了眼秦京茹,见她眼角带着点没藏住的笑意,脸颊泛着健康的粉,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却没点破,只往她手里塞了个热窝头,“垫垫肚子,别饿坏了。”
秦京茹红着脸接过来,小口啃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往正屋瞟。李晓东这阵子忙得很,天不亮就以“陈志远”的身份出去,说是在城郊的研究所盯着新项目,具体干啥却从没细说,只说“是对国家有用的事”。
正想着,就见李晓东从外面进来,身上还带着晨雾的潮气。他穿着件深蓝色中山装,领口系得严严实实,见了厨房的三人,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布包:“刚从外面买的糖糕,热乎的。”
“东子哥!”秦京茹眼睛一亮,慌忙迎上去,接过布包打开,里面是六个油亮亮的糖糕,甜香混着芝麻味,瞬间填满了厨房,“你咋知道我想吃这个?”
“猜的。”李晓东揉了揉她的头发,目光扫过灶台,“今天又做啥好吃的?”
“面条,卧鸡蛋。”梁拉娣往锅里添了水,“你先去洗漱,马上就好。”
李晓东刚转身,何雨水忽然凑到秦京茹耳边,压低声音打趣:“昨晚没少睡吧?看你这精神头,跟喝了蜜似的。”秦京茹被说得脸发烫,伸手轻轻掐了她一把,却忍不住笑了。
早饭时,八仙桌旁坐得满满当当。大毛二毛抢着吃糖糕,糖汁沾得满脸都是;槐花捧着碗面条,小口小口地嘬着;秦淮茹抱着李建国,用小勺给他喂稀粥;于莉吃得慢,每口都嚼得细细的,说是“对孩子好”;娄晓娥则捧着本书,边吃边看,偶尔被书上的情节逗笑,面条差点从嘴角掉下来。
“晓娥,吃饭别看书,仔细呛着。”李晓东给她碗里夹了个荷包蛋,“等会儿吃完了,我给你找本新的,是上次说的《镜花缘》,带插图的。”
娄晓娥眼睛一亮,立刻把书合上:“真的?那我快点吃!”她最近迷这类志怪小说迷得紧,总说里面的女儿国“比现实里的规矩少多了”。
梁拉娣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你们俩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东子就惯着你吧。”她给李晓东盛了碗面条,卧着两个金黄的荷包蛋,“多吃点,看你这阵子瘦了,天天往外跑,也不知道吃没吃好。”
“在研究所吃食堂呢,还行。”李晓东扒了口面条,热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浑身舒坦,“就是食堂的菜太寡淡,还是家里的饭香。”
“那是,”何雨水得意地扬了扬眉,“等过两天我给你露手谭家菜的‘红烧熊掌’,让你尝尝啥叫真正的好滋味。”
“可别,”李晓东连忙摆手,“那玩意儿太扎眼,咱家常便饭就好。”他知道何雨水的祖上是御厨,一手谭家菜做得地道,只是这年头物资紧俏,很多食材不好找,更别提熊掌这种稀罕物了。
何雨水撇撇嘴:“知道你谨慎。那我做个‘鸡丝拉皮’总行了吧?这菜简单,智能农场里的黄瓜刚摘的,嫩得能掐出水。”
“这个行。”李晓东笑着点头,“让孩子们也尝尝鲜。”
饭后,孩子们缠着娄晓娥讲故事,秦淮茹抱着李建国去晒太阳,于莉坐在廊下缝小衣服,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梁拉娣收拾碗筷,何雨水则拉着秦京茹去仓库清点今天要送的物资,两人边走边说笑着,声音被风吹得轻轻的。
李晓东坐在竹椅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一片安宁。他刚从研究所回来,那里的专家们正根据他提供的制导反导图纸进行模拟试验,进展顺利得超出预期。赵刚说,再过阵子就能进行实弹测试,到时候“咱们的国门,就能真正关上了”。
“在想啥呢?”秦京茹端着杯热茶过来,放在他手边,“是不是累了?累了就回屋躺会儿。”
“不累。”李晓东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布衫传过去,“就是觉得,现在这样真好。”
秦京茹挨着他坐下,头轻轻靠在他肩上:“嗯,俺也觉得。有东子哥在,有孩子们在,每天能吃上热乎饭,就是最好的日子。”她想起刚进四合院时的惶恐,想起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再看看现在,觉得像做梦一样。
远处的智能农场传来机械运转的轻响,田垄里的小麦已经抽穗,金黄的波浪在风中起伏。李晓东知道,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不仅是粮食,还有希望——是孩子们健康长大的希望,是家人平安顺遂的希望,更是国家日益强大的希望。
何雨水从仓库回来,手里拿着张清单:“东子,下午给轧钢厂送的货都齐了,三十袋面粉,二十筐蔬菜,还有十五只白条鸡,王科长特意交代的,说是给夜班工人加菜。”
“知道了。”李晓东点头,“让保卫多盯着点,最近外面不太平。”他指的是城郊出现了几个流窜的小偷,虽然没敢靠近仓库,却也得防着点。
“放心吧,那俩保卫厉害着呢,上次有只野狗想进仓库,被他们一脚踹出去老远。”何雨水笑着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哥托人捎信,说让我回趟家,把她那套谭家菜的银质餐具拿来,说是给我做嫁妆。”
“去吧,”李晓东说,“我让保卫开车送你,早去早回。”
何雨水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那套餐具老沉了,我一个人可拿不动。”
梁拉娣不知啥时候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块刚和好的面团:“要我说,啥银餐具金餐具的,不如咱这粗瓷碗实在。”她把面团往案板上一摔,“晚上包包子,萝卜粉条馅的,管够!”
众人都笑了起来,阳光透过葡萄架洒下来,落在每个人脸上,暖融融的。李晓东看着这满院的烟火气,听着此起彼伏的笑声,心里忽然无比笃定——无论外面有多少风雨,无论他在做多么重要的事,只要回到这里,看到这些笑脸,就有无尽的力量。
灶房的烟囱又升起了炊烟,混着晨雾渐渐散去。新磨的面粉香,刚摘的青菜香,还有梁拉娣揉面的力道,何雨水算菜谱的认真,秦京茹递茶时的温柔,都在这寻常的日子里,酿成了最醇厚的暖,让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觉得踏实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