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北辰引荐的饭局,设在一家格调极高的私人会所。参与者除了几位在科技和文化投资领域颇有建树的投资人外,还有两位让人意想不到的客人——一位是刚从海外载誉归来的青年华裔艺术家,程砚,另一位则是他的策展人。
程砚主攻新媒体艺术,擅长将东方哲学与前沿科技结合,创作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深度的沉浸式艺术装置。他在国际艺术界声名鹊起,此次回国,是受国内某顶级艺术机构邀请,筹备其首个大型国内个展。
饭局的气氛起初是商务而客套的。几位投资人对顾微澜的“非遗数字化”方向和程砚的“科技艺术”都表现出浓厚兴趣,话题围绕着市场前景、技术壁垒和商业模式展开。
程砚此人,才华横溢,谈吐不俗,自带艺术家的洒脱不羁。他很快注意到席间气质独特、言谈间既有艺术家敏感又有创业者锐利的顾微澜。
“顾小姐的苏绣表演视频我看过,”程砚主动向顾微澜举杯,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非常震撼!将古老的针线活与实时交互视觉结合,这种打破媒介边界的前卫尝试,很有观念艺术的味道。我们搞艺术的,有时候太沉迷于自我的表达,反而忽略了如何与更广泛的大众沟通。顾小姐的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
“程先生过奖了。”顾微澜礼貌地举杯回应,“我只是在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下连接的可能性,比不上程先生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
“不必谦虚。”程砚笑容爽朗,“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舞台大小,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顾小姐的作品,触动了我。”他话语直接,目光灼灼,带着艺术家特有的、不加掩饰的热情。
他随即开始与顾微澜深入探讨起苏绣中“时间性”、“痕迹”与数字艺术中“瞬时性”、“虚拟性”的对比与融合可能,两人越聊越投机,颇有几分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顾微澜也难得遇到一个在艺术理念上能跟她进行如此高频碰撞的同行,一时也沉浸在与程砚的交流中,忽略了席间其他人和……身边那位气压逐渐降低的陆先生。
陆北辰全程话不多,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听着,偶尔在投资人问及星火布局时,才言简意赅地回应几句。他的目光时而落在侃侃而谈的顾微澜身上,时而淡淡扫过程砚那张因为兴奋而显得愈发神采飞扬的脸。
当程砚热情地邀请顾微澜有机会一定要去他的工作室参观,并半开玩笑地说“说不定我们能合作出一个惊世骇俗的作品”时,陆北辰端起了面前的酒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却足以让坐在他身边的顾微澜察觉的脆响。
顾微澜下意识地侧头看了他一眼。只见陆北辰面色如常,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商业应酬的礼貌弧度,但他周身散发出的那股冷意,却让熟悉他的顾微澜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这是……不高兴了?
顾微澜心里咯噔一下,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似乎和程砚聊得过于忘我,有些冷落了今晚做东的陆北辰,也忽略了这是在商务饭局上。
她正准备将话题引回更广泛的讨论,陆北辰却先开口了。他没有看程砚,而是目光平静地看向其中一位投资人,语气淡漠:
“王总,星火下季度准备启动一个‘科技赋能文化遗产’的专项孵化基金,首期规模五个亿,主要投向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和清晰商业化路径的早期项目。回头我让苏哲把计划书发您一份。”
他这话一出,饭桌上的焦点瞬间被拉了回来。五个亿的专项基金,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几位投资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纷纷开始询问细节。
陆北辰游刃有余地应对着,言辞精炼,气场强大,瞬间掌控了整个饭局的话语权。他甚至没有刻意去看程砚,但那无声的、属于资本和实力的碾压,却让刚才还意气风发的艺术家,瞬间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
程砚摸了摸鼻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笑了笑,不再像之前那样高谈阔论,安静了许多。
顾微澜看着身边这个谈笑间挥斥方遒的男人,再回想他刚才那一声微不可察的杯子脆响,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像是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了一颗小石子,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他这是在……吃醋?
这个念头冒出来,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陆北辰这样的人,怎么会……
可心底那份莫名的、带着一丝甜意的确认感,却又如此清晰。
饭局结束后,程砚还想跟顾微澜交换私人联系方式,顾微澜下意识地先看了一眼陆北辰。陆北辰没什么表情,只是抬手,极其自然地替她拉开了车门,动作流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占有意味。
“走吧,送你回去。”他声音低沉,不容拒绝。
顾微澜对程砚礼貌地笑了笑,道了声“再联系”,便弯腰坐进了车里。
车子平稳地驶入夜色。
顾微澜看着窗外流转的灯火,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情根,或许早已在一次次并肩与守护中,深种心底。
只是直到这微酸的醋意弥漫开来,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