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的点赞,如同给顾微澜盖上了一个“金字招牌”。之前还在观望、或者只将她视为“有潜力的网红主播”的品牌方和机构,此刻再也坐不住了。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邀约,如同雪片般纷至沓来,几乎要将她的工作邮箱和平台私信挤爆。
这些邀约的种类和层次,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高端品牌联名: 不止是国风文具,一些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化妆品、电子产品品牌,也发来了合作意向,希望将苏绣元素融入他们的限量款产品设计中,或者邀请顾微澜担任其“文化推广大使”。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惊人,附加条件也极具诱惑力。
大型文旅项目: 几个重点旅游城市的文化旅游局、大型文旅集团,邀请她参与城市文化Ip打造、旅游纪念品设计,甚至希望以她为主角,拍摄城市文化宣传片。
媒体节目邀约: 一线卫视的王牌文化类综艺、纪录片频道、高端人物访谈节目,都发来了录制邀请,希望她能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理念。
学术机构交流: 国内顶尖的美术学院、设计院校,邀请她前去举办讲座或工作坊,与师生交流非遗创新实践的经验。
资本投资意向: 不少风险投资机构也嗅到了机会,主动联系,希望投资她的个人品牌,帮助她快速扩张,成立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
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盛况”,顾微澜却保持了惊人的冷静和清醒。
她没有像一些突然爆红的人那样迷失方向,来者不拒。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核心是什么——是苏绣技艺,是“非遗+电竞”这个独特定位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真诚的粉丝群体。任何商业合作,都不能背离这个核心,不能透支粉丝的信任。
她在书房的白板上,写下了自己筛选合作的基本原则:
调性契合原则: 合作品牌或项目必须与“国风”、“匠心”、“品质”、“创新”的调性相符,拒绝一切低俗、快消、过度商业化的项目。
内容主导原则: 合作必须以内容创作为核心,能充分展现苏绣的魅力与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贴牌或站台。她要对合作产出的内容质量有绝对把控权。
价值共赢原则: 合作必须能实现品牌方、她自身以及粉丝三方的价值共赢。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发展。
量力而行原则: 在保证直播内容质量和自身学习提升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接洽合作,避免过度劳累和消耗灵感。
依据这几条原则,她和临时组建的一个小小工作团队(包括父亲引荐的张律师和一位负责初步对接的助理)开始了繁重的筛选工作。
她婉拒了那些只想借她热度、却无实质内容合作的快钱项目;礼貌回绝了与自身调性不符的奢侈品代言(认为目前自身积累还不够);对于那些大型文旅项目和媒体邀约,则表示需要仔细评估档期和内容形式后再做答复。
最终,在经过慎重考虑和几轮谈判后,她初步确定了两个合作意向:
一是与一家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端茶叶品牌,联名推出一款“锦绣山河”主题茶礼,茶罐包装将由她亲自设计苏绣纹样,并附赠她绣制的迷你茶垫。
二是接受国家电视台一档聚焦“青年与传承”的人文纪录片的跟拍邀请,认为这能更深度地传递她的理念,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
至于资本的投资,她一概婉拒。她深知,在自身品牌模式和团队尚未完全成熟之前,过早引入资本,很可能会失去自主权,背离初心。
看着被筛选后依然可观、但更显优质的邀约清单,顾微澜知道,她正站在一个巨大的风口上。如何借助这股风势飞得更高更稳,而不被吹离航向,将是对她智慧和定力的新一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