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里,张百川、关政委、萧参谋长等人脸上都带着久违的松弛,桌上摊着厚厚一沓文件,是各部队的整训总结和根据地各项工作的报告。
“政委,参谋长,看看这些,”张百川手指点着报告上的数字:“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部队兵员基本补充满额,新兵经过训练,也有了模样,三岔沟兵工厂,现在每月能复装子弹二十万发,造手榴弹五千颗,还能修理大部分枪械甚至那几门山炮,咱们根据地的粮食,够吃到明年夏收,老百姓的心跟我们贴得更紧了。”
关政委脸上是欣慰的笑容:“是啊,根基算是扎稳了,这次反扫荡,咱们能顶住鬼子重兵,靠的就是这扎扎实实的根基。不过,司令员,你急着把我们叫来,不只是为了看这些成绩单吧?”
张百川哈哈一笑,站起身,走到那张熟悉的大地图前,目光炯炯:“根基稳了,咱们就不能这么满足了,鬼子这次退了,是因为咱们把他打疼了,但他绝不会死心,冈村宁次盯着华北,香月清司还在太原舔伤口,他们缓过劲来,肯定还会卷土重来。咱们不能总是等着挨打,得把拳头伸出去,打出去,”
萧参谋长眼神一凛:“司令员,你的意思是主动出击?”
“对,主动出击,”张百川的手掌拍在地图上晋中盆地那片相对富庶的区域:“咱们晋西北地方是好,就是太穷了,养活咱们现在这五万人马已经不易,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向外拓展空间,晋中,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一直是鬼子的重要兵站和物资基地。咱们要是能把触角伸进去,甚至拿下他一两个县城,就像在鬼子腰眼里插上一刀,”
关政委走到地图前,仔细看着晋中地区的敌我态势,沉吟道:“想法很大胆,晋中不比咱们这山沟沟,地势相对平坦,鬼子交通便利,重武器容易展开。咱们主动去打城市攻坚战,会不会太冒险了?”
“不是硬碰硬地强攻大城市。”张百川显然深思熟虑过:“咱们还是发挥自己的长处,运动战,歼灭战,先以精锐小股部队,像之前武工队那样,渗入晋中,摸清敌情,发动群众,主力部队伺机而动,选择鬼子防守薄弱的县城或者重要据点,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打了就走,或者创造条件长期占据,目的是扩大影响,补充物资,调动敌人,把战火引到外线去,”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要实现这个目标,咱们现在的力量还不够,我的想法是,趁着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再次扩军,将咱们晋西北军区的主力部队,从现在的五万四千人,扩充到十万人,每个旅,每个团,都要加强配置,尤其是炮兵、工兵和侦察分队的力量,”
“十万人?”萧参谋长吸了口气:“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兵源、武器装备、干部、给养,都是大问题。”
“兵源问题不大。”关政委接口道:“这次反扫荡,咱们八路军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很多青年踊跃参军,地方县大队、区小队经过战斗锻炼,也有很多好苗子可以升级到主力部队。关键是装备和干部。”
“装备,一方面靠咱们兵工厂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张百川眼中闪过锐利:“还得靠打鬼子‘运输大队长’,至于干部,政委,这就需要你多费心了,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骨干,特别是那些有文化、脑子活的年轻人,可以办随营学校,快速轮训。”
“我同意扩军和向外发展的战略方向。”关政委表态道:“但这关系到整个军区的命运,必须慎重。我建议,立即起草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扩军步骤、训练大纲、目标选择、后勤保障等,上报延安和总部,请求指示和支持。”
“这是自然。”张百川点头:“没有总部的批准和支持,这么大的动作进行不下去。参谋长,你马上组织参谋处的人,根据咱们刚才议的方向,尽快把计划拿出来,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
“是,”萧参谋长立刻应下。
“另外,”张百川看向关政委:“政治部要提前做好动员工作,让根据地的干部群众都明白,我们扩军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卫家园,是为了最终把鬼子赶出中国,”
新的战略蓝图,在这小小的指挥部里逐渐清晰起来。一种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的激昂气氛,取代了战后休整的平和。
几天后,一份由张百川、关政委、萧参谋长共同署名,详细阐述扩军至十万与相机向晋中发展的计划报告,由精锐骑兵通讯员带着,送往延安和八路军总部。
消息在军区高级干部中不胫而走,引起了巨大反响。
715团团长王大山咧着大嘴对政委说:“扩到十万人?好啊,到时候一个团能扩成一个旅,非找小鬼子把之前的仗连本带利讨回来不可,”
教二旅旅长彭辉则更关心发展方向:“打晋中?那可是鬼子的心窝子,得好好琢磨一下怎么下口。”
三岔沟兵工厂的赵厂长拿着新的物资需求清单,既兴奋又发愁:“要供应十万部队……这机器还得添,人手还得招,原料更是大问题……不过,想想都带劲,”
整个晋西北军区在暂时的平静下,积蓄着更为强大的力量。所有人都清楚,一旦总部的批复到来,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斗争,即将掀起。而这一次,他们将不再是被动防守,而是要主动出击,将抗日烽火烧向更广阔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