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五十,沈浩把书桌擦得锃亮,消毒液的淡味还没散,他又从抽屉里拿出苏晴寄来的京华大学校园地图,指尖在 “樱花大道” 那栏轻轻划了划 —— 前世他虽没考上京华,却早查过这所学校的布局:未名湖旁多的是柳树和荷花池,樱花要到东边的樱花大道才见得着,苏晴上次视频提 “未名湖樱花” 时,他没好意思打断,只在心里默默记着,想着等见面了再陪她去真正的赏樱地。
手机 “嘀” 地响了声,是晓雅发来的短信:“沈浩哥,我把语文笔记摊好了,苏晴姐说今晚要讲作文开头的新写法。” 沈浩回了个 “好”,抬头看向窗外 —— 晓雅家的灯亮着,窗帘拉开一角,能看到她坐在书桌前的身影,辫子上的小熊发卡偶尔晃一下,像在跟他打招呼。非典封控后不能串门,这扇窗就成了他们的 “暗号”:晓雅灯亮得早,是提醒他复习资料准备好了;他要是在窗台上放个苹果,就是告诉她 “今天的数学题弄懂了”。
八点整,苏晴的视频请求准时弹出来。屏幕里先出现的是她的手,握着支浅粉色钢笔,笔杆上印着 “京华大学” 的校徽,随后才露出她的脸 —— 戴着浅蓝色口罩,只露着双眼睛,睫毛比平时长了些,想来是早上特意夹过。“晓雅!沈浩!” 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过来,带着点刚跑完步的轻喘,“刚从实验室回来,路过樱花大道时还拍了张照,你们看。”
手机镜头一转,屏幕里出现了一条铺着青石板的路,两侧的樱花树缀满粉白的花,风一吹,花瓣像雪似的落在地上,远处能看到 “博雅塔” 的尖顶。“咱们学校的樱花都开在东边的樱花大道,不是未名湖旁哦。” 苏晴笑着补充,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樱花树,“未名湖边上多是柳树和荷花池,夏天荷花开的时候才好看,等你们来,我先带你们走樱花大道,再绕去未名湖看水,顺路还能路过食堂,糖醋排骨还在供应呢。”
晓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把脸凑到屏幕前:“苏晴姐,樱花大道长不长呀?花瓣落下来的时候,是不是像电视里的场景?” 她边说边偷偷看沈浩,见他也在盯着屏幕里的樱花,脸颊悄悄红了 —— 她想象着自己和沈浩跟在苏晴身后,踩着落樱走在大道上,风里都是花香,比课本里写的 “春和景明” 还美。
“可长了,从南门走到东门,得走二十分钟呢。” 苏晴的目光在屏幕里的沈浩脸上停了两秒,又赶紧移开,假装整理桌上的笔记本,“我昨天走的时候,还看到有学长在樱花树下背书,你们以后来了,也能找个没人的角落,一起背生物知识点、背古诗。” 她说 “一起” 时,声音轻了些,指尖无意识地绕着钢笔 —— 这话是她昨晚想了半宿才说出口的,既像普通学姐的建议,又藏着点不敢说破的期待。
沈浩看着屏幕里的樱花,心里泛起一阵暖。作为带着前世记忆的人,他知道苏晴说的是实情 —— 京华大学的樱花大道本就是校园一景,每年四月都有很多学生去打卡,只是她上次不小心说错了位置。他没点破,反而顺着话头说:“等疫情过去,咱们可以挑个周末去,晓雅肯定喜欢捡花瓣做书签。” 他故意提到晓雅,想让气氛更自然些,却没注意到苏晴眼里闪过的一丝失落,又很快被笑容盖住。
“对了,今天要给你们讲作文开头的‘场景切入法’。” 苏晴翻开笔记本,上面画着简单的场景示意图,“比如写‘疫情里的温暖’,别一上来就说‘疫情期间有很多温暖’,可以先写‘早上七点,胡同口的消毒水味还没散,张大爷就举着喷壶帮邻居擦门把手’,这样更有画面感。” 她讲得很细,连标点符号的用法都提到,晓雅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把重点记在笔记本上,沈浩则在旁边补充:“这个方法也能用在英语作文里,开头描述场景,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正讲着,林父的声音从晓雅那边传来:“晴晴,你上次说北京高校扩招的政策,能不能再跟叔说说?我之前在教育局的老同事发了份文件,里面提到‘文科专业扩招倾向’,你看晓雅报中文系,是不是更有把握?” 林父凑到屏幕前,手里拿着份打印的文件,字里行间标满了红圈 —— 他知道苏晴在京华,消息比他们灵通,特意整理了政策资料,想让她帮忙分析。
苏晴接过话头,详细解释:“叔,您这份文件里提到的‘文科扩招’,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新闻这些专业,晓雅想报的中文系正好在里面。我问过文学院的老师,今年扩招名额比去年多 15%,以晓雅现在的模拟考成绩,只要稳定发挥,肯定没问题。” 她还特意提到,“中文系的宿舍离樱花大道近,晓雅以后早上背书,出门就能看到樱花。”
林父点点头,笑着说:“有你这话,我们就放心了。等你们都去了北京,叔去看你们,顺便也逛逛樱花大道,看看京华大学到底啥样。” 他拍了拍晓雅的肩膀,“好好听晴晴讲,别总让她操心。” 说完就悄悄退开了,给三个孩子留了复习的空间。
视频快结束时,苏晴突然笑着调侃:“你们俩住得这么近,就隔一条胡同,却只能每天视频见,是不是特着急?” 她的目光在沈浩和晓雅之间转了转,“等疫情过去,你们就能一起去书屋复习,一起吃沈阿姨做的鸡蛋羹,不用再隔着窗户打招呼了。”
晓雅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尖,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手指却不自觉地攥紧了笔。沈浩也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现在这样也挺好,每天视频能跟你请教问题,还能看到樱花大道的照片。” 他这话是真心的 —— 虽然不能串门,但每天能和晓雅、苏晴视频,分享复习进度,听苏晴讲北京的事,让紧张的封控生活多了些盼头。
苏晴看着他们害羞的样子,心里既有点酸,又有点甜。她知道晓雅依赖沈浩,也知道沈浩对晓雅的照顾,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想:要是自己也能像晓雅一样,每天跟沈浩一起复习,一起讨论问题,该多好。她赶紧收敛情绪,笑着说:“明天晚上咱们讲生物实验的‘变量控制’,沈浩你把上次的错题准备好,晓雅也可以听听,了解点生物常识,对作文素材积累也有好处。”
挂了视频,沈浩站在窗前,看着晓雅家的灯还亮着,知道她还在整理今天的笔记。他拿起桌上的苹果,放在窗台上 —— 这是他们的 “暗号”,告诉她 “今天的内容都懂了”。不一会儿,晓雅也在窗台上放了个橘子,旁边还摆着张小小的便签,上面写着 “明天一起听生物实验课”,字迹娟秀,还画了个笑脸。
沈浩拿起便签,心里满是柔软。他想起前世封控时的孤独,每天只能对着电脑刷题,没人分享,没人鼓励,而现在,有晓雅隔着窗户的牵挂,有苏晴远程的帮助,有两家人的支持,连疫情下的复习时光,都变得格外珍贵。他把便签夹在苏晴的笔记本里,旁边是樱花大道的照片,心里默默想:“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带晓雅去樱花大道,也谢谢苏晴这么久的帮忙,她的心意,我都懂。”
晓雅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台上的苹果,又看了看笔记本上苏晴画的樱花示意图,忍不住笑了。她想象着自己和沈浩、苏晴一起走在樱花大道上,苏晴在前面带路,她和沈浩跟在后面,捡着落在地上的花瓣,聊着高考后的计划,心里满是期待。她在笔记本上写下:“等去了北京,要和沈浩哥、苏晴姐一起走樱花大道,一起逛未名湖,一起实现所有约定。”
苏晴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里沈浩和晓雅的合照 —— 是去年他们寄给她的,两人站在晓雅书屋前,笑得格外开心。她手指轻轻划过屏幕里的沈浩,心里默念:“等你们来北京,我一定带你们好好逛樱花大道,好好看看这所学校,也好好看看…… 我藏在心里的话。”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手机上,温柔得像她没说出口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