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的清晨,寒风裹着碎雪粒,在园丁小区的胡同里打了个旋儿,却吹不散 “晓雅书屋” 门口的暖意。临街的铺面挂着块新做的木招牌,红漆写着 “晓雅书屋” 四个大字,旁边用白漆描了个小小的书本图案,是苏晴前几天特意找美术老师借了颜料画的。玻璃门上贴着张浅粉色的海报,上面写着 “会员专享:满 50 元赠学习计划咨询”,字里行间还画了几颗小星星,是晓雅的手笔。
沈浩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捧着个热水袋,站在书店门口帮林父搬书。刚从新华书店运来的教辅堆在门口,用牛皮纸包着,上面印着 “语文全解”“数学同步练习” 的字样。“林叔叔,这箱初三的中考真题放哪儿?” 他踮着脚,把箱子往屋里挪,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快。林父穿着件洗得干净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块抹布,正擦着新打的书架,听见问话,抬头笑着指:“放最里面的架子,标上‘初三重点’,学生好找。”
这笑容,是沈浩近两个月没见过的。以前林父总低着头,眼神发直,现在眼里有了光,擦书架时连边角的灰都擦得干干净净,连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前亮了些。
苏晴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画着会员制的表格:“林叔叔,您看这会员积分表,满 50 元积 10 分,100 分能换笔记本或者钢笔,咱们进的都是晨光的文具,学生肯定喜欢。刚才王奶奶来问,说她孙子初一语文不好,想让您帮忙制定个背古诗的计划,您等会儿有空吗?”
林父接过笔记本,指尖在表格上轻轻划着,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有空,等把这排书摆好就帮她孙子想。以前在乡下教书,最擅长帮学生抓基础,背古诗得按朝代排,每天背两首,周末复习,这样记得牢。”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会儿我把计划写在纸上,让王奶奶拿回去,再跟她说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来问。”
晓雅背着书包从家里跑过来,手里攥着叠传单,红扑扑的脸上带着笑:“爸,沈浩哥,苏晴姐,我去小区里发传单啦!张婶说她邻居家的孩子上初二,正好需要物理教辅,我去跟她说一声!” 传单是沈浩和她一起印的,淡黄色的纸,上面写着 “原县教育局文书、乡下优秀教师亲选教辅,小区门口方便近”,还特意用红笔标了 “步行 3 分钟可达”,怕邻居不知道位置。
沈浩赶紧喊住她:“慢点跑,别摔着!我跟你一起去,咱们先去 2 号楼,王奶奶家就在那儿,顺便把学习计划给她带过去。” 两人裹着棉袄,踩着薄雪往小区里走,传单上的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遇到买菜回来的张叔,晓雅赶紧递过去一张:“张叔,我家开书店啦,有您家小明需要的数学教辅,满 50 元还能让我爸帮忙制定学习计划呢!” 张叔接过传单,笑着拍了拍她的头:“好啊,晚上就让小明去看看,你爸以前在教育局,选的书肯定靠谱!”
一上午的时间,书店里就挤满了人。放学的学生背着书包涌进来,有的在书架前挑教辅,有的围着林父问学习问题。“林叔叔,我作文总写不好,您能帮我看看吗?” 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递过作文本,眼里满是期待。林父接过本子,坐在门口的小桌子旁,拿出红笔,一边看一边圈:“你这篇作文开头很好,就是中间的例子不够具体,下次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事,比如帮妈妈做家务,这样更真实。” 他说得认真,女生听得入神,旁边几个学生也凑过来,竖着耳朵听。
沈浩和苏晴在旁边帮忙,沈浩负责找书,学生要哪本,他能很快从书架上抽出来;苏晴负责登记会员,把学生的名字、年级写在本子上,还会提醒他们 “积分满 100 分能换文具哦”。晓雅则在旁边帮着整理散落在桌上的宣传单,偶尔也会帮学生递笔,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 以前她总躲在房间里哭,现在看着爸爸忙碌又自信的样子,看着书店里热闹的场景,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暖融融的。
中午吃饭时,林母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的,还煮了锅红枣粥,放在书店里的小煤炉上温着。“沈浩,苏晴,快过来吃饺子,刚煮好的,热乎着呢!” 她拉着苏晴的手,眼里有点红,却笑着说,“以前总担心你林叔叔走不出来,家里天天冷清清的,现在好了,书店开起来,他又变回以前那个爱说爱笑的人了,晓雅也不用再担心,成绩都赶上来了。住得近就是好,要是没有你和沈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晴咬了口饺子,暖意在胃里散开,笑着说:“阿姨,我们是邻居,更是一家人啊!以前我们买房,您和林叔叔也帮着打听小区情况,现在您家有难处,我们帮忙是应该的。而且林叔叔懂教辅,能帮到这么多学生,这书店开得值!”
沈浩也跟着点头,喝了口红枣粥:“以后我们放学就来帮忙,周末还能帮着整理书架,等寒假了,咱们还能搞个‘学习小组’,让林叔叔给我们补补语文,您看怎么样?”
林父放下筷子,眼里满是欣慰:“好啊!寒假我就把初一到初三的重点整理出来,咱们一起学,保证让你们都有进步!”
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门,照在书店里的书架上,把教辅的封面染得暖融融的。林父坐在小桌子旁,帮一个初三学生分析数学错题,笔尖在纸上划过,声音温和又坚定;晓雅坐在旁边,帮着登记新会员的信息,字迹比以前工整了不少;沈浩和苏晴则在整理刚到的一批英语听力磁带,偶尔还会跟学生聊几句,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教辅。
傍晚关店时,林父数了数今天的营业额,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今天卖了快三百块,办了八个会员,比预想的好太多了!” 他把钱小心地放进铁盒里,又拿出一部分,“明天去进点初一的英语同步练习,今天有好几个学生来问,没货了。”
晓雅蹦着说:“爸,明天我还去发传单,咱们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书店!”
沈浩和苏晴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依旧,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看着 “晓雅书屋” 的灯还亮着,看着林父在店里整理书架的身影,沈浩突然觉得,“住得近” 不只是距离近,更是在对方需要时,能伸出手,一起把冷清的日子过热闹,把难走的路走顺畅。
苏晴看着远处的路灯,笑着说:“等寒假了,咱们把学习小组办起来,让林叔叔当老师,咱们当小助手,肯定能帮到更多同学。” 沈浩点点头,心里想着,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像 “晓雅书屋” 的招牌一样,红红火火。
夜色渐浓,园丁小区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晓雅书屋” 的灯是最后灭的。林父锁门时,看着招牌上的 “晓雅书屋” 四个字,又想起两个月前那个酗酒颓废的自己,想起沈浩和苏晴递来现金、选址图时真诚的眼神,想起晓雅抱着他胳膊说 “爸,咱们开书店吧” 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激,这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家人重新振作的希望,是邻居间互相照应的心意,是这个暖冬里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