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展现的厨艺、医术、赌术,让宋晓辉“无所不能”的形象在蓉城上流社会愈发深入人心,也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其中不乏一些倾慕的目光。
这日,蓉城文化界举办了一场以“蜀中风雅”为主题的诗酒茶会,邀请了各界名流。新宋氏作为本地新崛起的代表性企业,宋晓辉也在受邀之列。为了缓解连日来的紧绷神经,他也便带着夜凰和姜灵儿(后者是强行跟来的)欣然前往。
茶会设在城郊一处颇有古意的园林中,曲水流觞,竹影婆娑。才子佳人,吟诗作对,品茗论道,倒也风雅。
然而,这种场合总免不了有些附庸风雅、或是想要借机试探之人。一位自诩为“蜀中才子”、与林家交往甚密的国学教授,几杯酒下肚,便端着酒杯来到宋晓辉这一桌。
“久闻宋总年轻有为,不仅商界翘楚,更是多才多艺。今日此等风雅盛会,宋总何不赋诗一首,让我等也领略一下商界精英的文采?”言语之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考较和挑衅。他听闻宋晓辉诸多本事,却不信一个年轻人真能文武全才。
顿时,周围不少目光都聚焦过来。夜凰眉头微蹙,姜灵儿则瞪大了眼睛,准备看小辉辉怎么“打架”。
宋晓辉正与身旁的夜凰低声讨论着一种新茶的炒制火候,闻言抬起头,看了看窗外朦胧的月色与摇曳的竹影,又瞥了一眼不远处假山下潺潺的流水,嘴角微扬。
他并未推辞,也未故作沉思,只是随手拿起桌上用来记录茶品的毛笔,蘸了蘸墨,在一张空白的洒金笺上,挥毫而就:
《竹月》
虚窗引入月,筛影上青袍。
风动疑人来,原来是竹摇。
诗句清新脱俗,意境空灵悠远,将月下竹影的静谧与微妙动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字迹,飘逸出尘,却又暗含筋骨,俨然一派书法大家风范!
一瞬间,满座皆惊!
那位国学教授拿着酒杯,愣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本想刁难,没想到对方信手拈来,便是如此佳作,无论是诗意还是书法,都远在他之上!
“好诗!好字!”主座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忍不住击节赞叹,“宋先生大才!此诗此字,当浮一大白!”
场内顿时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之声。宋晓辉只是谦和一笑,举杯示意,仿佛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夜凰看着身旁淡然自若的宋晓辉,清冷的眼眸中异彩连连。她知晓他诸多本事,却不知他在诗文书法上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诣。这个男人,就像一座无尽的宝藏,每一次挖掘,都能带来新的惊喜。
姜灵儿虽然不太懂诗的好坏,但看周围人的反应,也知道小辉辉又“赢”了,高兴地拍手,与有荣焉。
茶会气氛因宋晓辉这一首诗而被推向高潮。散场时,已有多位文化名流主动上前与宋晓辉交换联系方式,言语间颇为敬重。
月色下,返回的车上。
姜灵儿因为玩累了,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车内只剩下宋晓辉和开车的夜凰。
沉默了片刻,夜凰忽然轻声开口,声音在静谧的车厢内格外清晰:“‘风动疑人来,原来是竹摇’……你当时,在看什么?”
她记得,他写诗前,目光似乎从她身上掠过。她今天恰好穿了一身淡青色的改良旗袍。
宋晓辉微微一愣,侧头看向夜凰完美的侧脸,月光透过车窗,在她清冷的容颜上镀上一层柔光。他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慵懒与调侃:“长官,你觉得呢?”
夜凰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紧了一下,没有回答,但耳根却悄悄爬上了一抹极淡的红晕。
车厢内,暗香浮动,气氛微妙。
而假装睡觉的姜灵儿,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
诗才与深情,皆在不言中。无形的战场,又多了一处风月。
(第七十七章 完)
【字数:约2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