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了几下。
他这个时候如果维护那个叫骂的官员,就等于是直接和陈墨翻脸了。
他的手指死死扣着椅子扶手,无奈的轻咳两声打断争吵。
“朕与陈爱卿有要事相商,各位爱卿暂且退下吧……”
众官员一脸愤怒,却又不能违抗圣命,只能恶狠狠的瞪了陈墨一眼,退了出去。
议事厅内只剩下四人。
气氛变得压抑起来。
崇祯有些不悦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重重的放在桌子上。
“陈将军,现在可以说,是什么事情了吧!”
陈墨仿佛没有听出崇祯语气里的不满,自顾自的走到他面前,身体微微前倾,小声说道。
“朱兄,应天,恐怕很快就要出乱子了!”
李自成自然不可能傻到对外宣布崇祯还活着的消息。
这样必然会造成明朝旧部误认为崇祯已经蒙难,或者已经落在李自成手中。
所以,崇祯在南新仓的消息,李自成严格封锁,并未传出京城。
按照明朝的交通和通讯水平,估计最多还有半个月,北京沦陷的消息,就会传到应天。
原本的历史进程,福王朱由崧即将在应天称帝!
如果不加以阻止,整个大明的局势,就会变得更加混乱。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南明一旦称帝,崇祯就会变成一个被围困的前皇帝。
号召力和凝聚力必然大幅下降。
李自成也会获得利好的局势,他最大的敌人,大明,从一个统一的政权,分裂成了两个相互敌对的政权。
必然会为了争夺正统性而内耗,大大减轻李自成的外部压力。
李邦华和王家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凝重。
“南边?能出什么乱子?陈将军何出此言?”
陈墨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京城沦陷,你还活着的消息,李自成必然会封锁,南逃的朱家子嗣,也必然会觉得你已经蒙难或者被李自成控制。”
“所以,他们非常可能另立新君!”
崇祯猛地起身,脸色惊的煞白。
“不可能,只要朕在,他们怎么敢?”
“呵!这是他们敢不敢的问题吗?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死了,或者,他们希望你已经死了!”
“这京城目前被李自成围的跟铁桶一般,我们的消息传不出去,他们的消息也传不进来,时间一长,南方勋贵和东林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会推举新帝!”
“淮安的朱由崧,便是他们的首选!”
崇祯的身体晃了晃,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陈墨所说,绝对不是简单的猜测。
煤山那晚,若不是陈墨及时出现,自己恐怕已经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了。
现在自己还活着,但消息传不出去,南边还真有可能定都应天,另立新君。
毕竟李自成还未进京之时,自己就已经有迁都应天的想法。
“怎么办,现在怎么办,陈将军,你一定要想想办法啊!”
崇祯彻底慌了,这次可是灭顶之灾。
一旦朱由崧称帝,他这个藏身在京城粮仓里的皇帝,可就多余了。
对陈墨来说,崇祯最大的价值,就是一面可以号令天下的旗帜。
一旦让朱由崧或者任何一个藩王称帝,那么崇祯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甚至可能因为“正统”争议,花费大量心力向天下百姓解释。
吴三桂那边的问题倒是不大,南明能对吴三桂提供的帮助有限,而且,自己这里还有“人质”。
然而以上还不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是满清。
一旦满清假意承认任意一方的合法性,共同声讨另一方,必然加剧内斗。
看到陈墨沉默,崇祯更慌了。
“陈将军,你说话啊!”
陈墨再次长叹了口气,拍了拍崇祯的肩膀。
“我已经有了个计划,但需要李大人帮忙。”
李邦华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从陈墨的眼神中他能料到,这次的任务,九死一生。
“臣,万死不辞!”
崇祯一时没转过弯来,他看看陈墨,又看看李邦华。
“你……你的意思是?”
“我会派出我手下最精锐的斥候,带李大人出城,以最快的速速赶往应天,稳住南方局势。”
陈墨回头看了一眼李邦华,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我已暗中联络了一批商贾,让他们在向南的商路上散布你仍在主持京城朝政的消息。”
“只要你尚在的消息能顺利传播出去,再加上李大人主持大局,那边应该暂时可以稳住局势。”
崇祯呆住了。
他张着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自己不知所措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布局千里之外的事情了。
商贾?
陈墨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股势力?
真是笨啊!前几日突然多出物资,就应该想到的!
“朱兄你需要写一道圣旨,交给李大人这样的重臣老臣带到应天,这是明处的安排。”
“民间的流言,跟着李大人一起传向南方,稳固人心,这是暗处的安排。”
“希望这一明一暗双线同时发动,能让那些人知道,称帝,就是造反!”
王家彦看着陈墨的背影,对他愈发的敬畏了。
“王将军!”
听到陈墨猛地喊出自己的名字,王家彦身体猛地绷直,拱手说道。
“末将在!”
“带着你的忠顺营,从朝阳门向东五里后,再向北,我会派出玄甲兵在城内配合你,给李自成造成我要强攻东直门的错觉,吸引他们部署在城外军队的注意力,掩护李大人出城!”
陈墨说完,看向崇祯。
“我的安排说完了,朱兄,请下旨吧!”
崇祯呆呆的看着陈墨,他猛地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了陈墨的工具。
从局势分析,到制定计划,再到调兵遣将,陈墨一个人,全做了。
甚至连自己这个皇帝该做什么,该说什么,都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这该死的无力感!
看到崇祯坐在椅子上发呆,李邦华上前一步沉声道。
“陛下,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啊!”
崇祯抬眼看了一眼李邦华,心中无奈。
都这个时候了,就别纠结什么权力之争了,再纠结下去,自己可能要成“先帝”了
“李爱卿,大明的未来,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