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国又是一阵“噼里啪啦”说:“两年本息共是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元!”
大家只是稍作沉默,便欣然接受了李远志的提议——贷款一万元整。两年时间,他们若是连一万多块钱都拿不出来,在座的这几个人是谁都不会相信的。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忙碌了起来。
李远志先带着林国喜和马东升去跑贷款,经过几轮拉锯式的谈论,最终月息又降了零点五下来,几个人满面春风的走出信用社,相视而笑。
林国喜和马东升对李远志一再致谢,李远志笑着说:“现在我们可是同一个阵营的,你们压力小一点,我的压力也就小一点啊!”
李远志送走两人,又去了蚕桑站,询问现在能不能养蚕。
蚕桑站站长姓刘,他亲自接待了李远志,听他说了情况后,他说:“现在春蚕过了,都开始养夏蚕了!”
李远志有些遗憾,说:“那就只有等到明年再说了!”
刘站长说:“李县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技术员跟你去一趟,帮助他们准备好蚕房和一应所需的蚕具,让他们养一季秋蚕应该是没问题的!”
李远志听说还能再养一季,很是高兴。两人当即敲定好,蚕桑站的技术员月底就下乡去。
李远志信心满满的想:那时候他们应该把电路都接通了吧!
说好了养蚕的事,李远志又去找了电力局。电力局王局长听了李远志的来意,非常热情,说:“农村通电,正是我们目前紧要的工作。只是其他的材料都好说,需要多少根电线杆,需要用到多少线。 这些要安装师傅先去看看地形、地势才知道。您敲定个时间,我安排人跟你去看看!”
李远志一想:也是,这事儿是至少要跑两趟才行的,就说:“后天上午去,没问题吧?”
王局长表示完全没有问题。
林国喜跟马东升则去了农技站。周云生见到两人还挺意外的,他笑着问:“你们两位这么快就把事情商量好了?还真是雷厉风行啊!”
两人自然是一番谦虚,马东升笑着说:“几十户人眼睁睁的盼着带他们发家致富呢!能不跑快点儿吗?”
几人一阵开怀大笑。
林国喜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想请你帮我们:育桑树苗和枸杞苗。周同志,你不是说枸杞秋季栽种吗?你有没有现成的枸杞苗啊?”
周云生说:“我这里有是有,就不知道够不够?你们大概要多少?”
林国喜说:“桑园近五亩,枸杞要种十亩。”
周云生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会儿,一边思索一边说:“桑树苗要明年春天才种,肯定是没问题的;枸杞,我可以跟人家先挪着借用点儿。 行,这事儿就交给我吧,不会耽误你们种植的。”
两人道谢离开,又去找到罗少华。寒暄几句后,说明了来意,罗少华把辣椒种子称给他们,叮嘱说:“这个品种比较耐旱, 现在是夏季,要注意排水防涝,谨防它腐根,烂根和掉花掉果! 你们先育好苗,移栽前我肯定会去一趟的!”
几个人一边说着话,罗少华一边忙出忙进的,最后收拾出好些五颜六色的小袋子,装了满满两大箱子。
他指着里面密封的一个个小袋子,认真叮嘱说:“这都是我准备的防病虫害的药,上面都标有说明的。”
罗少华一边说,一边拿起一袋又一袋仔细介绍,说:“这个是浸泡种子的时候用的;这个是栽种的时候放的;这个是开花的时候喷洒的;这个是挂果的时候喷洒的。记住:用的时候仔细看清楚,可别弄错了。”
拿起旁边的胶带,准备封上箱子,又接着说:“要是有什么问题不清楚,记得要来问我啊!”
林国喜一边伸手配合着罗少华压紧箱子,一边点头保证说:“我们用的时候一定会看清楚,决不会弄错的!”
马东升也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又问:“罗同志,你这还有其他的蔬菜良种吗?”
罗少华:“有啊!豇豆、蕃茄、黄瓜、茄子还有丝瓜!不过这些现在都不适合种植了啊!”
马东升笑呵呵的说:“现在种不了,明年不是可以种吗?明年我们就把这些都种上!”
林国喜听着也是笑容满面,连声说好。连着罗少华一起,大家都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
两人扛起箱子跟罗少华告辞,罗少华把他们送出农技站,叮嘱说:“种子浸泡好了,记得用清水冲洗一下再播种啊!不然反倒影响辣椒生长!”
两人都说记下了,这才道谢离开。
这天已经是下午了,两人在小饭馆里各吃了碗面条,就着急忙慌的往回赶。虽说今天是阴天,可两个人都扛着个箱子,一路走着还是觉得挺热的。
林国喜看马东升满脸是汗,有些担心的说:“马叔,把你那个箱子也给我吧,我看你热的很,可别中暑了!”
马东升掀起衣摆,胡乱的在脸上一抹,说:“我没事儿,这天出点汗不是很正常的吗?咱们走慢点儿就是了!”
林国喜说:“你还别说,这么走来走去的真浪费时间,我想着也得去买个自行车!”
马东升也来了兴致,说:“你说的对啊!我们家良材不是买了一个闲在那里呢吗?干脆你跟我一起学吧!学会了,你再去买,这样我们去哪儿都方便多了!”
林国喜也不客气,说:“那说好了啊,马叔,我们从今天晚上就开始学!也不晓得要用几个晚上才能学会?”
马东升奇怪的问“为什么是晚上啊?早上不行吗?中午不行吗?”
林国喜说:“这不晚上得空嘛!”
马东升还是不解:“ 早上也没事儿啊!就是忙着一起收拾山坡,中午也要休息的啊!”
林国喜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这不是怕学不会,还摔跤吗?要让人看见多难看啊!”
马东升哈哈大笑,说:“我竟然还不晓得,你还会在意这些?”
林国喜勉强解释说:“那么多人围观,你想象一下,众目睽睽之下,“啪叽”摔一跤,所有人都看着你哈哈大笑,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马东升把自己带入那个场面,稍微感受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点儿不自在,不过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吧?
虽是这么想,马东升还是说:“行,那我们就晚上学。今天晚上我们就去水库埂上学吧,那里没有人,路还宽敞!”
林国喜当然满口答应。
回到五队已经傍晚了,林国喜和马东升被许多从田间、地头归家的村民看见了。大家一拥而上,围过来就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两人正好就叫大家相互转告队里那些要种辣椒的人,吃好晚饭赶紧来苏家开会。
好容易突出包围圈,两人扛着箱子直接去了苏家。
进了院子,两人的动作如同演练过一样的整齐划一。上了街沿,放下扛了一路的箱子,甩着发酸的胳膊,掀一起衣摆擦汗。长吁一口气,坐在长凳上,双腿岔开,拿起摆在旁边的竹篾扇子,“哗哗哗”的摇个不停。嘴里好像还在喘着粗气,谁都不说话。
苏建国看见两人这副模样,知道定是又累又热,估计还渴狠了,赶紧去厨房拿了两只碗出来,提起桌上的茶壶,都倒了大半碗,用筷子分别搅了搅,推到两人面前,说:“马叔,林老表,来!赶紧喝点水,润润嗓子。”
两人也不客气,端起碗来,“咕噜咕噜”就是一通的灌,那豪放爽气的样子,不像是在喝开水,感觉像:那些演义传奇小说里描述的那些绿林豪杰在用大碗喝酒!
想到这里,苏建国不由摇头发笑。林国喜看见了,以为他在笑话他们,他解释说:“我们这是太热了,扛着这么大两个箱子,走了半天累死个人!”
苏建国怕他们误会,认真解释说:“我可没有笑话你们的意思啊!只是你们这个样子,让我想起,书里说的那些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侠客。他们为了帮助别人,不顾自身安危, 救人于水火呢!”说完便是哈哈大笑。
马东升咂咂嘴,品着又甜又咸的滋味,看着两个人拌嘴,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放松:这一代人不比我们差,甚至还要强好些呢,真好啊!
林国喜也乐了,说:“你这还不叫笑话我们吗?你不如直接说我们是强盗呗!抢了人家的东西才会逃的这么狼狈!”
苏建国连忙摆手,说:“你们两个的辛苦,我还能不知道吗? 你们也一定饿坏了吧,我刚刚已经跟巧儿说了,煮好的绿豆稀饭,让她在井水里面冰镇一下,待会儿你们俩多喝两碗,顺便解解暑。”
林国喜和马东升听的眉开眼笑,异口同声的说:“这个好!”“这个好!”
马东升从长凳上站一起来,坐到一边的圈椅上,身子往后一靠,舒服的叹了一声,说:“正好,我是一点都不想动了。在你这里吃好饭,把东西分发给大家,再回去。我也就不用跑来跑去的了!”
林国喜和苏建国对视一眼,心里都不由的担心起来:今天会不会把马叔给累坏了?
两人正要说话,林昊和马毅陪着玉凤回来了,三个孩子又说又笑的进门,刚跑上街沿,就都敏锐的察觉到了几个大人之间,有些奇怪的氛围。
孩子们飞快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忙着跟大人们打招呼。一时间爷爷、爸爸、表叔、姑爷爷的喊声,凌乱的撞在一起,飞溅出一个个脆生生的、清润润的泡泡。几个大人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笑容。什么疲惫啊,什么忧虑啊,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玉芳进门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她笑着跟几人都打了招呼,放下书包就跑去了厨房。
很快,冯巧和玉芳就端着菜走出来,招呼众人说吃饭了。三个孩子一听,开心的跟着跑去厨房,嚷嚷着:“洗手了!”
“吃饭了!”
“我早饿了!”
苏建国提议,把街沿上的桌子搬到院子里去吃饭。大人、孩子都纷纷响应,搬的搬,抬的抬, 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摆好了。
菜都上了桌,冯巧轻声问:“马叔,林老表,你们要喝点酒不?”
苏建国说:“喝一点吧!马叔今天太累了,解解乏。 喝点酒吃好饭,就早点回去休息。剩下分种子跟农药的事情,有我和林老表呢!”
林国喜无所谓,马东升推辞说:“不喝酒!也没多累。这天气热了,喝了酒也不舒服。”
既然这么说,也就没有人再坚持了,那就都吃饭吧。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
听说要通电了,大家都很期待。林昊跟玉凤包括冯巧都还不大明白什么是电呢?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问:“电是什么啊?”
玉芳说:“电就是电灯啊!有了电灯就方便多了。只要把开关线拉一下,到处都是亮堂堂的。就不用再点煤油灯了!书上说将来城市、农村一样,到处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众人都开始在心里想:不用点煤油灯,到处都光明灿烂的生活,的确是方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