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温降低来的太快又太突然,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用最快的方法,保护好这些还在生长中的小苗。
“那还用问,扣大棚!”
张月的父亲道:
“我跟你妈刚结婚那两年扣过蔬菜大棚,那时候零下二十多度,蔬菜也没冻死。”
张父的方案一经提出,就被所有人采纳。
“咱们这‘大棚’,不用管采光,重点是保温和吸热。”
许阳点出关键,
“后洞有萤石常年发光,虽然不强,但有点热量,咱们要做的,是把这点热气和灶台过来的暖气,尽量留在菜地上面。”
但扣大棚的话,原材料又是一个麻烦。
一般来说,制作大棚的原材料除了塑料布,就是细长、柔韧的荆条和竹竿。
将它们弯曲成拱形,两端深深插入菜地两侧的土中,形成一排排骨架。
但问题是,
他们所在的地区,
没有竹子………………
而最好找的柳树条,似乎又太软,根本支撑不住,
这下大伙儿又犯了难。
还是许父一拍大腿,想起来了个东西:
“榛柴棵子!”
榛子树是许阳所在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树,
产出的榛子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味道极好的坚果。
榛子大家倒是知道,但榛柴棵子是啥东西,许阳和张月可是听都没听过,
但看许父的状态,却十分有把握。
许父解释道:
“那东西木质硬实,粗细正好,漫山遍野都是,再不就找些直溜的小杨木杆子,也结实得很。”
现在可以说是“手插磨眼,骑虎难下”,行不行也只能行了。
许阳和张父许父立刻换上作训服,带着索菲亚和暗影上山,
他们趁着夜色砍伐了大量生长密集、约手腕粗的榛柴棵子和笔直的小杨树杆。
这些木质坚硬,有足够的支撑力,只要用火烘烤,稍微弯曲,插进蔬菜两侧的土地上保证不折断,就算成功了。
约莫过了一小时,索菲亚和暗影带着许阳一行人回来了。
许阳他们将采集到的树枝放在地上:
“时间紧,任务重,两种我们都弄了,你们试试,哪种效果好就用哪种。”
东西准备好,
大家就开始尝试着用这两种白莲做着实验,
许阳和张父分别用榛树枝和杨树杆各搭了一个“人”字形支架。
许振振负责用力摇晃它们。
结果发现,榛树枝虽然坚硬无比,但枝杈较多,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修剪才能捆扎住,而且容易伤到手,操作麻烦。
而小杨树杆笔直光滑,更容易捆绑,形成的三角结构看起来更加规整,稳定性丝毫不差。
“就用杨木杆吧!”
许父拍板,
“省工省料,效果也不差!”
用料确定,
接下来就是严密的搭建工作,
许阳和张父负责将杨树枝削去多余的枝桠,将树干裁成需要的长度,然后一捆捆扛回后洞洞口。
许振振负责收集修剪下来的细小树枝,这些是很好的引火柴,不能浪费。
张母负责扯些旧布条用来固定。
许父定位好每个支架的位置,确保行列整齐,间距一致。
接着许阳和张父按照许阳父亲标定的位置,开始搭建。
许阳负责固定好一个支架,
张父在许阳固定好后,用另一根长木杆作为横梁,架在支架的交叉点上,并用绳索将其与每个支架紧密绑定。
而张月则是做一些跑腿,递东西的工作。
框架建成后,
许振振和许阳各执塑料布一端,小心翼翼地将巨大的塑料布抬起来,覆盖在整个框架上。
大家分别站在大棚的不同侧,用长长的木条将塑料布的边缘压在田垄上,
张月和张母则迅速将附近的大石块压住木条,确保密不透风。
许父则做最后检查,沿着大棚走一圈,用手检查是否有漏风的地方,发现一处就立刻指挥加固一处。
大伙儿忙活了一大天才将这“搭建”工作搞定,
而这一切做好后,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
就是洞内大棚的“升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