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接到地委书记王文远秘书小刘的电话通知,任明远正在看一篇报道,是关于苏南工业的兴起和开发区建设的长篇报道。近期,他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研读。
第二天上午,任明远来到王文远书记办公室,小刘倒好茶,退了出去。
“明远,这段时间忙什么?”书记问。
“书记,这段时间不忙,正准备去几家困难企业走走。”任明远说。
“哦,是啊,现在虽是国家制定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但国有工业企业现在冗员过多负担过重经营机制僵化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国企改革,任重道远啊!”王文远语气沉重。
“是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改的东西很多,对于建立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管理科学、优化配置、提升责任、约束与激励并举的现代企业制度,还许要大量的政策更进、思想引导和完善配套工作要做!”任明远说。
“是啊!前途是光明的!明远,你有没有观察到,现在国家在加大引进外资的步伐,很多发达省份还有很多发达地区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正在建设开发区,筑巢引凤。”王文远看着任明远,他喜欢和这位作风正派能力强善于思考的年青人交谈。
“是的,书记,这段时间我正在看苏南工业的资料,苏南地区正在利用浦东开放开发的辐射,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建设了一批标准比较高,配套比较完整的工业开发区,吸引了众多台资、港资、外资企业落户。”
“好!看来我们英雄所见略同,你说到点子上了,这正是我今天找你来的目的!”王文远拍了拍任明远。
“书记,怪我愚鲁,书记您是……?”任明远有些纳闷。
“我也正在思考工业开发区的事情,在我们内陆省份,尤其是我们原南这个不发达地区,这还是新鲜事物,我也是受省委林书记的讲话启发。这样,过完年,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你带队,计委、城建、土管、环保、电力、体改委、地委办各抽一个人,你们到苏南、浙江去走一走,取取经,想一想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好啊!书记!我一定好好学习!”任明远很兴奋,他发自内心佩服这位原南地区的一把手。
“好吧!明远同志!好好过个年!我会安排地委办通知这几个单位,抽调得力的人。年后你自己挑个时间!”
出了地委,任明远只觉得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原南也要办工业开发区,这对于经济落后、就业艰难的原南地区是崭新的课题。
一九九四年正月初八,任明远一行人就踏上了苏南之行。寒风卷着原南火车站站台上的煤灰,抽打在任明远脸上他裹紧半旧的军大衣,望着身后七名神情各异的考察组成员——计委老赵捏着公文包眉头紧锁,城建小钱搓手呵着白气,土管老孙腋下夹着卷了边的地图筒。列车嘶鸣进站的瞬间,任明远攥紧了口袋里那份已被翻毛了边的《苏南工业的兴起和开发区建设的长篇报道》,地委王书记的话在耳边铮铮作响:“明远,把真经取回来!”
车轮碾过长江大桥时,窗外水网纵横的苏南平原已在薄雾中初显轮廓。第一站昆山开发区管委会,接待他们的齐副主任声音洪亮:“我们八四年自费搞开发区,顶着‘挖社会主义墙脚’的帽子划出3.75平方公里。农民用卖粮钱凑出首笔基建款,口号就一句——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
考察组踩着尚未化尽的残雪走进沪昆联营厂区。流水线上穿白色工装的姑娘麻利地组装电子元件,台资经理指着仓库里堆叠的货箱感慨:“这里清晨发货,中午进浦东港口,晚上就能到东京商超。各位领导知道外面怎么说?‘苏州堵车,全球缺货’!”
当夜,任明远在十五元一晚的“东风旅社”召集会议。体改委的小李汇报时眼睛发亮:“他们搞‘三集中’——工业进园区、农民进社区、农地规模化。江阴新桥镇九成企业入园,七成农民住进高层公寓!” 电力局的老周则拍着笔记本惊叹:“苏州工业园电缆全部入地,停电通知精确到分钟,咱原南拉闸限电还靠大喇叭喊呢!”
---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馆的沙盘在射灯下宛若水晶宫殿。新加坡派驻顾问指着纵横交错的色块讲解:“灰色是预留管线廊道,白色是弹性用地。我们坚持‘九通一平’——连热力管都预埋了,企业落地就能投产。” 任明远的手指抚过沙盘边缘尚未开发的湖泊,突然问:“投入这么大,钱从哪来?”对方微笑递过资料册:“中新合资公司统筹,土地出让金滚动开发。去年每亩投资强度达550万元,是省标的2.2倍。”
冒雨考察台资电脑配件厂时,日籍厂长的话更令人深思:“选择这里不仅因‘七通一平’,更因政府‘围墙内的事全包办’。”他展示“亲商服务卡”上的24小时热线,“上周变电站突发故障,我打这个电话,二十分钟内经发局副局长带抢修队到了厂门口。”
当晚在观前街小面馆,饿急的考察组围坐吸溜焖肉面。城建小钱翻看规划图突然惊呼:“难怪他们马路永不‘开膛破肚’!这地下管网预留了三十年扩容空间!”对面环保局老吴苦笑指指窗外:“咱原南埋根水管都得惊动半个城,看看人家污水截流率——100%!”
考察进行到第三周,“丐帮”名号已在组内传开。为省经费,他们挤住无锡工人文化宫招待所通铺,每日伙食标准压到五元。某晚计委老赵胃病发作,任明远冒雨跑三条街买来热水瓶焐在他腹部。昏暗灯光下,老赵哑声道:“任主任,我这把老骨头要是扔在苏南...”任明远将馒头掰碎泡进方便面:“要扔也得带着金钥匙扔——王书记等着咱们开锁呢!”
分组行动日,土管老孙在常州经开区拿到份震撼笔录。“横山桥镇把百家‘散乱污’企业迁出村庄,土地复垦后建万洋科技城。容积率提到2.0,亩均税收从3万跳到30万!” 几乎同时,体改委的小李正在江阴市政府抄录文件:“‘零土地招商’去年增资50亿美元,‘腾笼换鸟’迁走纺织厂引进生物实验室...”
最艰难的是走访宁波保税区。任明远为见港资玩具厂老板,在传达室硬等三小时。港商被他磨得无奈:“给你们半小时!”当听到原南山区工人月薪不足八十元时,港商突然打断:“工资低不是优势!我这里工人月薪八百,但每条生产线日产量是内地三倍——产业链配套才是关键!”
返程前夜,杭州招待所会议室烟雾缭绕。八个人将十二个县市的资料铺满地板,任明远在墙面挂出手绘总表:
| 考察要点 | 苏南模式 | 浙江经验 | 原南可行性 |
|------------|-----------------------|---------------------|------------|
| 机构设置 | 开发区管委会+市场化运营公司 | 精简审批“一站式服务” | 需打破条块分割 |
| 土地政策| 投资强度苏南≥250万\/亩 | 弹性出让+存量盘活 | 严守耕地红线 |
| 基础设施| “九通一平”超前规划 | 民企参与基建 | 分阶段实施 |
| 招商理念| “外商事无小事” | 产业链精准招商 | 立足农副产品加工 |
“同志们,”任明远敲着表格,“苏州人用‘双面绣’比喻发展与保护兼顾,咱们原南这张白布,第一针该往哪扎?”电力局老周霍然站起:“先学昆山自费开发!把火车站西那片石头地整平,我保证三年内架通双回路!”环保局老吴接道:“招商绝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必须设环保门槛!”众人争论至凌晨,任明远最后拍板:“回去就写报告——筑巢引凤,从七通一平开始!”
---
列车南归时,任明远在晃动的车厢里整理出三十七页考察报告。封面上,他郑重写下标题《关于原南地区建设工业开发区的十点建议》。窗外掠过苏南连片的工厂与金色油菜花田,他想起在常州经开区看到的那幅标语——“开发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因创新而强”。摸出口袋里吃剩的半包方便面,他忽然笑出声来。
乞丐队要回乡造金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