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酒店套房的窗帘缝隙,在昂贵的地毯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带。苏晚几乎一夜未眠。母亲沈清音的日记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她心头,那些温柔的笔触与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忧虑和秘密,反复在她脑海中萦绕。
科赫家族,普洛斯佩罗控股,稀有金属“铼”……这些关键词如同拼图,在她心中逐渐勾勒出一个模糊而庞大的轮廓。母亲当年的探索,绝非偶然,而她如今的处境,似乎也并非意外。
她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确认,需要……反击。
今天峰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场关于“科技伦理与全球责任”的圆桌论坛。亚历山大·科赫作为慈善机构的代表,是主讲嘉宾之一。而苏晚,也收到了主办方发出的、作为新兴科技企业代表参与讨论的邀请。
这是一个机会。
论坛在会议中心最大的宴会厅举行,座无虚席。台上,亚历山大·科赫与其他几位来自学术界、大型科技公司的代表并排而坐。他依旧风度翩翩,发言时引经据典,强调科技发展必须与人文关怀、环境保护相结合,呼吁建立全球性的科技伦理准则,言辞恳切,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轮到他做总结陈述时,他目光温和地扫过全场,微笑道:“……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我们‘星环基金会’始终相信,唯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科技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善的力量。”
他的发言无懈可击,完美契合了基金会的公众形象。
然而,就在主持人准备宣布论坛结束之际,苏晚举起了手。她的位置并不显眼,但当她清冷而清晰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起时,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科赫先生,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苏晚站起身,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完全赞同科技应向善的观点。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亚历山大·科赫脸上依旧挂着完美的笑容,做出一个“请讲”的手势,但苏晚敏锐地注意到,他放在桌上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收拢了一下。
“科技向善的前提,是信息的透明与规则的公正。”苏晚的目光直视着他,毫不避让,“当某些组织或资本,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以慈善为名,行市场操纵、技术垄断之实时,我们该如何确保所谓的‘伦理’不会沦为掩盖私利的遮羞布?我们又该如何界定,哪些是真正推动文明的力量,哪些……是隐藏在光明下的阴影?”
她的问题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剥开了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触及了资本与科技结合中最敏感、最黑暗的地带!
会场内瞬间响起一片低低的哗然和议论声!这个问题太尖锐,太直接,几乎是在指着鼻子质疑某些隐藏在幕后的操作!
亚历山大·科赫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虽然很快恢复,但那双蓝色的眼眸深处,已没了之前的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审视。他沉默了两秒,似乎在组织语言。
“这位……苏晚女士,是吗?”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您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也正是我们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建立全球准则的原因。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我们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监督下,任何不端行为都无所遁形。”
他巧妙地将问题抛回给了“共同努力和监督”,回避了苏晚问题中隐含的、针对特定对象的指控。
“至于如何界定光明与阴影……”科赫微微前倾身体,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苏晚身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压力,“这需要时间,需要证据,更需要……谨慎的判断。毕竟,有些看似光明的地方,或许隐藏着更深的漩涡;而一些被暂时误解的阴影,也可能蕴含着未来的希望。苏女士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更应该珍惜羽毛,谨慎言行,以免……误入歧途。”
最后那句话,听起来是前辈对后辈的善意提醒,但结合他冰冷的眼神,分明是一种隐晦的警告和威胁!
台下众人的目光在苏晚和科赫之间来回扫视,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
苏晚迎着他带着压力的目光,脸上没有任何惧色,反而露出一抹极淡的、近乎挑衅的微笑:“多谢科赫先生提醒。我一向认为,真相和正义,比所谓的‘羽毛’更重要。至于歧途……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关键是,这条路,最终通向哪里。”
她没有再追问,微微颔首,从容地坐了下来。
交锋,在看似平和的对话中完成。
她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但她成功地撕开了亚历山大·科赫那层完美的伪装,让他露出了隐藏在温和表象下的冰冷与强势。更重要的是,她当着全球精英的面,投下了一颗关于“阴影”与“操纵”的石子,必然会激起层层涟漪。
论坛在一种略显怪异的气氛中结束。
亚历山大·科赫第一时间被记者和簇拥者围住,他依旧保持着风度,回答着问题,但目光几次扫过苏晚离开的背影,冰冷而深沉。
苏晚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快步离开会场。她知道,经过这次公开的交锋,她与“星环基金会”之间那层虚伪的客套已经被彻底撕破。
接下来的,将是更直接、也更危险的博弈。
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