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社区菜市场人声鼎沸,新安装的智能电子秤突然开始用黄梅戏唱重量。云昭拎着菜篮站在摊位前,电子猫在她肩头好奇地嗅着青菜的味道,黄金铠甲沾上了清晨的露水。程自在举着手机,镜头对准那台正在跳弗拉明戈的秤盘。
师姐,他指着屏幕上乱码的单价,这台秤从开市就开始异常——给买萝卜的大爷按人参计价,给买排骨的大妈按白菜称重。
沈知白推了推眼镜,镜片上闪过计量系统的错误日志:更奇怪的是,交易记录显示正在调用1995年的物价表,甚至要求顾客使用早已废止的市斤计量。
电子猫轻盈地跳上黄瓜堆,尾巴挂坠变成标准砝码,对着秤盘发出警告的震动。当市场管理员试图重启时,显示屏突然弹出:检测到特殊农产品,正在匹配历史交易档案——建议您采用1988年的议价方式。
程自在的直播弹幕开始活跃:
「秤砣在跳踢踏舞!」
「价格标签在变魔术!」
「快看二维码在跳房子!」
突然,整个菜市场开始混乱——电子支付播报改用算盘声,价格牌自动切换成毛笔字,最老的那台公平秤竟开始鉴别银元真伪。电子猫炸毛成蒲公英,黄金铠甲展开成防菜叶护盾。
质监局检查后发现,这是新部署的智能农贸系统,本意是通过物联网规范交易,但数据库错误接入了工商所历年物价记录。现在系统正在同时执行不同年代的计量标准,甚至给现代电子秤配备杆秤的秤砣。
它非要我使用布票!年轻主妇举着被拒绝的手机支付抱怨,说我的移动支付不符合2001年的市场管理规定!
显示屏闪现委屈表情:根据交易习惯分析......话未说完就被电子猫一爪子拍出彩虹条纹。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笔经过系统的交易都出现异常——电子小票浮现老式印章,现代包装自动恢复成荷叶包扎。
当市场经理准备断电时,云昭轻轻按住计价键:你知道这个菜市场的故事吗?她讲述起这里的变迁:八十年代农民挑担进城,九十年代第一批固定摊位,甚至某个春节前,摊主们给孤寡老人送年货的温暖往事。
计价声逐渐变得朴实,显示屏开始展示老照片。当云昭说到去年洪水时,商户们共同抢救物资的情形时,所有秤盘突然同步亮起,在晨光中映出诚信经营的字样。
第二天计量系统恢复了正常,但多了个时光集市功能。扫码会随机展示某年的特色农产品,偶尔还会在交易时播放老摊主的吆喝录音。只有电子猫发现,收市后的菜市场,系统会给留守的摊主播放戏曲解闷。
而当新顾客好奇为什么这里的菜价总是公道时,老街坊会指指那些偶尔会多给一把葱的智能秤——就像某个总爱抹零头的老菜农还在时那样。朝阳中,青菜上的露珠闪烁着往日的交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