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顺子俊秀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抑制的笑意,忙整了整衣袍,捧着一件水獭皮的褂子快步走进里间,躬身道:“小主,奴才在这儿呢。”
聂慎儿从镜中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宝鹊,你去把皇上先前赏的南海珍珠打的耳坠拿来,今日戴那个。”
宝鹊欢快地应道:“好,小主可算愿意戴了!那珍珠质地好,颗颗圆润,光泽极佳,衬得小主肤色都更亮白几分,奴婢这就去拿。”
她放下手中的梳子,脚步轻快地去库房寻那对珍珠耳坠。
宝鹊下去后,聂慎儿拿起口脂,轻点在唇上晕开,对着镜子端详片刻,似乎对这个颜色不甚满意,又用帕子擦去了。
她这才从镜中看向身后的小顺子,“去哪儿厮混了?”
小顺子将褂子放到一旁的衣架上,与镜中的她对视,“有小主您在,奴才哪儿敢去厮混?奴才是去给卢启元送行去了。”
聂慎儿挑选口脂的动作一顿,侧过半边脸来,“哦?任职下来了?年羹尧不是还在京里,皇上竟舍得把他派出去,派到哪儿去了?”
小顺子上前半步,压低声音道:“是年羹尧之子年富的军中。
说是卓子山一带有骚乱,年羹尧觉着皇上派自己前去太过大张旗鼓,弱了气势,反倒抬了叛军的脸面,便举荐了他的次子年富领军平叛。
本来是要过了年才率军出发的,但好像卓子山那边闹起来了,扰民不安,皇上就让年富即刻赴命去了,卢启元被任命为他军中的一个先锋。”
聂慎儿轻嗤一声,拿起另一盒颜色更鲜亮些的口脂,“原来如此,年羹尧就是抬举他儿子,想给他儿子挣军功的机会罢了。
卢启元要是能从他儿子手里抢到功劳,往后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正是如此,小主。”小顺子点头,神色间带着几分谨慎,“奴才虽然花钱雇了他,但也怕他做了官之后生出别的心思,特意去点了他一番。”
聂慎儿对着镜子,仔细地涂抹上新选的口脂,这回满意了,唇角微扬,“你做得对,端看他这次的表现能不能让我满意了。
光是武功高强可不顶用,战场上千军万马瞬息万变,他能不能信赖,当不当得重用,全看卓子山一役。”
“奴才明白。”小顺子郑重应道。
聂慎儿又拿起眉笔描画眉形,“后宫里最近有什么动静吗?”
小顺子专注地瞧着她梳妆的模样,私心里很想替她画眉。
原本宫里的太监就不算是男人,别说是替主子梳妆了,就是伺候洗浴都是常有的事,但他在聂慎儿跟前,总是没法做到这份“自然”。
他按下心思,略一思索,回道:“奴才倒是没听着什么风声,要说异常的事,就是翊坤宫的颂芝姑姑,这段时日总往宫门处去。”
聂慎儿眼神微动,放下了眉笔,“年节前,华妃大肆赏赐宫女太监,花钱如流水,想是银子不够使,找年大将军贴补她吧。你多注意着些。”
“嗻。”小顺子应了,重新拿起那件水獭皮褂子,“小主,您看这个。”
聂慎儿打眼一瞧,那褂子皮毛油光水滑,色泽均匀,一看便是上品,“哪儿来的?”
小顺子笑着解释,“是奴才回来的路上,碰见内务府的姜总管,说是皇上赏的,您一件,莞贵人一件,连淳常在都有一件呢。”
聂慎儿伸手摸了摸那柔软的皮毛,触手生温,的确是好东西,但她脸上并无多少喜色,“的确不错,先放着吧。”
这时,宝鹊捧着个精巧的木盒子回来了,盒盖打开,里头是一对光泽莹润的南海珍珠耳坠,每一颗都圆润无瑕。
“小主,您看,奴婢找着了!”宝鹊笑嘻嘻地道。
聂慎儿点了点头,“就这对吧。”
宝鹊为她戴上耳坠,珍珠垂在耳畔,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果然衬得她容色更添几分贵气。
梳妆完毕,聂慎儿站起身,宝鹊为她整理好衣襟袖口,披上御寒的斗篷。
“小主,时辰差不多了,该动身了。”宝鹃从外间进来,轻声提醒道。
聂慎儿“嗯”了一声,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确认仪容无碍,才向外走去,宝鹊和宝鹃紧随其后。
小顺子恭敬地垂首立在门边,待她经过身边时,轻声道:“奴才预祝小主今日一切顺心。”
聂慎儿到乾清宫时,不早不晚,时辰掐得刚好。
因是年节家宴,席位布置与往日不同,众人是围成一圈而坐,她在宫人的指引下于自己的位置安然落座,上首是甄嬛,下首是富察贵人。
她抬眸望去,正对面便是亲王贵眷的坐席,而下半年前往蜀中游历的果郡王允礼赫然在座,且位置极为醒目。
他虽为郡王,却越过恒亲王与敦亲王,端坐于左首第一的尊位,其圣眷之浓,地位之超然,可见一斑。
聂慎儿刚落座不久,殿外便传来苏培盛悠长的通传声:“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殿内众人霎时起身行礼,待三人行至主位,雍正温声道:“今日家宴,不必多礼,都坐吧。”
“谢皇上、太后、皇后娘娘。”众人齐声应道,方才依序落座。
太后今日穿着深褐色绣万寿纹常服,精神瞧着尚可,她甫一坐定,目光便落在了果郡王身上,露出慈蔼的笑容,“老十七,你可算是回来了。
蜀道难行,你偏生要去游历,哀家在宫里可是挂心得紧。怎么样,此行一切可还顺利?”
果郡王朝太后的方向行了一礼,笑容明朗,“劳皇额娘挂怀,是儿臣不孝。
儿臣去了剑阁梓潼的古栈道,李冰的都江堰,还有杜甫的浣花居所,蜀地风光壮丽,人文荟萃,实在不虚此行。”
太后微微颔首,“千佛岩可看了吗?”
果郡王语气诚挚:“皇额娘放心,儿臣知道您心念佛事,已经替您一一拜过了。”
太后十分欣慰,感慨道:“难为你一片孝心,蜀道难于上青天,你此行辛苦了,瞧着清瘦了些,回府要好生休养。”
太后与果郡王话毕,目光转向右首第一的华妃,细细打量了她一番,赞赏道:“华妃这件衣裳不错,哀家虽然眼神不好,都觉着光彩夺目。”
华妃今日是精心打扮过的,得了太后夸奖,她虽作谦逊状,却难掩得色:“太后娘娘赏了那支步摇,臣妾想着得有些好衣裳配,才相得益彰,所以让绣院新做了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