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两侧,百姓们的欢呼声渐渐被抛在身后。
几个孩童追着军队跑了半里地,直到被父母拽回。
卖报的小贩趁机吆喝:“快看最新《大明周报》!皇上御驾亲征,太孙殿下先锋破敌!“
茶楼里,说书人已经拍响醒木:“话说这龙骧铁骑,乃是太孙殿下亲手调教的虎狼之师。个个能徒手搏虎,日行千里...“
城郊的官道上,朱高煦带着亲卫等候多时。
见大军到来,这位汉王殿下不情不愿地下马行礼。朱瞻基注意到,二叔的目光在自己腰间佩剑上多停留了一瞬。
“瞻基啊。“
朱高煦挤出一个笑容:“粮草辎重我都准备好了,你放心在前面冲杀。“语气亲热得仿佛往日龃龉从未存在。
朱瞻基含笑点头:“有劳二叔。“心中却暗自警惕——这位叔叔笑得越热情,背后捅刀时就越狠。
正寒暄间,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传令兵飞驰而至,在朱棣马前滚鞍落地:“报!大同急件,阿鲁台派兵围困!“
朱棣与朱瞻基对视一眼,祖孙二人同时露出冷笑。
“来得正好。“
朱瞻基轻抚剑柄,转头对朱高煦道:“二叔,看来咱们要加快行程了。“阳光下,他年轻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杀伐之气。
大军行进的速度陡然加快,如一条巨龙向着北方蜿蜒而去。
城楼上,林清浅仍站在原地,直到玄色旌旗彻底消失在地平线。
她轻轻抚摸着小腹,心里暗道。
“夫君耕耘了这么些天,不知道有没有……”
——————
在这之前,朱瞻基也没有忘记和柳如烟五人告别。
那天暮色四合,朱瞻基策马来到城南一处幽静的宅院。清雅居门前,柳如烟早已带着众女等候多时。
“殿下...“
柳如烟一袭素白长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在暮色中宛如谪仙。她盈盈下拜时,朱瞻基注意到她指尖微微发颤。
“都起来吧。“
朱瞻基翻身下马,目光扫过众人。
沈青瑶抱着古琴,眼中含泪。林月儿咬着下唇,强忍不舍。苏小小直接扑进他怀里,哭得梨花带雨。赵雪衣则站在最后,手中诗册捏得发皱。
“傻丫头,哭什么。“
朱瞻基轻抚苏小小的发丝,这丫头年纪最小,也最是依赖他。
柳如烟上前一步,声音轻柔却坚定:“殿下此去,定要平安归来。我们...会日日为殿下祈福。“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香囊:“这是用沉水香配着安神的药材做的,殿下带在身上...“
朱瞻基接过香囊,指尖不经意触到柳如烟的手,感受到她肌肤的微凉。他忽然想起那夜在海棠树下,她弹奏《荷塘月色》时专注的侧脸。
“我会的。“
他郑重地将香囊系在腰间,与林清浅送的那个并排挂着。
沈青瑶抱着古琴上前:“殿下,我新谱了一曲《凯旋》,等您回来...“
话未说完,泪水已落在琴弦上,发出细微的颤音。
林月儿突然抽出腰间软剑,在院中舞了起来。红衣如火,剑光如雪,一招一式都透着不舍与牵挂。
最后一式收剑时,她将剑柄递到朱瞻基手中:“带着它,就当...当我在你身边。“
朱瞻基接过尚带体温的软剑,轻轻一抖,剑身发出龙吟般的清响。他忽然想起教林月儿剑法时,她总爱逞强,非要练到精疲力竭才肯休息。
“好剑。“
他手腕一翻,剑尖在空中划出几朵剑花,随后收入袖中:“我会用它斩下阿鲁台的首级。“
赵雪衣最后一个上前,递上一卷诗册:“这是我写的《从军行》,愿殿下...旗开得胜。“
朱瞻基展开诗卷,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金戈铁马出玉关,不破楼兰终不还...“字迹清秀却透着铮铮铁骨。
“好诗。“
他小心收好诗卷,环视众人:“都别哭丧着脸,我朱瞻基命硬得很。等凯旋之日,我要听青瑶的新曲,看月儿的新舞,品雪衣的新诗...“
说着,他忽然将柳如烟拉入怀中,在她耳边低语:“还有你的《难却》,我要听一整夜。“
柳如烟耳根瞬间通红,却轻轻点头:“如烟...等着殿下。“
夜色渐深,清雅居内灯火通明。
朱瞻基与众人饮酒话别,直到三更鼓响。
“殿下,该歇息了。“
柳如烟轻声提醒,眼中满是不舍。
朱瞻基起身,看着眼前五位佳人,忽然笑道:“今晚...谁先来?“
五人面面相觑,最终柳如烟深吸一口气:“我...我先服侍殿下。“
烛光摇曳,纱帐轻垂。柳如烟为朱瞻基宽衣时,手指微微发抖。当铠甲卸下,露出结实的胸膛时,她忍不住将脸贴了上去。
“殿下...“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一定要平安回来。“
朱瞻基轻抚她的长发:“傻丫头,我答应你。“
这一夜,清雅居内无人入眠。五位女子轮流陪伴在朱瞻基身旁,将满腔不舍化作缠绵。直到东方泛白,朱瞻基才穿戴整齐,在众人泪眼朦胧中翻身上马。
“等我回来。“
他最后看了一眼站在晨光中的五位佳人,转身策马奔向城外大营。身后,柳如烟突然抱起琵琶,弹起了《阳关三叠》。琴声如泣如诉,随着晨风飘出很远,很远...
四月的官道上,大军如黑色洪流向北涌动。朱瞻基策马行在朱棣身侧,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软剑。春风裹挟着青草气息,吹得他玄色披风猎猎作响。
“报——“
一骑斥候飞驰而来,在十步外滚鞍下马:“禀陛下,前锋已至淮安,沿途驿站皆已备好粮草。“
朱棣微微颔首,转向身旁的朱瞻基:“今夜在淮安休整,明日渡河。“
暮色降临时,朱瞻基独自来到一处僻静小院。
二十余名身着玄色劲装的听风卫早已列队等候,为首的张昀双手奉上一卷密报:“师尊,大同镇最新军情。“
朱瞻基展开密报,陷入了沉思。
五日后,大军行至徐州。夜色中,熊大力那铁塔般的身影出现在朱瞻基帐外:“殿下,斥候在三十里外发现小股游骑,看装束像是兀良哈部的探子。“
“多少人?“朱瞻基头也不抬地问道。
“七八骑,见到我们的人就撤了。“熊大力挠挠头,“要追吗?“
“不必。“朱瞻基指尖轻敲案几,“传令全军戒备。另外...“
他压低声音,“让张昀派两个轻功好的,暗中盯着汉王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