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周报》的墨香还未散尽,整个应天府已经为之震动。
太孙宫内。
林清浅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报纸上“太孙殿下铁腕整顿九边”的烫金标题,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精致的面容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娘娘,这报纸上说殿下在太原城…”
贴身宫女翠儿话未说完,就被林清浅抬手制止。
“我自己看。”
林清浅的声音轻柔却不容置疑。她专注地阅读着每一个字,当看到“凌迟处死二十九名边将”时,指尖微微颤了一下。
李青萝端着茶盏走过来,轻声道:“姐姐,殿下这次动静是不是太大了些?”
她偷眼打量着林清浅的神色,“我听说汉王府上今早摔了好几套茶具。”
林清浅将报纸轻轻放在案几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青萝,你可知道边关将士为何敢克扣军饷、私卖军械?”
“这…”李青萝一时语塞。
“因为他们觉得天高皇帝远。”
林清浅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殿下这是在告诉天下人,大明疆土虽广,却没有法外之地。”
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盛放的海棠,声音渐柔:“只是…这般雷霆手段,不知会招来多少明枪暗箭。”
宫外别院清雅居。
“快看!殿下真是太威风了!”
苏小小捧着报纸,兴奋地在院中转圈,杏黄色的裙摆如蝴蝶般飞舞。
柳如烟接过报纸,仔细阅读后,眼中异彩连连:“殿下不仅处决了贪官,还改革了军饷发放制度…殿下果然英明神武。”
沈青瑶轻抚琴弦,若有所思:“你们说,殿下此刻在边关,会不会遇到危险?”
“呸呸呸!“林月儿急忙打断,“殿下武功高强,又有龙骧铁骑护卫,能有什么危险?”
她抢过报纸,指着上面一行字,“看这里——上万降卒叩首高呼愿追随天神,连草原勇士都臣服于殿下呢!”
赵雪衣执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轻声道:“我已将殿下这些新政都记下来了,日后或许能用得上。”
汉王府。
“砰!”
朱高煦一拳砸在案几上,上等的紫檀木顿时裂开一道缝隙。他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朱高煦抓起报纸撕得粉碎,
“好一个朱瞻基!好一个大明周报!这是要向全天下宣扬他的功绩吗?!”
朱高燧连忙按住朱高煦的手:“二哥息怒,这报纸上写的都是事实…”
“事实?”朱高煦冷笑,“他这是杀鸡儆猴!做给满朝文武看的!”
他猛地转身,盯着墙上悬挂的军事地图,“先整顿九边,下一步就该对付我们了。”
朱高燧压低声音:“二哥,我们的计划…”
“加快进行。”
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让下面的人拿着这些报纸去找草原上的人,他们应该会比我们更着急。”
乾清宫内。
朱棣将报纸递给身旁的杨士奇,笑道:“杨士奇,你看看朕这个孙儿,是不是比朕当年还要雷厉风行?”
杨士奇恭敬地接过报纸,仔细阅读后,捋须赞叹:“太孙殿下明察秋毫,宽严相济,实乃治国良才。这军饷直接发放到士卒手中的法子,老臣闻所未闻。”
“哈哈哈!“朱棣开怀大笑,“这小子,连举报箱都想出来了。”
他忽然收敛笑容,意味深长地道,“不过…这报纸的影响力,倒是出乎朕的意料。”
杨士奇会意,低声道:“皇上是担心…”
“朕不担心。”
朱棣摆摆手,“瞻基是朕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只是…”
他目光深远,“这报纸能在一日之间将消息传遍京城,若是被有心人利用…”
杨士奇笑道:“皇上尽管放心,以太孙的手段,断不可能让别人利用了大明周报。”
东宫。
朱高炽放下报纸,轻声说道:“瞻基这孩子…太冒进了。”
太子妃张妍为他披上外袍,柔声道:“儿子也是为国除害,何来冒进之说?”
“你不懂。”朱高炽摇头,“边关将领盘根错节,背后牵扯多少权贵?他这一刀切下去…”
张妍拿着报纸看了两眼说道。
“可报纸上写得很清楚,殿下并非一味严惩,对有功之人也给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高炽叹息:“正是这恩威并施,才更让人忌惮啊。”
他望向窗外的宫墙,“我那二弟三弟,此刻怕是坐不住了。”
英国公府。
张辅将报纸递给儿子张忠:“看看,这才是治军之道!”
张忠快速浏览后,惊讶道:“太孙殿下竟能想到让士卒亲自画押领饷?这…这简直断了所有贪墨之路啊!”
“不止如此。”
张辅指着报纸上一段,“设立举报箱,由听风卫直接收取。这一手…”
老将军眼中精光闪烁,“既防将领报复,又让士卒敢说真话。”
张忠压低声音:“父亲,听说太孙殿下组建的龙骧铁骑,战力已不输当年的靖难精锐…”
张辅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记住,我们张家只效忠皇上和未来的皇上。”
市井茶楼。
“听说了吗?太孙殿下在太原城一口气处决了二十九个贪官!”
“何止啊,我表哥在宣府当兵,说现在军饷直接发到手里,再没人敢克扣了!”
茶楼里,人们争相传阅着《大明周报》,议论纷纷。
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拍案叫好:“太孙殿下英明!这些喝兵血的蛀虫,早就该杀了!”
角落里,几个商人打扮的人却面色阴郁。
其中一人低声道:“我们在宣府的生意…怕是做不成了。”
另一人咬牙:“怕什么?汉王殿下不会坐视不管的。”
御膳楼雅间。
王德海将一杯酒洒在地上,对着北方遥拜:“师尊威武!”
几个太监门徒也纷纷效仿。王德海转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师尊!跟着师尊,前途无量!”
一个小太监怯生生地问:“师兄,师尊什么时候回京啊?”
王德海神秘一笑:“快了…”
夜幕降临。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紫禁城的飞檐后,皇宫各处陆续点起了灯火。
林清浅站在窗前,手中仍攥着那份报纸。她轻声自语:“殿下,你在边关…可一定要平安啊。”
与此同时,汉王府的书房内,烛火通明。朱高煦正在书写密信,脸上阴晴不定。
而在乾清宫,朱棣独自站在大明疆域图前,手指从太原缓缓移向大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圣孙,爷爷果然没看错你。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你坐上皇位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