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惹了一身麻烦,却没捞到半点好处。
但没办法,他还是得回公司,梳理佳宁集团的资产。
一到公司,他直奔信息部,让他们统计佳宁的资产情况。
“佳宁集团的资产清算出来了!”
刘照天接过厚厚一叠档案。
目录上列出佳宁的资产版图:地产、建筑、贸易、航运、旅游、保险、制片、杀虫、投资等多个领域,旗下公司多达上百家。
刘照天不禁感慨,陈青松真是个人才。短短几年间,竟通过不断并购和资本运作,将一家注册资本仅五百万港币的小公司,打造成横跨多个行业、坐拥三家上市企业的商业帝国。
佳宁集团资产庞大,清单足有八十多页,详细介绍更是装满了几大箱。
刘照天虽然快速翻阅,也花了三个多小时才看完。
对比之前调查的资料,他感到十分震惊。
清单上的资产包括十一处物业、十四块地皮,还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佳宁置业、维达航运与其昌人寿。
不过,这些地皮、航运及保险业务正被香江各大巨头紧盯着。刘照天并不想直接与他们争夺,毕竟距离股市危机只剩不到两年。等到香江经济陷入危机,再低价收购岂不更好?
翻到一处不起眼的地方,刘照天注意到一项引人关注的交易:年前他回内地时,佳宁置业以一亿港币取得日活电影公司21%的股权,而日活则以六千八百万港币认购了佳宁五百万股股份。
相当于佳宁实际仅付出三千多万港币现金,就控制了日活电影公司超过两成的股份。
日活电影公司拥有倭国最大的宣发网络和众多院线。据传,该公司还涉足制作某些特定题材的影片,不过对刘照天而言,最重要的是其庞大的院线资源。即便后来有所衰落,日活仍是倭国五大电影巨头之一,院线规模居功至伟。
刘照天相信,只要掌握这部分资产,未来内地电影在倭国市场必能大有作为。因此,他决心不惜代价拿下日活的股权。至于其他资产,能捡漏就捡,捡不到也无所谓,毕竟已经抓住了主要利益。
他不清楚内地这次从佳宁集团具体赚了多少,但从领导的表情推测,起码有几亿港币。股市果然来钱快,只是像佳宁这样激进的公司,在香江恐怕难再遇到。
与刘照天的感慨不同,丰汇银行大班沈璧近日颇为烦闷。
由于丰汇与佳宁多次合作,此次也受到牵连,导致怡和股价暴跌。丰汇不得不高价从佳宁收购与置地相关的地产项目,并大力托市支持怡和。
沈璧已经忙得精疲力尽,对佳宁置业的事也不太放在心上了。他早有预感,佳宁终会有这么一天。
如果那些虎视眈眈的华资突然向怡和发出收购要约,
一旦怡和最终易主,他相信原本只是佳宁一家的问题,最终会引发英资企业的大面积崩塌。
英资这些公司虽然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但在进取心、眼光和思路上,都远逊于如今的华资。
九龙仓已被夺走,和记黄埔也半卖半送给了利半城。
倘若连港灯、港话、牛奶、置业也全被华资吞并,
英资企业除了一些地皮,就再没什么支柱产业了。
香江地小人多,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遭遇一次经济危机,
而房地产往往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
如果到时出现变数、爆发经济危机,地皮全砸在手里,
难道要他带着这些拖油瓶两手空空地回国?
那就不仅是丢脸的问题,而是会成为罪人。
处理完怡和的事,几天过去,他终于静下心来细想,也明白了这次佳宁暴雷的幕后推手。
这次事件完全是华夏方面的手笔。
虽然不能说整件事是刘照天一手策划,但他肯定参与极深。
华信在香江成立时间虽不长,但韩湘生这个人,他早已摸透——
属于那种既想占便宜又不愿付出的保守派,绝不可能有这种魄力。
内地以往态度克制,也不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如此激进的手段,只有那个胡搅蛮缠的刘照天做得出来。
他曾派人跟踪刘照天两天,
发现他出入都带着两个人,看举止绝非普通保镖。
他虽曾冲动地想过干脆把刘照天解决掉一了百了,但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理智很快压倒了冲动。
毕竟刘照天不是普通人,一旦手段过激,
香江的局势将完全失控。
如今沈璧的做法,正应了韩湘生对刘照天说的那句话: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眼下香江的角力,比的不是谁武器先进、谁的拳头大,
所有武力手段都是最下策,他们不能像社团那样,靠打打杀杀解决问题。
刘照天深知,一旦规则被打破,自己也将面临毁灭。
因此,对付刘照天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华夏的软肋——外汇短缺。
将刘照天拖进自己擅长的领域,用丰富的经验彻底击败他,这才是上策。
每个人都对下一步计划胸有成竹。
但陈青松的案件仍陷于僵局。
佳宁集团已经垮了,但要给其高层定罪却并不容易。
上一世那场漫长的调查,从立案到最终判决,整整持续了十七年,创下了廉政公署的纪录。
廉政公署耗费巨资,跨越数十个国家,才终于了结此案。
当廉政公署带陈青松问话时,他身边仍跟着数名资深大律师,以及十几名律师助理。
廉政公署人员问道:“陈先生,关于马来裕民银行指控你贿赂其附属公司裕民财务高层,以非法获取大额贷款,是否属实?”
陈松青没料到那边的事情这么快暴露,只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若不是集团市值持续下跌,裕民银行怎会关注此事。
陈松青答道:“我从未向任何机构高层行贿,你们一定搞错了。”
“我们能获得这些贷款,是裕民财务自己做的评估,与佳宁集团无关。”
“或许他们认为我们值这个价,事实上之前我们的市值也证明了这一点。”
工作人员厉声喝道:“陈松青先生,狡辩是没用的。裕民财务的高层已在马来被控制,他们有充分证据显示你们确实行贿。”
陈青松不再开口,将所有问题都交给身后的大律师处理,自己则闭目养神。
虽然佳宁所有高层都被控制,但因多名大律师的纠缠,始终无法定罪。
刘照天也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此事进展,但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人已经抓了,判刑只是时间问题。
今天,他还要祝贺查先生《鸿蒙》出版的大喜日子。
查先生果然财大气粗,每册直接印刷两百万本,并未通过报刊连载。
刘照天亲眼见证了查先生重出江湖的盛况,那场面堪比后世排队购买苹果产品。
他由衷佩服查先生在香江文坛的号召力。两人寒暄一阵后,刘照天便来到明报三楼,取回了漫画的文本。
他快速翻阅,大致看了看内容,觉得相当满意。
刘照天清楚明报的查先生对员工也颇为吝啬,猜测他们帮忙整理文稿大概得不到多少酬劳。
于是他留下五万现金,道谢之后便转身离去。
路上,他直接给娄晓娥打了电话。此时她正在为娄家的连锁酒店寻找买家。
听到刘照天要她帮忙注册一家玩具公司,虽然觉得意外,她还是立刻应承下来。
娄晓娥已计划回内地发展生意,此时趁刘照天缺人手,多帮些忙,将来回去做生意时也能少受些欺负。
刘照天接着说明:“你先帮我注册玩具公司,再招聘一批玩具设计人才,设计查先生新书《鸿蒙》里的法宝。”
听那边沉默,他知道娄晓娥的疑虑,直接补充:“我已获得查先生授权,你尽管去办。”
能占查先生便宜的人可不多。
刘照天记忆中也就寥寥几位。
印象最深的是后世那位监制张大胡子。
他不仅倚仗央视资源雄厚,更懂得收视秘诀——每当剧集收视不佳,就把查先生拉出来造势。
方法虽老,却屡试不爽。
刘照天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早在向查先生提供《鸿蒙》大纲时,他就已有此打算。
查先生于他而言犹如大腿,是财富密码。蹭一蹭并不丢人。
看看新书发售时的场面:老中青三代排队购书,狂热程度宛如果粉见到乔布斯。
他仿佛看到无数钞票向自己招手。
他深信,凭查先生的名气,加上转型之作的噱头,不仅是在香江,整个东南亚都将掀起风潮。
借着小说的东风,玩具推广必将事半功倍。
无论是青萍剑、诛仙四剑、各类莲台,还是东皇钟,统统安排上。
太极图、盘古幡等高频出场法宝一个不漏。
书本本身赚不了多少,衍生品才是收入大头。
日后还可推出限量纪念品、特别定制版、发光武器,并持续升级换代。
预计后期会出现大量同人作品。
这韭菜能收割许多茬,至少一二十年不愁销路。
放下电话,刘照天便将漫画文稿通过特殊渠道送往内地。
如今中 司事务不多,业务部在各地推广玩具,信息部的专业性太强,他也插不进手。
反正无事,他索性往女儿的学校走去。
已经有一阵没接女儿放学,正好趁这机会去一趟。
平时接送孩子原本是两位母亲负责,但她们最近开了一家小店,
于是接孩子的任务就全落到了于莉身上。
走到校门口,刘照天就看见站在家长群里的于莉。
她依旧不冷不淡地跟他打了个招呼,随即转过头,望向教学楼门口。
刘照天看她那表情,不由得有些无奈——不就是几年前不小心看了一眼吗,至于记仇到现在?大不了让你看回来。
不过他也只敢心里想想。毕竟于莉现在负责全家后勤,不能轻易得罪,只好略显尴尬地站在一旁。
直到放学铃响,这份沉默才被打破。
家长们纷纷伸长脖子,在涌出的孩子中寻找自家宝贝。
刘照天一眼看见两个小丫头跑出来,赶紧上前,一把将她们抱了起来。
两个孩子很惊讶:“爸爸,今天怎么是你来接我们呀?”
刘照天满脸笑容:“当然是因为想你们啦!满仓、満囤,告诉爸爸,在学校乖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