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国风召集人分别是郭霄麟、鞠靖怡和霍尊。消息一出,果然如预期般登上热搜。
“《向往生活》的坑还没填完,又开新坑?”
“《国风少年》是什么?是真人秀吗?”
“就是选拔和推广国风年轻选手的节目。除了鞠靖怡,其他两位还算说得过去。”
“说话注意点!我家小鞠怎么就不行了?她在剧场跳的民族舞,还有《向往生活》里的《秦淮景》,难道不够优秀?”
“先别管这些了,看节目组直接公布前三位国风召集人,估计很快就要开始录了,能不能先给个观看入口?我已经等不及要看了!”
“对,现在就想看,节目组快把链接发出来吧。”
大约半小时后,在数十万网友的期待下,《国风少年》开通了观看通道。不过目前三位国风召集人还未到场,观众只能看到布置好的舞台现场。节目采用直播形式录制,既保证了表演的真实性,也避免了恶意剪辑的情况。
虽然暂时看不到召集人,但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三十万,这还是在节目尚未正式播出的情况下。这样的数据让整个节目组信心大增。
这个节目的投资规模远不如《101女孩》,也没有企鹅传媒那样强大的宣传资源。《101女孩》首期就达到五百万在线人数,这个数字是靠巨额投入实现的,艾奇意自然无法相比。
但节目组的目标是以小搏大。导演和监制认为,综艺节目最终比拼的还是内容质量。《101女孩》本质上是选秀节目,靠粉丝投票决定胜负,后期完全沦为资本游戏。其收视高峰只出现在郭霄麟参加公演的那一期。
经过实地考察,节目组决定另辟蹊径。他们不追求初始观众数量,而是注重选手实力,通过真才实学赢得认可。虽然这种模式可能不如《101女孩》赚钱,但能确保节目口碑。
“服装还是太简单了怎么办?”
此刻,郭霄麟已坐上保姆车,前往北京海淀区的艾奇意总部。路程不远,这趟工作来得轻松。
“简单就好,特意选了这套中山装,再配上这顶帽子和手杖。”郭霄麟一边说,一边戴上帽子。年轻人穿中山装并不多见,因为是第一期,他暂时没穿标志性的红马褂。即便如此,观众依然能认出这位相声演员的身份。
没必要现在就穿红马甲,等后面更重要的场合再穿也不迟。
“我应该是第一个到场的召集人吧!”
环顾四周,车子已经到达艾奇意总部。录制现场设在办公楼一层,整层楼除了摄影棚外,大部分空间都用作选手候场区。虽然占了一整层楼,但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直接租个剧院来得宽敞明亮。
保姆车在楼下停下,电动门缓缓打开。泱泱金自觉地退到后排,拉上所有遮光帘,这样镜头只会拍到郭霄麟一个人。
他身穿剪裁合体的中山装,头戴绅士帽,手执拐杖轻点地面,从容不迫地走下车。那双目光炯炯的眼睛透过镜头,将温润如玉的气质与内敛的傲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郭霄麟?天,他怎么这身打扮?”
“中山装?这个年纪敢穿真有胆量……能驾驭得了吗?”
“这不是驾驭得很好吗?除了刘徳华等几位老牌明星,年轻一辈里就属他穿中山装最好看。”
“其实还好,中山装也是国风元素,很多人喜欢穿的,而且他穿着确实好看。”
“郭大力是第一个到的,听说就在北京录制,走几步路就到了。”
郭霄麟踏上红毯,两侧摆满鲜花和《国风少年》的标志。工作人员迎上来:“欢迎召集人郭霄麟先生!请问您参加《国风少年》有什么特别期待吗?或者想在节目中实现什么目标?”
“我……”郭霄麟微笑着说,“主要是来寻找能传播国风的优秀年轻人。我还很年轻,说不定能在这里遇到出色的国风传承者。作为召集人,很多时候可能是我要向选手们学习。”
一如既往的谦逊回应。毕竟他的年龄摆在那儿,参赛选手中可能有一半都比他年长,实在不便说大话。
工作人员引导他进入摄影棚。这是郭霄麟第一次正式参与选秀节目,不过身份不是选手,而是评委。
后台等候的选手们可以通过休息室的液晶电视观看舞台情况。当郭霄麟登上舞台时,不少选手都注意到了。
“郭霄麟先生,每位国风召集人都要准备一个开场表演,您打算展示哪首作品?我们这里有专业乐队配合。”场务指着舞台一侧的乐队席位说道。
手持琵琶与二胡的乐女们依次上台。这支女子乐团由艾奇意与古菱122出资组建,成员均是从国内顶尖音乐学院挑选而出。
为突出国风风格,节目组特别安排了这些传统乐女登场。她们坐在汉白玉雕栏中,举止优雅。原本计划表演的《悟空》因服装不符而被取消。
“请拿纸笔来。”郭霄麟说道。工作人员立刻递上文具。他这身装扮更适合演绎民国风格的曲目,随即现场创作。
评委席上的郭霄麟下笔如飞。他早有准备,拿出事先构思好的《暗香》曲谱。这首旋律悠长的作品正符合当下氛围。用千点声望值兑换的曲谱,搭配现场乐队便可完美呈现。
“原来是郭霄麟当召集人?”休息室里的选手们议论纷纷。大多数人专注练习,无暇关注节目动态。只有穿着昆域服饰的哈尼克孜一直盯着屏幕——她是少数关注外界信息的参赛者。
临行前老板陈赤赤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多看多学,谨言慎行。”这次不收报酬参赛,能走多远全靠实力。如今在圈内持续走红的,除了资本力捧的流量艺人,就是靠作品说话的郭霄麟。
这位比她年幼却已坐上导师席位的年轻人,让初入赛场的哈尼克孜感到好奇。同场竞争的人中,不乏比郭霄麟更年轻的,但无人能达到他的成就。
“曲谱写好了,麻烦乐队老师。”郭霄麟将《暗香》的词曲交给工作人员。
“这是……新曲子吗?”场务接过曲谱看了几眼,却毫无印象。
“嗯!”
场务拿着曲谱去后台找乐队讨论。他不明白郭霄麟为何不唱那些大家熟悉的成名曲,哪怕随便选一首《探清水河》也能撑场面。此刻郭霄麟懒散地靠在椅背上,手里拿着保温杯,姿态与周围忙碌的工作人员格格不入。他静静地坐了半个多小时,衣襟依旧整洁。
单是看他这样,旁人都觉得腰酸背痛。
打破沉默的是召集人霍樽。作为郭霄麟的老朋友,霍樽熟稔地走上前打招呼。这位师弟自小跟随相声名家柳欢学习,本应在曲艺界大放异彩,却因母亲反对转战歌坛。虽然现在很少登台说相声,但戏曲功底仍偶尔在演唱中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