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深夜,小厨房的灯还亮着,暖黄的光透过窗纸,把里面忙碌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案上摆着数十个素布小囊,有的绣着淡粉雏菊,有的缀着银线流苏,旁边堆着小山似的药材——安神草、辟毒花、温心果,还有灵植园特有的“月露草”,都是叶沐风这几日特意采摘、晾晒好的。他穿着件月白短褂,袖口沾着点淡绿的药粉,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眼底的红血丝,却没停下手里的动作,指尖正细致地将药材按比例分装进小囊里。
“二少爷,您都熬了大半夜了,喝碗温灵粥再忙吧?”春桃端着碗冒着热气的粥走进来,看着案上只动了两口的桂花糕,忍不住劝,“小姐明天才走,您也不用这么急,身子熬坏了可怎么好?”
叶沐风抬头笑了笑,眼里带着点疲惫,却依旧温和:“没事,这些药囊得按时辰分好,不然到了书院,张嬷嬷怕记混。”他拿起个绣着小狐狸的布囊,里面装的是“安魔散”——月露草混着温心果磨成的粉,专门针对叶夕瑶体内的魔气,若是她觉得冷,闻闻就能缓解。他在囊口系了个小小的银铃,笑着说,“瑶瑶怕黑,挂个铃铛,夜里摸药囊时也能找着。”
春桃看着那银铃,心里软了软——二少爷连这点小事都想到了。案上的药囊分了三排,每排都贴着小纸条:“晨用·辟毒囊”“午用·温心囊”“晚用·安神囊”,甚至连“遇寒用·月露囊”“受惊用·安魔囊”都单独分出来,标注得清清楚楚。旁边的竹篮里装着灵食,真空包装的灵果酪、切成小块的桂花糕、磨成粉的灵粥底,每样都用油纸包好,外面写着“每日一块”“温水冲泡”,连瑶瑶不爱吃的“苦叶草”都磨成粉混进了灵粥里,半点尝不出苦味。
“二少爷,您连小姐不爱吃苦味都记着呀?”春桃拿起包灵粥粉,看着里面细细的温心果碎,忍不住感叹。
叶沐风手里的动作顿了顿,想起上次给小丫头熬安神药,她捏着鼻子喝了两口就哭了,说“比二哥做的糖糕苦一百倍”。他失笑地摇了摇头,把刚装好的“安魔囊”放进竹篮:“她要是知道粥里有苦叶草,肯定不喝,这样混着温心果,甜丝丝的,她才肯吃。”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叶惊澜揉着眼睛走进来,身上还穿着寝衣:“二哥,你怎么还没睡?我醒来就看见小厨房的灯亮着。”他凑到案前,看到满桌的药囊和灵食,眼睛瞬间亮了,“这些都是给瑶瑶带的?我能帮忙吗?比如……给药囊系铃铛?”
叶沐风笑着把个空囊递给他:“小心点,别把药材撒了。”他看着弟弟笨拙地系铃铛,手指被线缠了好几下,却依旧认真,忍不住说,“瑶瑶到了书院,要是想咱们了,闻着这些药囊的香味,就像咱们在她身边一样。”
叶惊澜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布包:“二哥,这里面是我在灵植园摘的‘星草籽’,听说戴在身上能招蝴蝶,我给瑶瑶装在药囊里吧?她肯定喜欢。”
叶沐风接过布包,里面的草籽亮晶晶的,像撒了把碎星子。他小心地取了些,放进个绣着蝴蝶的药囊里,笑着说:“好,这样瑶瑶在书院看到蝴蝶,就知道是三哥想她了。”
天快亮时,所有东西终于整理好了。叶沐风把药囊和灵食分门别类放进个特制的木盒里,盒子分了四层:上层是日常用的药囊,中层是灵食,下层是备用的药材,最底层放着本“用药手记”,里面写着每种药囊的用法、灵食的加热方法,甚至连“瑶瑶吃灵果酪要配温水”“温心囊不能和寒凉灵食一起用”都写得明明白白。他还在盒子里放了张纸条,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狐狸,旁边写着:“瑶瑶若想二哥,就摸小狐狸的耳朵,二哥在府里也想你。”
“二少爷,都弄好了?”春桃走进来,看到木盒上的小狐狸,忍不住笑了。
叶沐风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木盒,像是能摸到妹妹软乎乎的小手。他想起白天叶夕瑶还拉着他的衣角,问“二哥,书院的灵植园有月露草吗?我想跟你一起摘”,当时他说“等你回来,二哥带你摘最嫩的”,心里却想着,一定要让她在书院平平安安的,早点回来。
晨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木盒上,把小狐狸的图案映得格外清晰。叶沐风伸了个懒腰,虽然熬了一夜,却不觉得累——只要这些东西能护着妹妹,让她在陌生的书院里少些不适,多些安心,再辛苦也值得。他把木盒交给守在门口的暗卫,叮嘱道:“路上小心,一定要亲手交给张嬷嬷,别让小姐碰着冷了。”
暗卫应了声,抱着木盒离开。叶沐风站在小厨房门口,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心里满是不舍,却又带着点期待——妹妹带着这些满是心意的药囊和灵食,定能在万象书院好好的,等明年春天,他就去看她,再给她带新的灵果酪,带她去摘月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