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午后,阳光透过青溪书院的窗棂,洒在许明、许亮摊开的课本上。兄弟俩正认真地抄写着常用汉字,旁边放着一沓装订好的“识字卡片”——这是他们为“助农识字”活动准备的教具,卡片正面写着汉字,背面画着对应的简笔画,方便乡村孩子理解记忆。
自从上个月许先生提议后,兄弟俩每周都会抽出两个下午,跟着先生去县城外的王家庄、李家庄。第一次去时,乡村的孩子们有些腼腆,躲在大人身后不敢说话。许明拿着识字卡片,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大家好,我叫许明,这是我弟弟许亮,我们来教大家认汉字,还能一起玩游戏,好不好?”许亮也跟着拿出准备好的小石子,说:“我们可以用石子数数,还能学算术呢!”
孩子们渐渐放下戒备,围了过来。许明负责教五到十岁的孩子,从最简单的“人、口、手”教起,每教一个字,都会结合简笔画讲解:“大家看,‘山’字就像咱们村后面的山,有三个山峰呢!”遇到记不住的孩子,他会耐心地重复好几遍,还编了简单的口诀:“‘日’字四方框,里面一横长;‘月’字像小船,弯弯挂天上。”
许亮则带着年纪小的孩子,用石子学数数、认数字。他把石子分成几堆,教孩子们“1加1等于2”“3减1等于2”,还会玩“找朋友”的游戏——让孩子们找出数量相同的石子堆,既有趣又能巩固知识。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之前连数字“5”都认不全,跟着许亮学了两周,不仅能数到100,还能做简单的加减法,小石头的爹娘特意找到许明、许亮,感激地说:“真是谢谢你们,我家娃现在还会主动教弟弟数数呢!”
除了教识字、学算术,兄弟俩还帮农户整理简单的账目。王家庄的王大伯家种了几亩菜,每次卖菜的收入、买种子化肥的支出都记在小本子上,字迹潦草不说,还经常记混。许明拿着小本子,帮他重新分类记录:“大伯,您看,这页记卖菜的收入,这页记买东西的支出,每个月结束后算一下总数,就知道赚了多少钱啦!”许亮则帮着核对数字,用算盘把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
王大伯看着整理好的账目,笑得合不拢嘴:“还是你们读书人厉害,这么乱的账都能理清楚,以后我再也不用愁算账了!”其他农户听说后,也纷纷来找兄弟俩帮忙,他们都耐心地一一回应,从不推辞。
助农活动坚持了一个多月,许明、许亮的认真负责不仅赢得了农户的好评,还得到了许先生的高度认可。许先生特意在书院门口张贴了表扬榜单,上面写着:“许明、许亮二生,热心助农,教童识字,理账清晰,耐心细致,为同窗之表率,特予表扬,望诸生共勉!”
榜单贴出后,不少家长都来向余晚星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连县丞石大人的管家路过书院,看到榜单也忍不住驻足,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石大人。石大人听后,脸色变得更加阴沉:“这两个小崽子,倒是会博名声!看来余晚星教孩子的本事,比做生意还厉害!”
此时的余晚星,正听着许明、许亮分享助农时的趣事——许明说王大伯家的柿子特别甜,许亮说小石头送了他一只自己编的草蚂蚱。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余晚星心里满是欣慰,却没察觉到,石大人对他们的“好感”又多了几分忌惮。
几天后,许先生又找到余晚星,提议让许明、许亮牵头,组织书院的学生成立“助农小队”,定期去乡村开展活动。余晚星欣然同意,可她不知道,这个提议在石大人眼里,却成了“余晚星想借孩子拉拢民心”的证据。石大人坐在县衙里,对管家说:“看来得早点动手,不能让余晚星的势力再扩大了!”一场针对余晚星和孩子们的阴谋,正在悄然加速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