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时,余晚星坐在堂屋的小板凳上,手里捏着今天刚拿到的货款——5斤禽肉卖了60文(3斤给福来居36文、1斤给如意楼12文、1斤零售12文),4斤菠菜和3斤芹菜卖了23文,总共83文。她把钱分成两部分,33文放进日常开支的布包,50文小心翼翼地塞进床底的木箱里。
木箱里的钱已经攒了近300文,摸起来沉甸甸的。余晚星看着木箱,心里涌起一股踏实感——按照这个速度,再攒两周,就能给三个孩子各买一件厚实的棉衣,还能剩下点钱买些过冬的柴火,这个冬天,孩子们再也不用冻得缩手缩脚了。
许明凑过来,看着母亲手里的钱,小声问:“娘,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能买新棉衣了?”余晚星笑着点头,摸了摸他的头:“是啊,再攒点钱,冬天之前肯定能买到。到时候你就能穿新棉衣去跟小伙伴玩了,再也不用冻手了。”许明眼里亮了亮,没再多说,转身去帮妹妹许兰收拾院子——他知道,娘能赚钱不容易,他要多帮家里干活,让娘少累点。
晚饭时,灶台上摆着玉米糊糊、炒青菜,还有一小碟炒鸡肉——这是今天特意留的1斤鸡肉,给孩子们改善伙食。许宝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吃着鸡肉,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许兰也吃得很香,边吃边说:“娘,这鸡肉真好吃,比以前买的猪肉好吃多了。”余晚星看着孩子们满足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可这份踏实感没持续多久,第二天一早,余晚星去张叔铺子送货时,张叔的一句话就让她的心提了起来。“晚星,最近总有人来铺子里打听‘供货的农户’,问得还挺细,连你每次送什么菜、送多少都问,我没敢跟他们说你的情况。”张叔压低声音,脸上带着担忧,“尤其是那个穿黑袍的人,昨天又来了,还想翻看我记的账本,我找了个借口把他打发走了。”
余晚星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竹篮差点没拿稳。她强装镇定地问:“张叔,他们没问别的吗?有没有说为什么要打听?”张叔摇摇头:“没说,就只问供货的人是谁,住在哪。我看他们来者不善,你以后送货一定要更小心,最好别固定走一条路,也别跟陌生人说话。”
从张叔铺子出来,余晚星的脚步沉重了不少。她知道,黑袍人和黑影肯定是察觉到了“货源不简单”,开始四处打听她的信息。虽然目前张叔帮她瞒住了,但要是对方一直追查下去,迟早会找到她家里来。
回家的路上,余晚星特意绕了三条远路,每次走到岔路口都要回头看半天,确认身后没有可疑身影才敢继续走。走到村口时,她看到几个陌生的汉子在村口徘徊,眼神四处打量,心里一紧,赶紧低下头,装作去河边洗菜的样子,悄悄绕回了家。
关上门,余晚星靠在门后,大口喘着气。她看着屋里熟睡的孩子们,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更小心,不仅要控制供货量和频次,还要尽量减少和张叔的正面接触,甚至可以考虑让张叔帮忙把货送到固定客户那里,她不用亲自去镇上——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被黑袍人找到的风险。
可她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办法。只要她还在靠空间食材变现,黑袍人和黑影就不会放弃追查。这场围绕“货源”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