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高老太太做了梦,预感到妹妹高秀玲出事了,她不顾儿媳妇孙圆劝阻,天还没亮要马上去看妹妹。
孙圆急了,她心想,二姨在医院生死未卜,这老太太要去看自己得陪着,可是,带她去医院吗?
八十多岁的人,哪经得住在医院里里折腾?
可是,不去医院去哪里呢?
孙圆正在纳闷,高老太太拿起手机,继续拨打妹妹高秀玲的电话。
还是没打通,高老太太一不做二不休:“给我叫车!我要去一趟,我心里慌得很,肯定有事!”
孙圆看情况拦不住,心想要不先来一个缓兵之计:“妈,你别急,我二姨她被车撞了,去医院了,不过,……”
孙圆还没说完,老太太就急了:“什么车啊?撞啥样了?”
孙圆急忙安慰道:“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不过,没大碍,你在家等消息吧?等天亮了,我陪你去看她。”
高老太太一听这话,情绪更加激动了,“没大碍?没大碍你还瞒着我!不行,我现在就要去医院。”
说着,就要往门口走。孙圆赶忙上前拦住,“妈,现在天还没亮,医院那边也都在休息,您要是去了,万一再累着自己,二姨知道了也会担心的。
“您就听我的,先在家好好休息,等天一亮,我立马陪您去医院,保证第一时间让您见到二姨,行不?”
高老太太不答应:“不行,我现在就要去,你不陪我去,我自。”
说完她抬腿就往外走,孙圆拗不过婆婆,跟着出去:“妈,您这是要坐什么车?你去哪里啊?你等我联系车,然后确定去哪个医院?”
高老太太停下脚步,是啊!自己光想着着急看妹妹,这么远的路,总不能飞过去吧?
从云港到兴旺岛一百二十多公里呢,通常开车走高速得一个多小时。
如果乘坐返程车,司机为了省下高速公路费,通常不走高速,那样路程远很多,得一百五十公里,有的时候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时间。遇上送人,甚至时间更长。
高老太太想到这里,催孙圆赶紧定网约车:“快点,越快越好,我们直接去医院。我们包车去,别让他拉别人。”
孙圆无奈,只能赶紧拿出手机叫车。好不容易联系到一辆车,司机听说包车,倒也痛快,不大一会儿就来了。
两人匆匆上了车。一路上,高老太太心急如焚,不停地催司机开快点。孙圆则在一旁不断安抚,让老太太别着急,到了医院就能见到妹妹了。
车刚开到半路,孙圆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李建设打来的。
电话那头半天没有动静,孙圆先开口:“我和妈在返程车上,我们准备往医院赶呢。”
李建设顿了顿,声音微弱:“你们别来了,二姨她……二姨她,她走了……”
孙圆愣住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身旁的婆婆。
高老太太见她神色不对,忙问道:“怎么了?是不是你二姨情况不好?”
孙圆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高老太太似乎猜到了什么,一把抢过手机,大声喊道:“建设,你快说,你二姨到底怎么了?”
李建设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说:“妈,你别急哈!二姨她,她没挺过去,已经走了……你们回去吧。”
李建设那句“走了……”像一把生锈的钝刀,猛地楔进高老太太的耳膜,让她瞬间失聪,世界只剩下尖锐的轰鸣。
她如遭雷击,身体晃了晃,差点晕过去。电话那头传来的噩耗如同惊雷,将她眼中最后一点希翼的光彻底劈碎,只余一片死寂的空茫。
孙圆赶紧扶住她,泪水夺眶而出,李建设的后半句话她没听见。
高老太太呆坐在座位上,眼神空洞,许久才喃喃道:“我还是没赶上,没见到她最后一面……”
车窗外,天色渐亮,可车内的气氛却压抑到了极点。孙圆紧紧握着高老太太的手,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个失去妹妹的老人,只能默默陪着她,任由泪水流淌。
司机见状,把车停下来:“你们要不要改变行程?”
孙圆如梦初醒:“人都走了,去医院有啥用?不去了!”
高老太太急了:“不行,我要去,我得去看看,我要看看二彪子。”
司机见状安慰道:“正常情况下,你们现在去医院看不到人了,应该送到殡仪馆。”
高老太太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那去殡仪馆,我一定要见她最后一面。”
孙圆知道劝不住婆婆,只好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去殡仪馆。”司机点了点头,重新启动了车子。
路上,高老太太一边流泪,一边不停地念叨“二彪子”:“心疼死我了,二彪子啊,你一天福也没捞着享。”
孙圆看着婆婆如此伤心,心里也十分难过,她只能紧紧地握着婆婆的手,给予她一些安慰。
快到殡仪馆,孙圆电话又响,电话那头传来李建设的声音:“妈怎么样?你们回家了吗?”
孙圆知道李建设担心母亲:“老太太要去殡仪馆,拦不住!”
李建设火急火燎:“这个问题,我不是说,算了算了,你们不要到殡仪馆,回家吧!”
孙圆急忙说:“我们快到了,妈非要去看看。”
李建设着急地说:“来了也看不到,人刚送到殡仪馆,还在……还在整理,现在谁也看不到,需要等待尸检,不让看!”
司机又把车开到道边停下来:“你们想想要去哪里?交通事故遗体需要尸检,尸检之前好像都不让家属看!”
孙圆看着高老太太那满是期盼又哀伤的眼神,实在不忍心把这结果告诉她。
可不说也不是办法,孙圆深吸一口气,轻声对高老太太说道:“妈,建设让我们回家等通知。”
高老太太嘟囔着:“我要现在就看看你二姨。”
孙圆说:“建设说交通事故有特殊程序需要尸检,让我们等通知。”
高老太太一听,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嘴里仍在喃喃自语:“我就想再见她一面啊……”
孙圆心里一阵酸涩,她紧紧抱住高老太太,“妈,二姨肯定也不想看到您这么伤心,咱们先回家,等之后有机会,一定让您好好送送二姨。”
司机见状也在一旁劝道:“老人家,您年纪大了,先保重身体要紧,之后肯定还有机会的。”
高老太太沉默良久,缓缓点了点头,哽咽着说:“好吧,那就先回家。我就是想……我连我妹妹最后一面都见不着。”
孙圆安慰她说:“妈,会看到,会让你见最后一面的。”
高老太太这才松了口气,司机掉转车头,按原路返回。
一路上,高老太太依旧时不时抹着眼泪,孙圆则一直轻声安慰着她。
回到家后,高老太太径直走进自己房间,孙圆不放心,跟了进去。只见高老太太坐在床边,拿起和妹妹的合照,泪水又止不住地流。
孙圆走上前,揽过她的肩膀,“妈,二姨在那边也希望您能好好的。”
高老太太紧紧握着照片,“她身体比我好多了,一点毛病没有,没想到她走得这么突然。”
孙圆安慰婆婆:“妈,各人有各人的命,二姨不遭罪,也是一种修行!”
高老太太陷入沉思:“他昨天还跟我通电话,说是让我过去,她知道我爱吃大锅炖芸豆……”
孙圆陪着婆婆坐了很久,听她一遍遍念叨,直到她说累了,情绪渐渐平复,才悄悄退出房间。
哪知道孙圆刚退出房间,就听见房间里传来高老太太压抑的哭声。孙圆站在门口,心里一阵揪痛,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房间里压抑的哭声,如同受伤野兽的呜咽,断断续续撕扯着门外的孙圆,让她喉头堵着一团浸透泪水的棉花。
也许让婆婆哭出来能释放一下悲伤,她正在思考要不要进去安慰一下,却发现哭泣声停止,她赶紧推门进去。只见婆婆脸色惨白,双眼紧闭。
孙圆的心猛地一紧,她急忙上前,伸手探了探高老太太的鼻息。还好,还有微弱的呼吸。孙圆慌了神,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孙圆不断掐人中,强行喂了几粒速效救心丸,一边摇晃胳臂,一边不停地说:“妈,我在这陪你呢,我们马上去医院哈!救护车马上就到!”。
救护车呼啸而至,车顶旋转的红光在孙圆惊恐的瞳孔里投下跳跃的不祥的阴影。
医护人员迅速将高老太太抬上车送往医院。途中,护士不断地检查着老太太的生命体征,感觉危险不大,孙圆稍微放松一点。
到了医院,医生立刻安排高老太太进入急诊室抢救。孙环守在门外,心急如焚。她不停地踱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一贯的不急不急的处世态度不好用,在这紧急关头,分秒必争,不急能行吗?
李建设电话打来:“你们在哪里,妈怎么样了?”
孙圆由于紧张忘了告诉丈夫婆婆的情况,她后知后觉,越想越怕:“你快点过来吧!妈,妈她……”
李建设紧紧握着拳头:“妈怎么了?”
孙圆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丈夫大概还开着车呢:“你别急!妈她,她情绪激动有点头晕,我带她到中心医院检查。”
李建设放下电话开车往医院方向疾驰,他恨不得把车子安上翅膀,一下子飞到母亲面前。
他在车流中穿行,窗外闪烁的霓虹像一张巨大的、光怪陆离!的渔网,他感觉自己就是网中徒劳挣扎的鱼,窒息感越来越强。
对于被网困住的鱼类,在它们将要死亡的尽头,他们看到的都是一片模糊的光影,分不清是生是死。他不知道母亲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劫。
终于到了医院,李建设一路狂奔到急诊室门口,看到孙圆后焦急地问:“妈情况到底怎么样?”孙圆红着眼说:“还在抢救,医生还没出来。”两人在门口焦急等待,每一秒都如一年般漫长。
急诊室门外惨白的灯光下,孙圆像一片风中飘零的叶子,来回踱步的脚步声空洞地敲击着冰冷的地面,每一下都踩在自己的心跳上。
李建设死死地盯着急诊室的门。过了许久,急诊室的灯终于灭了,医生走了出来。
看到医生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表情,他俩悬着的心才落下一些。医生告知他们,老太太是突发轻微脑梗,幸亏送来及时,现在已无大碍,不过还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紧接着,医生便安排高老太太去做各项检查以确定身体的具体状况。护士推着病床,李建设和孙环紧跟其后。
来到检查区,先是抽血化验,高老太太迷迷糊糊地伸出胳膊,孙环心疼地握住老人另一只手。之后是脑部ct扫描,当把老人推进仪器的时候,孙环忍不住小声抽泣,害怕再有什么意外情况。
心电图检查时,机器的滴滴声让气氛更加紧张。每一项检查结果都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全部出来,李建设夫妇就坐在长椅上默默祈祷。
好不容易部分结果先出来了,医生拿着报告看了看后说道:“目前来看,除了脑梗引起的一些指标异常外,其他方面倒是比我们预想的要好。”
听到这话,孙环松了口气。
此时的高老太太意识逐渐清醒了一些:“二彪子,这二彪子一辈子就知道干活……”
年纪轻轻的小护士温和地安慰她:“奶奶,不能说话,不能思虑过多。”
李建设和孙环跟着医生来到办公室,等待最终的检查结果汇总分析。
医生仔细查看所有报告后,对他们说:“整体情况比较乐观,暂时没有发现其他严重病症,但由于脑梗的影响,需要住院调养一段时间。”接着便吩咐护士准备住院手续相关事宜。
孙环忙不迭地点头,问医生:“那饮食上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医生交代了一系列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之类的注意事项。李建设则关心起病房环境是否安静舒适。
随后,护士带着他们来到一间三人病房,里面设施齐全且干净整洁。他们小心地搀扶着高老太太躺到病床上,帮忙整理好床铺。
孙环给老太太倒了杯水,轻声说:“妈,您安心养病,啥都别操心。”
李建设也在一旁附和。此刻,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三人身上,带来一种劫后余生后的宁静氛围。
孙环和李建设谢过医生后,走进病房。高老太太躺在病床上,眼神还有些虚弱。
同病房的病友们纷纷过来安慰,一个大爷笑着说:“老姐姐呀,你福大命大,这就是个小坎儿,跨过去就好了。”
旁边的大妈也附和道:“是啊,咱们在这儿就得保持好心情,有了好心态,啥病都不怕。”
高老太太微微点了点头。孙环拉着老太太的手说:“妈,您别担心,好好养病,啥事也别想。”
同病房的其他老人总是相互分享趣事。一位老大爷讲自己年轻时的旅行经历,绘声绘色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高老太太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
李建设夫妻提醒高老太太,自己家的伤心事不宜对外人讲,人心都是向阳的,每个人能量都有限,留着自己保命都来不及,哪有剩余的能量替别人分担忧伤。
高老太太记住儿子的话,妹妹去世的事情只字不提。
这天午后,阳光正好。同病房的人围坐在一起闲聊,话题不知怎的就转到了过去的艰苦岁月上。高老太太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我九岁的时候啊,家里特别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就去给人家放牛。”
临床的老大爷很好奇:“妹子,你放过牛?不像!”
高老太太接着说:“是啊,我九岁给人家放牛,那时候每家每户都自己养牛种地,我把牛划搂在一起,四十二头大牛,一大群啊!我自己天天往山上赶……”
没有人听她讲述,靠窗户的老太太把嘴一撇,反转身子留下屁股表明态度。
老大爷不好意思撅屁股,尴尬地看了看孙圆:“这老太太……”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小声对孙圆说:“是不是二胡了?”
孙圆知道婆婆的真实经历人家不相信,但她没有合适的理由替婆婆辩解,只能用微笑代替回答。
高老太太不糊涂,她看到临床老头的表情:“怎么?你在怀疑我编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