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登基大典近在眼前,偏殿内烛火彻夜未熄。
我靠在软榻上,看着内侍们捧着明黄冕服、玉圭依次摆放,布料上的龙纹在烛火下泛着暗光,倒让我想起小七绣帕上的并蒂莲——同样是针脚细密,却一个藏着江山,一个裹着烟火。
“殿下,这是太子殿下命人送来的,说是让人去玄夜司寻的。”内侍轻声禀报,递来一杯温好的汤药。
我接过药碗,指尖触到碗沿的温度,忽然想起小七每日清晨递来的薄荷茶。
刚喝完汤药,就见九弟披着披风进来,眼底带着红血丝:“七哥,司天监说卯时吉时最好,可我总怕……”
我打断他,指着案上的流程册:“已核对三遍,宗室、百官的站位都标清了,你只需按礼仪走便是。”
他攥着我的手,指腹蹭过我腕间的旧伤:“可你这身子……”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能看着你登基,我便放心了。”
窗外天已微亮,风卷着殿外的桂香飘进来,我悄悄攥紧袖中染血的帕子——只盼明日顺利,这江山安稳了,小七和孩子才能安稳。
登基大典当日,天还未亮透,宫道上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
我换上一身素色朝服,领口的白绫还带着晨间的凉意。
殿外传来钟鼓之声,绵长而肃穆,敲得人心头发沉——这是登基大典的序幕,也是九弟迈向新君之位的第一步。
内侍引着我往大庆殿侧廊走,沿途可见手持仪仗的卫兵整齐列队,甲胄在微光中泛着冷光。
百官已按品级站在殿外广场,素色官服连成一片,连往日里最喜喧哗的几位官员,此刻也垂首肃立,只有风卷着幡旗的“哗啦”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反复回荡。
“七殿下。”礼部侍郎温庭玉快步迎上来,手里捧着一卷明黄册文,“吉时将至,太子殿下已在殿内候着,您看是否……”
我点点头,目光越过人群望向大庆殿正门,只见九弟穿着簇新的衮龙袍,正由内侍搀扶着整理冕旒。
他的身影比往日挺拔了许多,却仍不时朝我这边望来,眼底藏着难掩的紧张。
钟鼓之声骤然转急,司天监官员高声唱喏:“卯时已到,登基大典始!”
话音刚落,大庆殿的朱漆大门缓缓推开,殿内的烛火顺着门缝漫出来,映得殿外的白玉台阶泛着暖光。
九弟深吸一口气,迈步踏上台阶,脚步虽稳,我却看见他攥着玉圭的手,指节微微发白。
百官随他一同入殿,我则站在侧廊阴影里,静静看着殿内的仪式。
九弟先拜祭列祖列宗,再接过传国玉玺,每一个动作都按流程进行,可就在他转身准备接受百官朝拜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轻响——有人踉跄着往前扑了两步,手里的朝笏“啪嗒”掉在地上,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放肆!”殿前侍卫厉声呵斥,瞬间围了上去。
我心头一紧,扶着廊柱往前凑了凑,看清那人是工部尚书,他脸色苍白,嘴唇哆嗦着,却不是故意失礼的模样。
九弟也愣了一下,随即稳住神色,抬手道:“无妨,许是尚书大人连日操劳,失了力气。”
侍卫退下,内侍上前扶起工部尚书,悄悄引他到殿侧休息。
一场小风波就此平息,可我分明看见二皇叔站在人群中,眼底闪过一丝异样,却很快垂下眼睑,随着百官一同跪倒在地,高声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从殿内涌出来,震得廊柱都似在微微颤抖。
九弟站在殿中,接受着百官的跪拜,冕旒垂落的珠串轻轻晃动,遮住了他的神情。
我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幼时他总跟在我身后,哭着要我陪他放风筝的模样,胸口的灼痛竟轻了些——他终究还是担起了这江山。
仪式继续进行,九弟颁布即位诏书,赦免天下,又追封先皇谥号,每一项指令都清晰而坚定,再无方才的紧张。
待最后一项仪式结束,钟鼓之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却比之前明快了许多,似在宣告新君登基的圆满。
百官有序退出大殿,九弟快步走到侧廊,一见我就攥住我的手,声音还带着未平的喘息:“七哥,方才……”
我拍了拍他的手背,笑着道:“已没事了,你处理得很好。”
他望着我,眼眶忽然红了:“若不是你在,我怕是……”
“陛下。”内侍适时走上前来,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百官还在殿外候着,需陛下前往紫宸殿议事。”
九弟点点头,却没松开我的手,直到内侍第三次通报,才依依不舍地转身。
他走了两步,又回头望我,嘴唇动了动,最终只说了一句:“七哥,你保重身子。”
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扶着廊柱缓缓坐下。
晨光已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殿外的广场上,将素色幡旗染成了淡金色。
风卷着远处的桂香飘过来,混着殿内飘出的檀香,竟让我想起和小七在巷口闻桂香的日子。
内侍递来一方帕子,我接过时才发现,指尖不知何时沾了点暗红——是方才扶着廊柱时,指甲掐破了掌心。
“殿下,回偏殿歇会儿吧?”内侍轻声问。
我摇摇头,目光望向宫门外的方向,心里忽然安定下来:登基大典已顺利完成。
九弟以后就靠你自己了!
我回到承礼居,又去了延和院,往事一幕幕交织在一起,小豆芽的,七皇子的,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我给小七写了书信,我应该是回不去了!
致小七书
小七吾妻妆次:
今九弟登基礼毕,江山初定,吾心稍安。忆昔桂巷相伴,晨晒药草、夜话灯前,乃吾此生最乐时光,今思之仍暖。
然吾身疾已久,近来更甚,自知恐难归。汝身怀六甲,需多珍重,勿为吾伤怀。若寻吾,可携孩儿往京城城郊秦家村,自有相护。
此生得遇小七,虽短亦无憾。惟愿吾儿康健,汝安度余生,便是吾所愿。
夫 赵珩允祺手书
xx年x月x日
我把信交于内侍,独自回了庆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