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工资后,整个车间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氛围。
有人在小声议论着刚到手的钱,有人在偷偷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女厂长,更多的人则是带着忐忑不安的表情,等待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苏敏之站在那个用几个木箱子临时搭起的高台上,将台下几十张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
这些工人,有的在这里消磨了十几年光阴,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这些早已生锈的机器上。
有的则是刚顶替父母进厂没几年的年轻人,对未来还抱有幻想。
但此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恐惧。
苏敏之举起手,往下轻轻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车间里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她。
“我知道大家心里在担心什么。”苏敏之开口了,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不需要任何扩音设备,就在这偌大的、空旷的车间里清晰地回荡。
“担心厂子改制,担心自己会下岗,担心我一个女人,管不好这个汽水厂。”
这话说得太直白了,直白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仿佛自己内心深处那点最隐秘的嘀咕,被当众扯了出来,晾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张师傅下意识地低下头,他刚才还在跟身边的工友嘀咕这事。李大姐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她确实觉得一个年轻女娃娃能有什么本事。
“改制,是大势所趋,这个谁也挡不住。”苏敏之继续说道,她的目光扫过全场。
“国家要发展,企业要搞活,我们这个半死不活的厂子,不变,就是死路一条。但改制,不意味着就要砸掉大家的饭碗,让大家失业。相反,改制是为了让工厂活下去,让大家都有饭吃!”
她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我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没有人会下岗。只要你愿意跟着我干,就有活干,有钱赚。”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重重地落在了每个工人的心坎里。
台下那一张张原本紧绷着的、写满忧虑的脸,明显地松弛了下来。
有人甚至激动得差点就要鼓起掌来,但又觉得时机不对,硬生生把那股冲动给憋了回去。
“至于我是女人这件事……”
苏敏之的语气突然一转,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她环视全场:
“谁觉得女人不行,觉得女人管不好这家厂的,现在就可以站出来,然后从那扇大门走出去。”
她伸手指了指车间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声音冰冷地补充道:“但是,走了,就永远不要再回来。”
车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种直接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这个年代,女性本就处于弱势,更别说是管理一个几十人的工厂。
大家私下里议论、不服气是一回事,但谁也没想到,苏敏之竟然会把这个问题,如此尖锐地摆到台面上,逼着所有人立刻、马上、当众表态!
张师傅咳嗽了一声,想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他在这个厂干了十几年,见过不少领导,但像苏敏之这样强势的,还是第一次见。
没有人动。
开玩笑,刚拿到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谁会这时候走?更何况,外面的形势大家都清楚,有份工作就不错了,哪还敢挑三拣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苏敏之就这样站在台上,静静地等着。她知道,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如果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走了,虽然会少一个劳动力,但对她树立威信反而是好事。
可如果没人走,那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接受了她这个女领导。
终于,在漫长的沉默后,还是没有一个人离开。
“很好。”苏敏之点了点头,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既然大家都愿意留下,那从明天开始,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这个厂能不能活,不只看我,更要看在座的每一位。”
她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然充满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工厂现在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订单少,设备老,资金紧张,人心涣散。再像以前那样吃大锅饭,过不了三个月,我们还得关门。”
“从今天起,工厂将实行全新的规章制度。”
苏敏之举起手里的一叠刚刚印好的文件,“这里面有详细的条款,一会儿会张贴在各个车间。我现在,只说几个要点。”
“第一,实行计件工资制。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不干活的,一分钱没有。”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有年轻工人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机会。
但一些上了年纪、或者平时习惯了磨洋工的老工人们,却都皱起了眉头。他们习惯了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钱,突然要凭本事吃饭,心里顿时就没底了。
“第二,设立质量奖惩制度。产品质量好的,有奖金。出了质量问题的,扣工资。情节严重的,直接开除。”
“第三,技术革新有奖。谁能想出提高效率、改善汽水口味或者降低成本的好办法,厂里重奖。最高可以奖到一千块。”
一千块!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敏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未来所有人的收入,将和工厂的效益直接挂钩。工厂赚钱了,大家都有份。工厂亏损了,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
“这不是在给大家压担子,而是让大家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她看着台下那些或激动、或担忧、或怀疑的面孔。
“我知道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挑战。习惯了铁饭碗的人,可能会不适应。但是请相信我,只有这样,工厂才有未来,大家才有未来。”
张师傅终于忍不住,颤巍巍地举起了手:“苏……苏厂长,我……我有个问题。”
“张师傅,您请说。”苏敏之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您说的这个改革,是好事,我们都拥护。可是……可是我们这些老工人,年纪大了,手脚没年轻人那么利索了,这要是按件计酬,我们……我们是不是就要被淘汰了?”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老工人的心声。
他们在这里干了大半辈子,技术经验是有的,但体力确实不如从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