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十月下旬的深圳,白天的喧嚣渐渐沉淀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新总部办公室宽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员工们大多已经下班,偌大的办公区显得格外安静。萧远却没有离开,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几份关于深圳早期土地拍卖政策的文件,但目光却不时地扫过办公桌上那台昂贵的、需要专门申请线路的卫星电话。
这台电话,是公司资产突破五千万、业务真正国际化后,为了方便与境外(尤其是局势不稳的独联体地区)联系而特意安装的。它的主要联系对象,就是远在数千公里之外,身处那片广袤而正处于混沌中的前苏联地区的关键人物——伊万。
自从九月份第一批易货物资顺利到港,并惊喜地发现了那些“特殊物品”后,萧远与伊万的联系反而变得稀疏起来。最后一次通话还是在一个月前,伊万只是简短确认了第二批货物已发出,信号便中断了,此后便音讯全无。萧远虽然表面上沉稳,按照既定方案处理着已到港的物资,规划着公司的正规化和发展战略,但内心对伊万那边的状况,始终存着一份牵挂和隐隐的担忧。那片土地上的剧变,是机遇的富矿,也是风险的漩涡。
就在夕阳即将完全沉入地平线,办公室内光线变得昏暗时,那台沉寂了许久的卫星电话,突然发出了急促而独特的蜂鸣声。
萧远精神一振,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深吸了一口气,稳了稳心神,才伸手拿起听筒。听筒里传来的不再是清晰稳定的信号,而是夹杂着明显的“滋啦”电流声和断续的杂音,仿佛信号正艰难地穿越着动荡不安的空间。
“喂?伊万?”萧远用流利的俄语问道,声音平稳。
“萧……萧!是我,伊万!”电话那头传来了伊万熟悉的声音,但语调却与以往不同。声音里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疲惫,沙哑而沉重,像是连续多日未曾好好休息,但在这疲惫的底层,却又燃烧着一丝异常兴奋的火焰,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奇异地交织在一起。“听得到吗?这该死的信号……就像我们这里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糟糕透顶!”
“听得到,虽然有点杂音。你还好吗,伊万?这么久没有消息。”萧远关切地问,这是出于对重要合作伙伴的关心,也关乎他后续的战略布局。
“好?哈哈……萧,怎么说呢?”伊万在电话那头发出了一声苦笑,杂音让他的声音时断时续,“……我还活着,而且……比以前‘更好’了。这真是一个……魔幻的时代。”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过去的这一个多月,“感谢你的物资,萧,真的……你无法想象,你那几船罐头、羽绒服、药品和……嗯,那些‘中国白酒’,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是硬通货,是……救命的稻草,也是权力的敲门砖。”
萧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伊万需要倾诉,而他也能从这些信息中拼凑出那边的真实图景。
“你离开后,不,是苏联彻底离开后……”伊万的声音低沉下来,“一切都乱套了。法律?秩序?有时候它们存在,有时候它们就像街上的落叶,被风一吹就不知道去了哪里。工厂停工,商店空荡荡,人们领不到工资,或者领到的是飞速变成废纸的卢布。寒冷……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凶狠。”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如果没有你运来的那批物资,萧,我都不敢想象我和我的家人,还有那些跟着我讨生活的老伙计们,这个冬天该怎么熬过去。”
“能帮上忙就好,伊万。我们是合作伙伴,互惠互利。”萧远适时地回应道,语气真诚。
“互惠互利……是的,你说得对。”伊万的语气重新变得兴奋起来,“萧,你知道吗?当我把你提供的物资,一部分分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稳定了我们内部的局面;另一部分,则用来……嗯,‘打通’了一些关键环节后,我现在的处境,和几个月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劫后余生并成功上位的自豪感,“以前,我只是一个有点门路的‘贸易代表’,需要看很多人的脸色。现在?现在很多人需要看我的脸色!因为我手里有他们急需的东西!食物、衣服、药品……尤其是那些伏特加,天呐,它们比美元还受欢迎!”
萧远微微皱眉,伊万的话印证了他的部分猜测。混乱是阶梯,伊万显然抓住机会,攀爬了上去。他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急于寻找出路的边境贸易商,而是在这场剧变中迅速崛起的、拥有一定实力的地方势力代表了。这种变化,对未来的合作意味着机遇,也潜藏着新的风险。
“祝贺你,伊万。看来你找到了在新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萧远谨慎地说道。
“生存?不,萧,不仅仅是生存!”伊万的声音充满了野心,“是发展!是扩张!这片土地虽然混乱,但到处都是机会!以前被国家牢牢掌控的东西,现在……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宝藏,散落得到处都是。有本事、有运气、有胆量的人,就能把它们捡起来!”
他压低了声音,尽管知道卫星电话相对安全,但还是本能地做出了保密姿态:“萧,我们之前的合作非常成功,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这证明我们是天作之合!你需要的,我能搞到;我需要的,你能提供。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下去,扩大规模!”
萧远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问道:“继续合作当然是我的愿望,伊万。但据我所知,现在的环境比之前更复杂了。接下来的交易,你打算如何进行?风险有多大?”
听到萧远提到风险,伊万似乎冷静了一些,语气恢复了部分沉稳:“你说得对,萧,风险……确实更大了。以前我们面对的主要是官僚体系的低效和僵化,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无数个‘伊万’,有的比我强大,有的比我凶狠。航线、仓库、运输工具,都可能成为目标。官方的文件有时候有用,有时候还不如一把‘斯捷奇金’(一种苏联手枪)有用。”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所以,后续的交易方式必须改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相对公开地走固定港口和流程。我们需要更灵活、更隐蔽的方式。小批量、多批次、分散交割地点。甚至……可能需要借助一些非官方的运输力量。当然,这意味着成本会上升,不确定性会增加。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货物能运到我控制的区域,安全就不是问题!”
萧远默默思索着。伊万的描述与他通过系统和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相符。后苏联时代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带正在急剧扩张。与伊万的合作,正在从“跨境贸易”滑向更具冒险色彩的“灰色领域”。这需要更加缜密的规划和风险控制。
“我明白你的意思,伊万。我们需要制定更详细的、更具弹性的方案。”萧远回应道,“关于你能提供的‘货物’,除了之前的大宗原材料,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你知道,我对一些有长期价值的东西更感兴趣。”他巧妙地引向了“特殊物品”的话题。
听到这个问题,伊万在电话那头发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声,杂音似乎都小了一些:“萧,我就知道你和那些只盯着美元、黄金的短视家伙不一样!你感兴趣的那些‘特殊物品’,对吗?”
“是的。上次那些‘废铁’和‘实验材料’,我的技术人员很感兴趣。”萧远坦然承认。
“那些只是开胃菜!”伊万的语气充满了诱惑力,“萧,我现在能接触到的东西,层次完全不同了!以前那些属于‘计划外’的零碎,现在……我甚至有机会进入一些曾经戒备森严、现在已经无人看管或者看守松懈的……‘宝库’。”
他的声音充满了神秘感:“不仅仅是几台旧机床,萧。我可以搞到整箱整箱的技术图纸!涉及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特殊化工……有些甚至是完整的生产线技术资料!还有那些‘实验材料’的配方和工艺记录!这些东西,对那些大国来说可能已经不是最前沿的机密,但对正在发展的国家来说……价值连城!”
萧远的心跳微微加速。技术资料!这比实物设备更有价值!实物会磨损、会过时,但技术资料是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基础。如果能获得这些,对“远见电子”研发中心的助力将是不可估量的。系统界面在他眼前悄然浮现,对伊万的话语进行着真实性评估和分析。
【信息源:伊万·伊万诺维奇·彼得罗夫。】
【情绪分析:兴奋(70%),夸大(15%),谨慎(10%),疲惫(5%)。】
【话语真实性评估:关于能接触更高层级技术资料的声称,可信度75%。动机为维持并提升合作层级,获取更多紧缺物资。】
【风险提示:交易环境复杂性极高,物理风险与法律风险并存。建议采取渐进式验证策略。】
【特殊提示:检测到关键词“技术图纸”、“生产线技术资料”。此类知识型资产对文明等级提升具有潜在促进作用,建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获取。】
系统的分析让萧远更加冷静。伊万的话有相当的可信度,但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而且风险极高。
然而,伊万接下来的话,更是超出了萧远的预期。
“而且,萧……”伊万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像是在耳语,“最重要的‘资产’,还不是那些冰冷的图纸和设备。”
“哦?那是什么?”萧远顺着他的话问。
“是人!”伊万斩钉截铁地说,“是那些曾经设计和制造了这些伟大机器的人!那些工程师,科学家,高级技师!萧,你无法想象,现在有多少这样的精英,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体面和尊严!他们的研究所关门了,他们的项目下马了,他们甚至领不到足够的钱去买面包养活家人!这是一整个时代的悲剧,但……对有能力提供机会的人来说,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萧远瞬间明白了伊万的意思。人才!前苏联积累了数十年的、在重工业、军事科技、基础科学领域的庞大人才库,正在因为国家的崩溃而流失、湮没!如果能吸纳其中一部分……
这个念头让萧远的心潮真正地澎湃起来。这远比获得具体的设备或图纸更具战略意义!设备会淘汰,图纸会过时,但拥有知识和创造力的人才,才是持续创新的根本源泉!他未来构想的科技帝国,最缺的就是高水平的研发人才!
“伊万,”萧远的声音依旧保持着冷静,但语速稍稍加快,“关于‘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非常、非常谨慎地讨论。这涉及到的层面更深,风险也完全不同。”
“我明白,我完全明白!”伊万立刻回应,他也知道这个话题的敏感性,“这绝非易事,需要周密的安排和绝对的信任。但我只是告诉你这种可能性存在。我现在有了一定的资源和影响力,可以为一些有真才实学、又愿意寻找新出路的人,提供……嗯,‘通道’。”他暗示道,“当然,这需要对方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一个稳定的、有前景的、并且能尊重他们才华的远方工作机会。”
伊万的话说得很含蓄,但意思很明确:他可以作为中间人,帮助萧远招募前苏联的高级技术人才,但这需要萧远付出相应的、能让那些人才动心并且让伊万觉得有利可图的代价。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伊万。”萧远郑重地说,“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先确保我们下一批常规物资交易的安全和顺畅。关于技术和……‘人’的合作,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可行的模式。你接下来需要什么物资?清单和之前有变化吗?”
萧远将话题暂时拉回到相对稳妥的易货贸易上,他需要时间消化伊万带来的巨大信息量,并和马婷婷、周伟华他们仔细评估其中的风险与机遇。
伊万也很识趣,没有再继续深入那个敏感话题,开始详细列举他目前最急需的物资清单,除了常规的食品、轻工品,还增加了一些特殊的工具、车辆配件甚至小型发电机等,反映出他那边基础设施的恶化和他自身势力的实际需求。
通话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直到卫星电话的信号变得极其不稳定,最终彻底中断,只剩下“嘟嘟”的忙音。
萧远缓缓放下听筒,办公室内彻底陷入了昏暗,只有窗外城市的灯火初上,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
伊万的这通电话,信息量巨大。它确认了合作伙伴的生存和地位提升,揭示了后续合作将面临的更高风险和更复杂模式,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庞大技术遗产和顶尖人才宝库的大门。
机遇前所未有地清晰,而风险也如影随形。萧远走到窗边,望着深圳这片日益繁华的土地,再想想伊万口中那片正处于混乱与重生阵痛中的广袤世界,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异感觉涌上心头。
他知道,公司的下一个战略方向,或许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商品贸易或国内实业的初步投资。伊万提供的可能性,将直接关联到他内心最深处的野望——构建一个以核心技术为驱动力的商业帝国。
但这一切,必须步步为营。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接通了马婷婷的分机:“婷婷,还在公司吗?来我办公室一下,有重要情况要和你商量。另外,通知周副总,明天上午开个紧急会议。”
新的棋局,已经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