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顾清翰坐在学校图书馆的角落里。面前摊着几张报纸和一本码头货运记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发黄的纸页上。
他先翻开《申报》,社会版有条小消息:日商三井会社新增上海航线,主要运输工业原料。旁边《新闻报》的航运版写着:近日多艘日籍货轮集中抵沪,码头泊位紧张。
顾清翰拿出笔记本,记下几个关键词:三井会社、工业原料、集中到港。
图书馆管理员走过来:“顾老师,最近很用功啊。”
顾清翰笑笑:“备点课,给学生讲航运知识。”
管理员点点头走开了。顾清翰继续翻看资料。
他从包里取出一个小本子。这是他从旧书摊淘来的码头工作日志,记录着上个月的货物进出。有几页被撕掉了,但残留的页面上能看到“特批”“紧急”等字眼。
窗外传来下课铃声。学生们说笑着走过走廊。顾清翰没抬头,专注地对比着不同资料上的信息。
他发现一个共同点:这几批货都打着“工业原料”的旗号,但报关手续比平常简单,检查也更宽松。
有个学生跑进图书馆:“顾老师,门口有人找。”
顾清翰合上资料:“谁找我?”
“不认识,说是送东西的。”
顾清翰走到校门口。一个黄包车夫递给他一个小包裹:“一位先生让送来的。”
包裹里是几本旧杂志。顾清翰道过谢,回到图书馆。
他翻开杂志,其中一本有篇关于日本工业发展的文章。文章提到几种特殊金属原料,都是制造武器需要的。
顾清翰的手指停在一段话上:“这些原料运输需要特殊许可......”
他把所有资料收进包里,走出图书馆。夕阳西下,学生们陆续离校。
回到宿舍,他泡了杯茶。茶杯热气腾腾,他盯着热气出神。
有人轻轻敲门。顾清翰开门,门外没人,地上有个信封。
他捡起信封回到屋里。里面是张字条,只有一句话:“查明货物详情,切勿打草惊蛇。必要时,可尝试接触目标人物外围。”
顾清翰烧掉字条,看着灰烬落在烟灰缸里。
他走到窗边。操场上有几个学生在踢球,笑声传得很远。
第二天,顾清翰去了闸北的茶馆。这里是码头工人常来的地方。
他找个角落坐下,要了壶茶。工人们大声聊天,抱怨活少钱难挣。
有个老工人说:“最近日本船真多,天天卸货忙到半夜。”
另一个接话:“卸的都是铁疙瘩,死沉死沉的。说是机器零件,谁知道呢。”
顾清翰慢慢喝茶,听着他们聊天。
这时,两个穿西装的人走进茶馆。工人们立刻安静下来。
那两人扫视一圈,目光在顾清翰身上停留片刻,然后找了个位置坐下。
顾清翰叫来伙计结账。走出茶馆时,他感觉那两人的目光跟着他。
他在街上转了几个弯,走进一家书店。透过橱窗,他看到那两人站在街对面抽烟。
顾清翰从书店后门离开,绕路回了学校。
晚上,他坐在书桌前,把所有线索写在纸上:日本货轮、特殊货物、频繁到港、异常手续......
他需要更准确的信息。但那些货船看守严密,普通人根本靠近不了。
窗外月亮升起来了。顾清翰吹灭油灯,在黑暗中坐着。
远处传来黄浦江上的汽笛声,悠长而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