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危机的尘埃落定,让深见科技因祸得福,知名度反而提升,赢得了更多关注和信任。陆见深的工作更加忙碌,但他处理得游刃有余,眉宇间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沉稳。
然而,林星辰这边,却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她呕心沥血完成的城市更新系列专题报道,因为视角独特、挖掘深入,在业内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报社内部,却因此掀起了一场关于新闻价值与流量导向的争论。
主编周女士肯定了报道的质量,但在一次部门会议上,话锋一转:“星辰的报道专业性很强,但传播数据上看,点击量和互动率确实不如社会新闻和娱乐话题。现在媒体环境变了,我们也要考虑生存,考虑受众喜好。接下来的报道,是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更容易引发大众共鸣、更具话题性的内容?”
她所谓的“话题性”,暗示着追逐热点、制造争议、甚至打点擦边球。这与林星辰坚守的新闻专业主义和深度报道的初衷背道而驰。会后,她试图与主编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主编的态度很明确:在保证基本格调的前提下,要适度向市场妥协。
与此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找上了陆见深。那家之前恶意抹黑他们的竞争对手公司,竟然通过猎头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职位是技术副总裁,薪酬待遇是现在的三倍有余,并承诺给予极大的技术自主权和资源支持。对方负责人甚至亲自约谈,言语间充满赏识,也暗示之前的风波是“商业竞争常态”,希望“不打不相识”。
面对巨大的诱惑,陆见深内心并非毫无波澜。更高的平台、更优厚的待遇、更少的创业艰辛,这确实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他更清楚对方公司的企业文化急功近利,与他和团队追求技术深耕、稳健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
这天晚上,两人都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已是深夜。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玻璃窗。两人窝在沙发里,谁都没有先开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各自的心事,像窗外沉沉的夜色。
最终还是林星辰先打破了沉默,她靠在陆见深肩上,声音有些疲惫:“陆见深,我可能……快要干不下去了。”
陆见深微微一怔,搂紧她的肩膀:“怎么了?工作不顺心?”
林星辰把报社的情况和主编的要求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语气里充满了迷茫和挣扎:“我知道现在媒体生存不易,但我真的不想为了流量去写那些博眼球的东西。我觉得……那违背了我做新闻的初心。可是,如果坚持己见,可能会很难在现在的环境下生存下去。”
陆见深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安慰或给出建议。他理解她的理想主义,也明白现实的残酷。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说起了自己收到的那个邀请。
“……今天,之前那家公司,给我开了很高的条件,想挖我过去。”他的语气平静,像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林星辰猛地坐直身体,惊讶地看着他:“你答应了?” 她深知那家公司的作风,心里一紧。
“没有。”陆见深摇摇头,看着她紧张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我拒绝了。”
“为什么?”林星辰不解,“那么好的待遇……”
“因为不合适。”陆见深打断她,目光深邃而坚定,“他们的路子和我们想走的路不一样。为了短期利益放弃长期坚持的东西,不值得。而且,”他顿了顿,握住她的手,“我的战场在这里,和你一起。”
他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林星辰心中的迷雾。她看着他冷静而坚定的眼神,忽然明白了什么。
“所以,”陆见深反过来问她,“你呢?你的初心是什么?”
“记录真实,传递价值,哪怕声音微弱。”林星辰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她选择这个专业时就立下的信念。
“那就坚持下去。”陆见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如果现在的平台无法容纳你的初心,那就去寻找或者创造一个能容纳它的平台。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到最后,你会迷失自己。”
他看着她,眼神是全然的信任和支持:“我相信你的能力和判断。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是留下抗争,还是离开寻找新的机会,我都支持你。就像你相信我一样。”
雨声渐密,敲击着窗棂,像为他们的话语伴奏。在这个寂静的雨夜,两个年轻人,在各自职业的十字路口,没有选择看似轻松的捷径,而是选择了遵循内心的罗盘,坚守那份或许有些“不合时宜”的初心与骄傲。
他们交换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最深层的价值认同和精神支撑。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灵魂的同路人。前路或许崎岖,但知道对方就在身边,与自己朝着同样的方向前行,便拥有了无尽的勇气。
(第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