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晨光淬体知足火,柴门融冰春水生(为书友喜欢四海波的董父加更)
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淡淡的青灰色晕染开来,将沉睡的山峦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汪细卫便在体内那三个能量环沉稳而规律的运转中醒来,如同被一只无形的、精准无比的手轻轻唤醒。
他睁开眼,望着窗外尚未完全褪去的夜色,心中带着一丝无奈:“这‘闹钟’可真是雷打不动,想睡个懒觉是没指望了。”
他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身边熟睡的潘高园和小秋葵。
潘高园睡得很沉,嘴角还残留着昨夜极致欢愉后满足的弧度,呼吸均匀悠长。
小秋葵蜷在母亲臂弯里,小嘴微微嘟着,睡得正香。
汪细卫的目光在她们身上停留片刻,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此刻的安宁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然后他悄然转身,推开房门,融入了山间清冽的晨雾之中。
依旧是那片熟悉的、视野开阔的山坡。
初升的朝阳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第一缕金辉泼洒出来,映照在空中,又折射到地面,给山间的草木、岩石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圣的光晕。
汪细卫盘膝坐下,迎着那充满生机的晨曦,心神沉入体内。
没有了昨夜与潘高园体操锻炼时那股狂暴而迅猛的能量洪流,此刻的修炼显得平静而笃定。
他引导着体内那三个光点形成的圆环旋转,按照《引山诀》、《流云息》和《观星引》融合后的完整法门运转。
速度虽慢,却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每一步都踏得无比扎实,每一次周天运转都带来一种厚积薄发的充实感。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环在缓慢而坚定地变得更加凝练、更加精纯。
仿佛在晨光和山风的滋养下,褪去了昨夜因急速增长而带来的一丝浮躁,沉淀下真正的力量。
当最后一个周天完成,汪细卫缓缓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随即恢复了平静。
他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起身下山,而是依旧保持着盘坐的姿势,目光投向远方被朝阳染成金色的云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玄云道长……”他心中默念着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
“那一指点在眉心,究竟是何玄机?还有他当时在一旁的吟唱,分明蕴含着某种韵律和力量。”
“可当时懵懂无知,只顾着体内那突如其来的变化,竟未曾仔细聆听,如今想来,竟是一句也记不得了。”
一丝懊悔掠过心头,但很快又被释然取代,“也罢,机缘未到,强求不得。”
他的思绪随即转向了那头神秘莫测的黄牛。
“相比之下,黄牛……或者说,那位‘牛前辈’直接将记忆灌入脑海的方式,真是清晰无比,至今历历在目。”
他闭上眼,那些关于完整法门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玄奥的符文、流转的能量路径、精妙的呼吸吐纳之法……
他不再急躁,而是像梳理一团乱麻般,一项项、一条条地仔细分辨、理解、消化。
“玄云道长传我的《引山诀》、《流云息》、《观星引》,在黄牛眼中竟是残篇?”
汪细卫细细比较着两种法门运转时的细微差别。
“难怪那晚修炼总觉得有些滞涩,效率不高。如今运转这完整的法门,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顺畅、高效,真有天壤之别!”
他心中涌起一股感激,“玄云道长是引路人,若非他点化,我连修炼的门都摸不到。”
“这份恩情,日后定要寻机报答,也要将这完整法门告知于他。老道若知有此精进之法,想必也会欣慰。”
“只是这黄牛……”
汪细卫睁开眼,望向天际那轮红日,眼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坐骑是青牛,为何我遇到的却是黄牛?它究竟是何方神圣?是传说中的异兽,还是……另有渊源?”
他试图回忆黄牛是否还传授了其他东西,但每当念头触及更深层的记忆,一阵尖锐的头痛便袭来,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止他窥探。
“罢了,罢了!”汪细卫用力甩了甩头,将那些纷乱的思绪暂时抛开。
“能得到这三门完整法门,已是天大的造化,是改变我命运的转折点。若再贪得无厌,强求更多,反而可能招致祸患,失了本心。”
他心中一片澄明,对这份机缘充满了敬畏与珍惜。
想通了这些,汪细卫只觉得心头一片轻松,仿佛卸下了一块无形的重石。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感受着体内充盈的力量和前所未有的清明。
阳光已经完全驱散了薄雾,将山林照得通透明亮,鸟鸣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
“该回家了。”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山道旁。
他想起家里新添的两个表弟表妹,他记得上次扛回去的粗壮木头,似乎让潘高园有些害怕,脸都白了。
这次,他特意在路旁的枯枝落叶堆里挑选了一根相对细长、枝杈也较少的松木。
他掂了掂分量,不浪费功夫,又不会显得过于吓人。
他轻松的将木头扛上肩头,稳稳地固定好。
细长的木头随着他的步伐在身后轻轻晃动,带着松木特有的清冽香气。
他迈开脚步,沿着蜿蜒的山路,朝着山下炊烟袅袅的沙硕地走去。
阳光洒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与肩头的木影一起,坚定地投向家的方向。
汪细卫扛着那根细长的松木迈进院子时,清脆的“吱呀”声惊动了正在认真清扫落叶的钱够厚。
少年猛地抬头,看到表哥肩上那根比他腰还粗的木头,眼中瞬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他下意识地看了看东边刚刚爬上山头的太阳,又看看表哥额角细密的汗珠和轻松的神情。
他还以为表哥没有起床,还在睡觉呢,没想到已经从山里背了这么重的木料回来!?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羡慕、敬佩,还有一丝对生父的怨怼。
如果爹也能像表哥这样勤快能干,家里怎么会……
他甩甩头,放下竹扫帚,快步迎上去:“表哥,我帮你!”
“不用,你可承受不住这重量。”汪细卫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手臂肌肉微微贲张。
只见他单手一揽,那根足有两百斤重的松木,便轻巧的被他稳稳托起,顺势就靠在了院墙边,动作流畅得没有一丝滞涩。
钱够厚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张,半天没合拢。这力气……简直比传说中的大力士一样大!
他心中对表哥的敬畏和亲近感又深了几分。
“汪务实!你跑慢点!”清脆的童音带着担心从堂屋里传来。
汪务实正带着那只大白狗和钱够多玩,其实是钱够多在照看大狗子汪务实。
汪务实看到爹回来,小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两条小短腿像装了风火轮,“哒哒哒”地跑得飞快。
小白也兴奋地摇着尾巴跟在后面。
汪务实跑到汪细卫跟前,张开双臂,仰着小脸,满是期待。
汪细卫心中一暖,俯身伸出大手,轻松地将他高高举过头顶,小家伙立刻爆发出清脆的笑声:“飞咯!飞咯!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汪细卫就这般举着咯咯直笑的汪务实,像举着一朵快乐的小云彩,一上一下地逗弄着,稳稳地走进了堂屋。
身后,钱够厚和妹妹看着大狗子在表哥手中安全又快乐的样子,羡慕的眼神几乎要溢出来,紧绷的小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向往的笑意。
堂屋里,潘高园已经将早饭摆上了桌。热气腾腾的小米掺了些玉米熬的粥,金黄的小麦面饼子,还有一小碟翠绿的腌萝卜丝。
她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光彩,那是昨夜极致欢愉后彻底放松,又知晓了丈夫惊天秘密后的安然与笃定。
看到汪细卫举着大狗子进来,她眼中笑意更浓:“快放下孩子,洗手吃饭,都凉了。”
汪细卫将汪务实轻轻放下,小家伙立刻又跑去找钱够多玩了。
一家人围坐在那张擦得发亮的方桌旁。
钱够厚和钱够多兄妹俩明显还带着拘谨。
钱够厚坐得笔直,小手放在膝盖上,眼睛只敢看着自己面前的碗,筷子捏得紧紧的,只敢小心翼翼地舀一点粥。
钱够多倒是好奇地打量着桌上的食物,但小手也规矩地放在腿边,不敢像在自己家那样随意伸手。
汪细卫看在眼里,心中了然。
他先是温和地对兄妹俩说:“小厚,多多,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就跟在自己家一样,想吃什么就夹,不用拘束。”
看两个孩子还是有些放不开,他也不再多说,反而自然地转向潘高园,聊起了家常。
“高园,我看咱家地里的活儿,老杨叔一家可真是帮了大忙。”汪细卫舀起一勺粥,吹了吹。
“是啊,”潘高园给小秋葵喂了一小口特别准备的糊糊,笑着接话。
“前些天收玉米,老杨叔、杨婶儿,还有春燕姐都来了,忙活了大半天。”
“我过去帮他们家,他们就安排我做饭,杨婶儿还直夸我腌的萝卜丝爽口呢。”她顿了顿,语气带着点无奈又好笑。
“现在燕子都不怎么让下地了,他们家也心疼我,说就让我帮忙做饭,算是换工了。其实我就是搭把手,哪算什么工啊。”
“那怎么不算?你做饭好吃,大家都乐意吃。再说了,你在家带着秋葵,还要照顾大狗子,也不轻松。”
汪细卫给潘高园夹了一块饼子,随口说道。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聊着田里的收成、邻居的帮忙、换工的人情,语气自然平和,充满了对生活的踏实感。
这些琐碎而真实的农家话题,像一股涓涓细流,悄悄流淌在饭桌上,也流淌进钱够厚和钱够多的心里。
钱够厚听着,紧绷的肩膀不知不觉放松了一些。
他偷偷抬眼看了看表哥表嫂,他们说话的样子,眼神里的亲昵和默契,让他很是羡慕,他突然觉得如果能找个媳妇,也和表哥表嫂这样过日子,多好!
他悄悄拿起筷子,学着表哥的样子,夹起一小块腌萝卜丝,放进嘴里,脆生生的,带着一丝微辣和咸香,味道很好。
他鼓起勇气,又舀了一碗粥。
钱够多则被潘高园喂给小秋葵的举动吸引了。
她看着小表妹吃得香甜,又看看自己碗里黄澄澄的糊糊,肚子咕噜叫了一声。
她犹豫了一下,终于拿起自己的小勺子,舀起一勺糊糊,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
温热的糊糊滑下喉咙,驱散了清晨的凉意,也驱散了她心中最后一点不安。
她觉得这糊糊真甜,比以前在家里喝的稀粥好喝多了。
饭桌上的气氛,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和孩子们试探性的动作中,悄然变得温暖而松弛。
当潘高园给钱够厚碗里又添了一勺粥,并笑着说“多吃点,长身体”时,少年终于抬起头,露出了一个腼腆却真诚的笑容。
“谢谢表嫂。”钱够多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小声地说:“谢谢表嫂。”
一顿早饭下来,两个孩子都吃了三大碗粥,还吃了不少饼子和腌菜。
看着他们空空的碗和微微鼓起的小肚子,汪细卫和潘高园相视一笑,眼中都充满了欣慰。
这一顿饭,虽然带着拘谨,但那堵无形的墙,似乎已经被这简单的饭香和家常的闲聊,悄悄地融化了一角。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在饭桌上,也洒在孩子们放松下来的小脸上,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感谢书友喜欢四海波的董父的五星好评!也感谢大家的陪伴,感谢大家送来的催更、为爱发电、还有各种礼物!非常感谢!
还是希望大家关注我,收藏小说,帮我弄个五星好评,让这本书也体验一下上榜的感觉!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