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野全力整顿内部、焦急等待指挥部消息的时候,一件他完全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天早上,强子像往常一样去街口买早点,顺便带回来一份还带着油墨香的《江城新报》。他一边咬着油条,一边随意地翻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定住了,嘴里的油条差点掉出来。
“野……野哥!野哥!你快看!报纸!报纸上……”强子激动得语无伦次,拿着报纸冲到林野面前,手指颤抖地指着社会版的一个角落。
林野疑惑地接过报纸,顺着强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里有一篇不算长的报道,标题是:《暗巷侠影?年轻商人挺身而出,智勇驱匪护记者》。
他的心跳漏了一拍,快速浏览起正文。文章以记者苏禾的第一人称口吻,简要叙述了那晚在背街小巷被混混围堵,一位不愿留名的年轻商人挺身相救,并冷静制服持刀歹徒的过程。文章没有提及林野的名字和四海货栈,只用“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商人”代替,但着重描写了他出手的干净利落,以及事后拒绝采访、淡然离去的“侠义之风”。文章最后,苏禾还借题发挥,抨击了当下世风日下,见义勇为者稀缺的现象,呼吁社会弘扬正气。
林野拿着报纸,半天没说话,心情复杂。他没想到苏禾真的写了报道,而且还用了这种略带夸张的笔法。 “侠影”?“智勇”?这都什么跟什么?他当时只想赶紧脱身而已。
“野哥!你成英雄了!”强子却兴奋得满脸放光,“这下看谁还敢说咱们四海不干净!咱们老板是见义勇为的好汉!”
其他兄弟闻讯也围了过来,传阅着报纸,个个与有荣焉的样子。在他们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是给四海脸上贴金。
林野却皱紧了眉头。他并不想以这种方式出名,尤其是“年轻商人”这个身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风头正劲的四海货栈。这会不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会不会让赵凯那边更加警惕?甚至,会不会让指挥部的李科长觉得他行事高调,不够稳重?
“都把嘴给我闭严实了!”林野沉声对兄弟们吩咐,“报纸上的事,谁也不准往外传!更不准去外面吹嘘!听到没有?”
兄弟们见他脸色严肃,虽然不解,但还是纷纷点头应下。
然而,纸包不住火。《江城新报》在江城影响力不小,这篇充满故事性的报道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当天下午,就有相熟的作坊老板打电话到货栈,半开玩笑地问:“林老板,深藏不露啊?报纸上那个‘侠影’,是不是你?”
林野只能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傍晚时分,他接到了周福打来的电话。周福在电话里语气带着点讨好:“林老板,可以啊!不声不响干了件大事!都上报纸了!李科长那边好像也看到报纸了,还随口问了我一句,说你们四海……还挺有意思。”
林野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李科长也看到了?他会怎么想?
“周大哥,那是记者夸大其词,小事一桩,不值一提。”林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淡。
“嘿嘿,林老板谦虚了。”周福干笑两声,“不过这是好事啊!树立正面形象嘛!对了,罚款的事情……”
“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去缴纳。”林野说道。
“好,好!交了罚款,事情就算过去一大半了。”周福顿了顿,压低声音,“我估摸着,李科长那边,应该快有消息了。你等信儿吧。”
挂了电话,林野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渐沉的夜色,心情依旧复杂。苏禾的这篇报道,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打乱了他原本低调行事的计划,但似乎……也歪打正着地,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忽然发现,这江城的人心向背,有时并不完全遵循黑暗森林的法则。阳光下的“名声”,在某些时候,或许也能成为一种无形的护身符。
只是,这福兮祸所伏,接下来的路,更需要步步为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