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公所的会议刚一散场,那些关乎未来、关乎银钱、关乎子孙前程的惊人消息,便如同腊月里一股暖融的春风,瞬间注入了平华村的每一条巷陌,每一户窗棂。
无需敲锣打鼓,代表们脸上按捺不住的喜色与归家途中迫不及待的低语,已将所有信息碎片拼凑完整,在炊烟袅袅间传递开来。
最先点燃妇人们话题的,是那“每户一壶胡麻油”和“特惠购买灵鱼莲藕”的实在好处。
“听真了?尤老翁那边,过年每户能分一壶胡麻油!那可是京城贵人都稀罕的‘油中黄金’!”
“何止!留园那边说了,每户能按特惠价买三条灵鱼,三斤莲藕!当初出了力修建的人家,还能白多得两斤藕!”
“老天爷,这年可真是……往年能割二两猪油膘就算不错了,今年竟能吃上这金贵的油!还有那灵鱼,那太空莲的藕,都是滋补的好东西!”
井台边、灶房外,围拢的妇人们脸上洋溢着实实在在的喜悦,已然开始盘算:这胡麻油香得能勾出馋虫,是留着待客显摆,还是年夜饭就奢侈地用上一点,让全家都沾沾贵气?
那三条灵鱼更是要仔细安排:年夜饭上一条,寓意团圆;等闺女回门时再蒸一条,彰显体面;剩下一条暂且养着,待到正月十五,又是佳节一道硬菜。
连做法都暗自琢磨开了——按果果小囡囡偶尔提点的,银鱼清蒸,取其“丰年有余”的好兆头;黄鱼炖豆腐煮汤,便是“金银满屋”;红鱼香煎,正合“鸿运当头”!可得用心做了,才不辜负这份鲜美。
紧接着,关于分红与未来合作的宏图,更是在男人们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樊家包销七成,价格再上浮两成!咱们今年的分红,怕是要厚上好几指!”
“减赋!修路!我的乖乖,这可是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贡品……咱们平华村的东西,真要进京城,上达天听了?”
狂喜之余,那“每年两个外出学习名额”的消息,则像一块巨石投入心湖,在那些家中有适龄少年的人心里,激起了层层叠叠、滋味复杂的涟漪。
多少人在这一刻捶胸顿足,深恨自己当年没能多识几个字,如今机会送到手边,竟可能因自家娃儿不争气而眼睁睁看着它溜走!
林七叔公家,四世同堂,近二十口人将堂屋挤得满满当当。老爷子坐在上首,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将村会上的好消息一一道来。话音未落,满堂已是欢喜雀跃。
“咱们家是村里第一大家庭,唯一一户四世同堂。林氏祖训‘成家即分家,分家不分心’,老族长家恪守祖训,如今日子何等红火!”
七叔公目光扫过儿孙,语气温和却坚定,“我当年没遵祖训,是实在穷啊,大家抱团才能勉强糊口。如今,托村里的福,咱家也攒下了底子。我想着,把家分了,老二一家就在旁边申请块宅基地,起座新屋,让孩子们都住得敞亮些!”
七叔公的两个儿子早已各自成家立业,孙辈甚至重孙辈都已绕膝,却始终和乐地住在一处。此刻听闻分家,并无半分龃龉。
“好,听爹的。我明儿就去跟里正商量。”林老二应得爽快,他们兄弟素来孝顺,“我们搬出去,一切照旧,心还在一处。”
“对,大哥大嫂,往后咱们还轮流做饭,一块儿吃,热闹!”林老二媳妇笑着附和,“爹,您乐意住哪边都成,房间永远给您备着。”
“二弟搬出去,孩子们住宽敞了,是好事。盖房子时咱们一起出力,快得很。”林老大也点头支持。
“这可是咱家有这条件了!新房打好家具,明年日子指定更上一层楼!”爽利的林老大媳妇一拍手,仿佛已看到新屋落成的景象。
其他小辈也纷纷称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同时大家庭的温情不变,这怕是平华村有史以来最和乐融融的一次“分家”了。
“好,好,好!”七叔公看着满堂笑颜,心下慰藉,又道:“等开春村学动工,咱们家都去帮忙,早点让娃娃们进学读书!识了字,见了世面,咱们林家才能越发兴旺!”
“太爷爷,我要和宝生一起去上学!”被寄予厚望的小重孙小鱼儿(林丰渔)奶声奶气地凑过来,“等小鱼儿学会了字,去外面给太爷爷买好多糖果和糕糕!”他可是知道太爷爷馋甜食,爷爷奶奶却管得紧,他时常偷偷把自己的糖块分给太爷爷。
“哎哟,我的乖孙孙,这话可不敢嚷嚷,”七叔公赶忙压低声音,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咱们偷偷的……”满堂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
王大力家,同样被喜悦笼罩。王老汉和王老太最是疼爱小孙子王宝生,一听村学有望,学成后还能去京城、蜀地见识,激动得手都微微发颤。“大力啊,这村学说啥也得办!往后宝生要真能去京城,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
王宝生听得半懂不懂,但知道读书就能像爹爹一样去镇上、去京城,立刻挺起小胸脯:“我要去上学!学会了跟爹爹一起去京城,给爷爷奶奶、娘亲、姑姑、姐姐买好多好吃的!我是家里最能干的弟弟!”
王冬雪在一旁抿嘴笑着,眼中充满向往。这一年,她跟着林芝兰、林秀茹认了些字,又得张青樱指点刺绣,愈发觉得读书明理的女子,自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气度,心底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
林文桂得知消息,连日来因何秋云家起势而憋闷的心绪,终于透进一丝亮光。分红她今年是没份的,毕竟刚迁回不久。
可那前往四川和京城的名额……哈哈,合该是她家的!何秋云再能干又如何?只生了两个丫头片子,一个儿子都没有,村学定然不收女娃,往后这等好机会,必定是她儿子的囊中之物!
她心头火热,已开始盘算如何督促丁老三,明年定要将大儿子塞进村学,必须读出个名堂,把她的脸面统统争回来!她那正在外面野跑、无忧无虑的大儿子,莫名打了个寒噤,浑然不知自己即将被亲娘卷入“望子成龙”的洪流之中。
而被林文桂视为“大煞神”的何秋云,听完丁老四带回来的消息,依旧沉默地扒着饭。待碗底见空,她放下筷子,言简意赅:“我再去挖棵树,送给果果。”
丁老四稍一转念便明白了妻子的意图:“你是想……让咱家丫头们也去跟青樱娘子学认字?怕是不易。青樱娘子前些年身子不好,只为林家、李家的孩子启蒙,村里其他长老的孩子都没收过,咱们新来乍到……”
“去跟果果说。”何秋云语气笃定。她极喜欢那个灵秀的小囡囡。上次她送去一棵山里挖的毛栗子树,果果竟将那些小野果养得又大又甜,还特意给她送回一背篓,炖了兔子肉,香得全家赞不绝口。这份善意,她记在心里。
林守成一家则被这连串消息砸得晕头转向。林守成和林文杨首先抓住的是“留园给参与建设者送藕”——他们父子俩的名字可都刻在留园的功德碑上呢!虽当初动机不纯,但活干了,工钱拿了,鱼也吃了,没想到好处还有后续!父子俩正暗自窃喜,却没留意到王氏脸上风云变幻。
“去京城!这名额合该是咱们林家人的,凭什么分给外姓?”王氏声音陡然拔高,“胖墩是正儿八经的林家子孙,这名额必须给他一个!”
儿媳姜氏怯怯地提醒:“娘,听说……要筛选,不识字不识数的,去不了,怕惹祸……”
“啥?还得识字?”王氏的嗓音瞬间尖利起来,“村里不是要修村学吗?让胖墩、小胖都去!以后可是要代表林家去京城的!哎呀,咱们就等着跟孙子享福,去京城过好日子吧!”她已全然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
冯小芹和刘小山也在灯下细语。“小山,还是你想得周到,提前给娃存了读书钱。”冯小芹脸上带着笑,“等明年村学建起来,让长安先去,学好了回来教长宁,能省一份束修呢!”
她越说越觉得这主意妙,“这去京城的名额,咱长安可以争一争;去四川的名额,那更是十拿九稳!那可是大嫂娘家的关系,咱们自家人,还能不照顾?”
“小芹,”刘小山语气温和却坚定,“咱们既分家了,这些事就得按村里的规矩来。大哥大嫂最是公正,不走后门。”
冯小芹仿佛没听见丈夫的话,转头对玩着木棍的大儿子刘长安笑道:“长安啊,你可要好好学,全家都指望你呢!娘就等着你从四川、京城给娘带回大元宝啦!”
刘小山听着这“爱的绑架”,眉头微蹙,蹲下身看着儿子:“长安,读书识字,就能像长康、长乐哥哥那样厉害,你想去学吗?”
“想!我要跟长康哥哥、长乐哥哥一样厉害!”长安是十足的“哥控”,立刻大声回答。
“学,学!哥哥厉害!”连刚满一岁多、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儿子长宁也挥舞着小手学舌。
“好,长宁长大了也去学,跟哥哥一样厉害。”刘小山抱起小儿子,肯定地说道。
冯小芹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三人其乐融融的画面,第一次感到自己似乎被隔绝在这份默契之外,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
喜讯如涟漪扩散,浸润着家家户户,映照出人生百态。平华村这个腊月,因这接踵而至的福音,变得格外喧闹而充满希望。
空气里弥漫的,不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对丰足年节的期盼,对分红银钱的憧憬,以及对子孙后代能读书明理、走出大山的深切渴望。
只待那账目最终厘清,分红大会召开,这份积蓄已久的喜悦,便将化为席卷全村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