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国安厅的调查结论
通往审讯室的走廊很长,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地砖,头顶是发出嗡嗡声的白色日光灯,整个空间白得没有一丝杂色,像一条通往虚无的隧道。
空气里有一种混合了消毒水和金属的冰冷气味。
陈默跟在那个被称为“李队长”的黑夹克男人身后,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一声,又一声,清晰而规律。
他没有被戴上手铐,但两名沉默的便衣一左一右地“陪同”着他,这种无形的压迫,比任何冰冷的镣铐都更具分量。
审讯室的门是厚重的铁灰色,没有任何标识。李队长推开门,一股更加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到了极致。一张焊死在地上的铁桌,三把铁椅。墙壁是柔软的灰色吸音材料,唯一的光源来自头顶一盏被铁罩罩住的白炽灯,光线惨白,将人的每一丝表情都照得无处遁形。
桌子对面,坐着一个年轻人,寸头,眼神锐利,正低头翻看着一本卷宗,仿佛陈默只是一个即将被解剖的标本。
“坐。”李队长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他自己则在年轻人身边坐下。
陈默拉开椅子,坐姿端正,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他平静地环视了一圈,目光在那面可以清晰映出他身影的深色玻璃上,短暂停留了半秒。
“姓名,职务。”李队长公式化地开口。
“陈默,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调研员。”
“知道为什么找你来吗?”
“不知道。”陈默回答得很快,很坦诚,“但我主动前来,就是希望能协助组织,澄清任何可能存在的疑问。”
他巧妙地将“被找来”扭转为“主动来”,将“审讯”定义为“协助澄清”。
李队长的嘴角向下撇了撇,显然对这种文字游戏不感兴趣。他将一份文件推到桌子中央:“看看吧。”
那是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标题用黑体加粗,触目惊心。
《关于警惕境外资本利用地方招商引资,渗透并威胁我国经济主权的若干风险分析报告》
陈默只扫了一眼标题,便知道,这就是魏腾的“杰作”。他没有去拿,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那份文件与他无关。
“凤凰市开发区,一百五十亿的投资。来自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李队长十指交叉,身体前倾,一双眼睛如同鹰隼,死死地盯着陈默,“一个濒临破产,负债几十亿的地方开发区,凭什么能吸引到国际顶级资本的青睐?陈默同志,你不觉得这不符合商业逻辑吗?”
旁边的寸头年轻人抬起头,手中的笔在纸上敲了敲,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像在为李队长的质问配乐。
“李队长,您说的没错,这确实不符合常规的商业逻辑。”陈默的回答出乎他们的意料,他竟然先承认了对方的质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因为,我卖给他们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开发区’。”
李队长眉头一挑。
“常规的商业逻辑,是买卖一件商品。商品价值多少,就付多少钱。但凤凰市开发区当时是什么?是一件残次品,甚至是一堆负资产。如果按照商品逻辑,别说一百五十亿,倒贴钱都没人要。”
“我用的,是投资逻辑。”陈默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内容却开始变得锋利,“我卖给他们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张通往未来的‘原始股’。我向他们展示的,不是开发区有多少厂房,多少土地,而是它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即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高新制造业的国策下,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占据一个什么样的生态位。”
“我卖给他们的,是一个‘确定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最大的确定性。而凤凰市,就是这个确定性里,最便宜、也最有潜力的一个入口。”
审讯室里一片寂静,只有通风口微弱的声响。
李队长和那个寸头年轻人对视了一眼,眼神里都有些异样。他们审讯过间谍,审讯过恐怖分子,审讯过泄露国家机密的败类,但他们从未听过一个“嫌疑人”,用这种宏大叙事的视角,来解释一笔投资。
这不像是辩解,更像是一场高端的经济课。
“说得很好听。”李队长冷笑一声,试图重新夺回主动权,“但报告里提到,整个投资过程用时极短,高度保密。你如何解释这种‘反常’的效率?这里面,有没有桌面下的交易?”
“效率,是因为我们准备得足够充分。保密,是因为商业谈判的天然属性。”陈默不疾不徐,“在我接触他们之前,我的团队已经做了一整套超过五百页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拟了对方所有可能提出的疑问和顾虑。我们不是去乞求投资,我们是去提供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解决方案。”
“至于桌面下的交易……”陈默的目光迎向李队长,没有丝毫闪躲,“李队长,我出身寒门,父母至今仍在乡下务农。我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背景,不是关系,而是组织给予的机会和信任。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的政治生命,与国家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任何出卖国家利益换来的个人前途,都是沙上之塔,风一吹就倒了。”
他的话语很平静,没有慷慨激昂,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就在这时,审讯室的门被敲响了。
一个工作人员探进头,对李队长低声道:“队长,凤凰市委和榕城县委的加密传真,都到了。”
李队长的眼神微微一变。他没想到,对方的反应会这么快。
“拿过来。”
几分钟后,两份盖着市委、县委鲜红大印的官方文件,摆在了李队长面前。一份是何书记亲笔签名的《关于凤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中东主权基金项目的情况说明》,另一份是张书记签名的《关于榕城县支持干部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历史经验的报告》。
两份文件,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却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陈默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地方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进行的,他的大胆创新,是为了地方发展杀出一条血路,是“为公”,而非“为私”。
李队长沉默地翻看着文件,脸色越来越凝重。
那个寸头年轻人也凑过来看,当他看到凤凰市那份报告里,详细罗列了投资落地后,短短一年内,新增就业岗位三万余个,财政税收增长百分之三百,并成功孵化了七家高新技术企业时,他敲击纸张的笔,停了下来。
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如果这是“引狼入室”,那这头“狼”未免也太有奉献精神了。
“这还不够。”李队长将文件放下,语气依然强硬,“这些都是结果。我们要审查的,是程序。是整个决策过程中,有没有瑕疵,有没有风险失控的可能。”
“程序,更没有问题。”陈默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我已经委托凤凰市的同事,将当年项目的所有原始档案,包括每一次会议纪要、每一份风险评估报告、每一版合同草案的修改意见,以及最终由省法制办、商务厅、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具的合规审查意见书,全部打包,用最快的速度,直送国安厅。”
“我相信,那一整箱的文件,会比我说的任何话,都更有说服力。”
李队长彻底沉默了。
他办案多年,第一次见到如此“配合”的调查对象。
对方不是在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是在主动地、有条不紊地,向他展示一个完整、严密、毫无破绽的证据链。
从逻辑、到动机、到人证、再到物证。
环环相扣,坚不可摧。
相比之下,那份匿名举报信里所谓的“疑点”,显得那么苍白、可笑,充满了臆测和恶毒的诛心之论。
审讯室里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股尖锐的、充满敌意的审视,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惊讶、审慎和一丝……钦佩的复杂情绪。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墙上的内部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李队长拿起电话,只“嗯”了几声,便挂断了。
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陈默,看了很久。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干涩,却清晰无比:“陈默同志,你的配合很有帮助。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以及刚刚收到的,由凤凰市直送过来的项目档案,我们进行了初步核查。”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选择措辞。
“项目文档完整,程序合法合规。那封匿名信中的指控,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属于主观臆测和恶意构陷。”
他拉开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你可以走了。”
陈默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有褶皱的衣角,向李队长和那个寸头年轻人,微微点头致意,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转身向外走去。
当他走到门口,即将踏入那片白色的走廊时,李队长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等一下。”
陈默停下脚步,回头。
李队长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冷峻的表情,但眼神却多了一丝探究。
“我们已经将初步调查结论,上报给了省委办公厅。另外……”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的技术部门,通过邮戳和信纸纤维残留物分析,已经锁定了寄出这封匿名信的邮筒,并调取了相应时间段的所有监控录像。”
“对于这种诬告陷害国家干部的行为,我们的调查,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