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深秋,风卷着枯黄的落叶,在四合院的青砖地上打着旋。秦淮茹抱着一摞刚浆洗好的衣服,站在院里的晾衣绳前,手指被冷水泡得通红发僵。棒梗背着书包从外面跑进来,嘴里喊着“妈,张奶奶说街道王干事来找你”,额头上还沾着灰。
秦淮茹的手顿了顿,心里咯噔一下。街道干事上门,多半没好事。她把最后一件衣服挂上绳,拍了拍手上的水珠,对棒梗说:“你先回家写作业,妈去去就回。”
王干事坐在中院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个蓝布包,见秦淮茹过来,脸上堆起公式化的笑:“淮茹啊,今天来是想跟你说个事。街道考虑到你家情况特殊,想给你介绍个对象,对方是机床厂的老周,四十出头,死了媳妇,没孩子,工资四十多块,人老实……”
秦淮茹的脸“腾”地红了,不是害羞,是慌乱。她下意识地摆手:“王干事,我……我没这想法,家里还有婆婆和孩子要照顾……”
“我知道你不容易,”王干事打断她,语气诚恳了些,“老周说了,不嫌弃你带孩子,还愿意把贾大妈接过去一起住。你想想,有个男人搭把手,总比你一个人撑着强。棒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不能跟着你受苦吧?”
这话戳中了秦淮茹的软肋。她看着王干事手里的蓝布包,里面露出半块布料,是老周托人带来的,说是想给棒梗做件新棉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边是摆脱贫困的诱惑,一边是对现状的惯性依赖,尤其是对傻柱那点若有若无的指望。
【叮!】
林建军正在技术科审核军工图纸,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对人际关系的精准剖析:
【检测到“秦淮茹”因“生存压力”触发“改嫁抉择”事件,其核心矛盾为“对稳定生活的渴望”与“对傻柱接济的留恋”的冲突,本质是“依赖惯性”与“自主意识”的拉锯,标志其“被动生存”模式的松动。】
【人物状态:
?\t秦淮茹:对介绍对象的“经济条件”(工资40元)满意,但嫌弃其“年龄大、无技术”,同时担忧“改嫁后失去傻柱的潜在接济”,处于“现实算计”与“情感惰性”的摇摆中;
?\t傻柱:对秦淮茹的“潜在改嫁”持“旁观态度”(不再主动关心),其“自我边界”巩固度达95%,林建军的“觉醒引导”成效显着;
?\t潜在影响:若秦淮茹拒绝改嫁且继续纠缠傻柱,将彻底丧失邻里同情;若接受,则标志其“独立意识”萌芽,对四合院“规则秩序”有正向作用。】
【应对建议:保持“不介入”姿态,其最终选择将成为“训禽”策略的自然检验——若傻柱能坚守界限,则“独立”成果巩固;若秦淮茹选择自主,则“良性转变”启动。】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院里传开。阎埠贵蹲在自家门口,算盘打得噼啪响,给秦淮茹算着账:“老周工资40,养活四口人(秦淮茹、棒梗、贾张氏、他自己)每月能余8块,比傻柱那点接济强多了……就是年龄大了点,不过这年头,安稳最要紧……”
贾张氏坐在门槛上,听说对方愿意养她,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着秦淮茹喊:“淮茹啊,这是好事!老周要是真能管咱娘俩,你就应了!总比现在喝稀粥强!”她早忘了以前骂秦淮茹“不守妇道”的话,眼里只盯着“有人养老”的好处。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中院时被王干事拦住,问他对这事的看法。“挺好的,”傻柱的语气平淡得像一潭死水,“周师傅是个好人,淮茹跟他过,肯定比现在强。”他甚至没去秦淮茹家看看,径直回了自己屋——林建军说得对,人家的家事,少掺和,守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强。
秦淮茹心里却憋着股无名火。她本以为傻柱会像以前那样急吼吼地跑来劝她,甚至吃醋,可他居然无动于衷!这让她既失落又愤怒,觉得自己像被耍了的猴子。傍晚时分,她端着碗刚熬好的野菜粥,故意走到傻柱门口,声音带着试探:“柱子,还没吃饭吧?我熬了点粥……”
傻柱正在擦扳手,头也没抬:“不了,我媳妇给我留了窝窝头。”他顿了顿,补充道,“淮茹,周师傅是个实在人,你要是愿意,我明天去帮你搬东西。”
这句话像一把冷水,浇得秦淮茹心里冰凉。她看着傻柱专注的侧脸,突然明白,那个被她呼来喝去、予取予求的傻柱,真的不见了。他眼里的“在意”没了,只剩下客气的疏离。
“我不嫁!”秦淮茹猛地把粥碗往地上一摔,瓷片溅得到处都是,“我就守着棒梗和我婆婆过,不用你们可怜!”她的声音尖利,带着哭腔,却没多少人出来劝——大家都看明白了,这是嫌老周条件不够好,又舍不得傻柱这块“肥肉”。
傻柱皱了皱眉,站起身:“你摔碗干啥?有事说事,别耍脾气。”他拿起扫帚开始扫地上的碎片,“嫁不嫁是你的自由,但别再像以前那样……大家都挺忙的。”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碗碎的瞬间响起,带着行为判定的清晰:
【秦淮茹“情绪化拒绝”事件触发,其“依赖惯性”战胜“理性选择”,暴露“既想摆脱贫困又不愿失去依附”的矛盾心理,邻里同情度降至10%,“道德绑架”策略彻底失效。】
【连锁反应:
?\t傻柱:对秦淮茹的最后一丝“旧情”彻底斩断,明确表示“不再额外接济”,“独立”进程不可逆;
?\t秦淮茹:在四合院的“社交评价”降至谷底,被贴上“不知好歹”标签,后续求助将无人响应;
?\t街道:对秦淮茹的“帮扶耐心”耗尽,后续福利分配将向“积极自救”家庭倾斜。】
第二天一早,王干事又来了,见秦淮茹态度坚决,叹了口气:“既然你想好了,那我就回话了。不过淮茹,路是自己选的,以后可别后悔。”
秦淮茹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王干事离开的背影,心里空落落的。她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却又拉不下脸承认。棒梗怯生生地问:“妈,我们真的不做新棉袄了吗?”
“做!”秦淮茹咬了咬牙,抓起墙角的锄头,“妈去挖野菜,多换点粮票,给你做!”她扛起锄头往外走,脚步却有些踉跄——她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傻柱靠不住了,老周也错过了,她只能靠自己试试。
林建军上班路过生产队的菜地时,看到秦淮茹正在埋头挖野菜,手指被草根划破了也没察觉。他没停车,只是心里清楚,这或许是她真正开始“长大”的时刻。
傻柱在汽修厂听说了秦淮茹拒绝改嫁的事,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继续修他的发动机。同事打趣他:“以前总护着的寡妇,就这么放跑了?”
傻柱笑了笑,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人家的日子人家过,我过好我自己的就行。”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考工程师的事,哪有功夫管那些闲事。
阎埠贵看着秦淮茹每天早出晚归挖野菜,算盘打得噼啪响:“这才对嘛,自己挣的粮吃得香,总比伸手要体面……就是可惜了老周那四十块工资,够买多少玉米面啊……”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夕阳西下时响起,带着事件余波的评估:
【“秦淮茹改嫁传闻”落幕,其“自主选择”虽出于赌气,却客观上推动“独立生存”尝试,标志四合院“依附型关系”进一步瓦解;
?\t傻柱的“彻底切割”为全院树立“边界示范”,近一个月无任何邻居向他求助,符合“规则秩序”建设;
?\t秦淮茹的“艰难起步”虽充满不确定性,但打破“被动等待”模式,系统判定“良性转变潜力”+30,为后续“自我救赎”埋下伏笔。】
林建军下班回家时,苏岚正在给林卫国缝棉衣,针脚细密均匀。“今天托儿所的老师说,棒梗总在角落里发呆,”苏岚叹了口气,“要不……咱给孩子送件旧衣服?”
“可以。”林建军点头,“但别让秦淮茹知道是咱们送的,托王师傅转交就行。”他不想再和她产生不必要的牵扯,点到为止就好。
窗外的风还在刮,卷起地上的落叶,像在为过去的恩怨送行。林建军知道,秦淮茹的路还很长,或许会更艰难,但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而四合院的故事,也在这些选择与放弃中,慢慢翻到新的一页。
车间的灯光亮了起来,映照着林建军桌上的军工图纸,线条清晰,参数精准。他知道,比起四合院的家长里短,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那些精密的齿轮,严格的参数,才是能稳稳托住日子的东西,比任何依赖和算计都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