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红警基地却已苏醒。
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宁静,如同利刃撕开天幕。
军营区内,脚步声整齐划一。
一队队动员兵跑步进入指定位置,灰暗的数码迷彩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
钢靴踏地,发出沉闷的轰鸣。
林骁站在指挥部顶层的观察台,手持望远镜,俯瞰整个基地。
他的目光如同精密仪器,扫过每一个方阵,每一处细节。
“开始吧。”
命令简短有力。
---
基地训练场,占地广阔,足以容纳师级规模的演习。
此刻,场地上已划出清晰的观摩区和演练区。
最先入场的是步兵方阵。
三个连的动员兵,共计三百余人,以排为单位,迈着完全一致的步伐通过观礼台前。
他们手持AK-47突击步枪,枪刺闪烁着寒芒。
脸上涂着伪装油彩,眼神锐利如鹰。
每一步踏下,大地仿佛都在震颤。
“立——定!”
指挥官的口令如同霹雳。
唰!
三百余人瞬间静止,如同按下暂停键。
动作整齐得令人窒息。
“举枪!”
哗啦!
所有步枪同时举起,角度分毫不差。
枪械与身体形成完美的直线,充满了力量感与纪律性。
---
紧接着,引擎的轰鸣由远及近。
十二辆犀牛坦克排成四列三排的钢铁方阵,缓缓驶入训练场。
沉重的履带碾过地面,留下深深的印痕。
炮管统一斜指四十五度角,如同骑士的长枪。
它们在步兵方阵后方停下,庞大的身躯如同移动的堡垒,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阳光照在厚重的复合装甲上,反射出冰冷的光晕。
---
随后入场的是多功能步兵战车。
八辆步战车呈攻击队形散开,展现出卓越的机动性。
它们时而急停,时而转向,车顶的武器平台灵活转动,模拟着锁定目标的过程。
30mm机炮那粗壮的炮管,无声地诉说着其恐怖的杀伤力。
---
最后压轴的是防空单位。
六门自行防空炮在高地上展开,雷达天线快速旋转。
炮管时而抬起,指向天空,时而放平,对准远方假设的地面目标。
它们的存在,宣告着这片天空,由红警主宰。
---
训练场外围,不知何时已聚集了大量百姓。
他们扶老携幼,站在警戒线外,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看着场内那支从未见过的雄师。
“老天爷……这么多铁甲车!” “你看那些兵,一动不动跟铁打的一样!” “这才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队伍!”
惊叹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许多人眼中含着热泪。
他们见过溃败的东北军,见过凶残的日军,却从未见过如此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部队。
一个老汉激动地挥舞着早烟袋。
“林司令!红警军团!好啊!真好!”
他的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欢呼。
“红警万岁!” “林司令万岁!”
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汇聚成巨大的暖流,冲刷着训练场上空的肃杀之气。
---
刘顺站在林骁身后,看着这一幕,激动得嘴唇微微发抖。
“司令,您看!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
林骁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
但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欢呼的百姓,扫过那些肃立的士兵,扫过那些沉默的钢铁巨兽,最终望向远方。
在那里,三条不同的道路上。
三支车队,正向着红警控制区,缓缓驶来。
---
最先抵达控制区边缘的,是延安观察组的车队。
两辆略显破旧的吉普车,风尘仆仆。
车上,带队的老李放下望远镜,眼中满是震撼。
他看到了那整齐的方阵,看到了那钢铁洪流,看到了那欢呼的百姓。
“了不得……真了不得……”他喃喃自语,“这红警军团,比传闻中还要厉害。”
同一时间,另一条道路上。
重庆特使郑国明上校的车队也已抵达防区外围。
三辆美制吉普,护卫严密。
郑国明看着远处训练场上那支庞大的部队,脸色变幻不定。
“才多久没见……他们的规模,又扩大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车窗,心中思绪翻腾。
而来自少帅旧部的张副官,此刻也站在防区外的山坡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
他的脸上,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震惊,有钦佩,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
三支车队,三个方向。
三位代表,三种心思。
但他们此刻,都被同一幅景象所震撼。
红警军团的军威,如同实质般,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
---
训练场上,林骁缓缓放下望远镜。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通知哨卡。”
“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