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的个人升级只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步。面对可能来自多维度的威胁,尤其是神出鬼没的“收割者”,一个固定的据点,无论防御多强,都显得被动。博士和键盘早在“熵”组织覆灭后,就基于获得的技术和异界材料,开始秘密构思一个疯狂的计划——将“万象杂货铺”从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升级为一个能够主动出击、规避风险、甚至进行有限维度跃迁的移动要塞。
如今,随着“星火同盟”带来的一些关键技术和“补天”计划的迫切需求,这个终极方案终于被提上日程,并进入了最后的激活阶段。
第一阶段:根基重构——“锚点”与“炉心”
原本深埋于地下的据点核心区域被彻底改造。来自熔岩地心的“永恒炽核” 被植入地心,作为要塞近乎无限的能源基础,其稳定而狂暴的能量通过博士设计的复杂符文阵列进行转化和输送。同时,利用从数据幽灵故乡碎片中解析出的“空间锚定算法” ,键盘成功地将据点的空间坐标从固定的地球经纬度,变成了一个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目前限于地球近地轨道及邻近维度狭缝)进行“滑动”的相对变量。这意味着,据点本身成了一个巨大的“锚点”,可以在虚空中移动,而并非依靠物理引擎推进。
第二阶段:形态转换——“展开”与“重组”
整个据点外围的建筑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看似古朴的砖瓦木质结构,内部其实早已替换成了记忆金属和活性纳米材料。在博士和键盘的共同指令下,据点开始了惊人的形态转换。
· 防御升级:围墙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屏障,而是升起了结合了能量偏转、物理吸收、以及信息扰动的复合相位护盾。护盾发生器分散隐藏在建筑结构中,极难被一次性摧毁。
· 武器平台:杂货铺的屋顶向后滑开,升起数座低调但致命的定向能发射矩阵和空间震荡波发生器,这些武器不仅能够打击实体目标,更能对能量体和空间结构造成影响,专门用于应对“收割者”可能采取的非常规攻击。
· 机动单元:据点底部,巨大的反重力装置和基于“空间锚定算法”的短距跃迁引擎开始工作。虽然还无法进行星际旅行,但让这个庞大的基地在地球上空悄然移动,或者瞬间跳跃到数百公里外的预定坐标,已经成为了可能。整个据点运行起来时,会笼罩在一层微弱的光学迷彩和能量遮蔽场中,对于地面而言,它就像一片会移动的、不起眼的低空云层或海市蜃楼。
· 内部空间扩容:利用部分维度拓展技术,据点的内部空间比外部看起来要大得多,俨然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型移动城市。训练场、实验室、医疗中心、武器库、生活区、甚至还有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的休闲花园,一应俱全。
第三阶段:终极命名——“万象方舟”
当升级改造最终完成,庞大的基地在测试中成功隐匿地悬浮于城市上空数千米处时,所有人都聚集在焕然一新的中央指挥大厅。巨大的全景屏幕外,是缓缓流动的云海和下方微缩的城市灯火。
“啧啧啧,”周宁环顾四周充满科技感但又保留了原有古朴装饰元素的环境,拍了拍身边一根支撑柱(其实是主要能量导管),“这下真成乌龟壳了,还是会飞的乌龟壳。”
余辉检查着指挥台上显示的实时数据,尤其是能量消耗和隐匿状态读数,淡淡道:“移动的靶子而已。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能量波动抑制做得还行,但长时间维持全功率隐匿,对‘永恒炽核’也是负担。”
键盘兴奋地敲打着控制台:“老大,辉哥,这可不是普通的乌龟壳!这是咱的‘万象方舟’!以后‘收割者’想抄咱老家?门都没有!咱还能开着家去抄他们的老窝!”
夜莺看着窗外的景色,惊叹:“以后侦查方便多了,直接开着家去目标点上空蹲点。”
青囊则更关心新扩建的医疗区的功能:“生命维持系统很完善,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也强了很多。”
磐石摸了摸脑袋:“就是感觉……有点飘,不如踩在地上踏实。”
千面已经跃跃欲试:“方舟模式是不是更容易伪装成货船或者陨石什么的?”
博士一脸自豪,胡子都快翘上天了:“完美!我的杰作!从此以后,我们进可攻,退可守,打不过还能跑!这才是终极基地应有的形态!”
神兽小呜在新拓展的花园里追着模拟蝴蝶玩得不亦乐乎,显然对新家非常满意。
周宁走到窗边,俯瞰着下方的世界,目光变得深邃:“方舟……名字不错。希望这艘船,真能带着我们,还有这片天地,渡过这场劫难。”他顿了顿,突然转头看向余辉,脸上又恢复了那副痞笑:“不过,余辉,你说现在咱们这算不算‘房车’?还是宇宙级的?以后油费……哦不,能量费是不是得省着点用了?”
余辉头也不抬,手指在虚拟屏幕上划动着:“首先,它不烧油。其次,如果你再像上次那样用刀劈训练场导致能量过载,我就把你从‘方舟’上扔下去,让你体验一下免费高空坠落。”
“嘿,你这是嫉妒我的刀法威力大!”
“我是担心你把我们家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