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弦离京后,甘月将满腔思念化作动力。白日里,她在翰林院更加勤勉,凭借着在沈家一案中展现的胆识与缜密,加之母亲甘相的暗中点拨,她逐渐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站稳了脚跟,官声清越,屡有建树。夜晚,她常独坐灯下,一遍遍翻阅沈清弦留下的诗文稿件,或是提笔写下京中趣事、朝堂见闻,积累着厚厚的信笺,只待他日重逢时细说。
甘相将女儿的成长与坚韧看在眼里,一日饭后,她屏退左右,拉着甘月的手,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月儿,你长大了。沈家这件事,你做得很好,比为娘想象得更勇敢,更有谋略。沈家那孩子,品行端方,坚韧不拔,等他回来,你若决意娶他,母亲和你爹爹都支持。咱们甘家世代痴情,你爹爹伴我一生,我也只愿你得一心人,白首不离。只娶他一个正夫郎,我们同意。”
甘月眼眶微热,依偎在母亲身边,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暖意。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那漫长的三年等待,似乎也不再那般难熬。她偶尔也会与脑海中的“系统”闲聊几句,感慨世事变迁,但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路,期待着与那个清隽身影重逢的一天。
……
时光如白驹过隙,三年孝期倏忽而过。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京郊渡口,江水粼粼,帆樯如林。甘月早早便等在了那里,她今日特意告了假,穿着一身簇新的湖蓝色官服,衬得她身姿挺拔,眉目间褪去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沉稳干练,但望向江面的眼神里,却藏不住那份灼热的期待。
一艘客船缓缓靠岸。人流中,一道素白的身影格外醒目。沈清弦步下船板,三年时光,并未在他身上留下风霜痕迹,反而洗去了曾经的郁气,眉宇间更添疏朗沉静。他依旧穿着守孝的素衣,身形清瘦如竹,气质却如经过淬炼的美玉,温润而内敛。
他一眼便看到了码头上那道翘首以盼的蓝色身影。四目相对的瞬间,周遭的喧嚣仿佛瞬间静止。
甘月的心怦怦直跳,她看着他,唇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眼中水光潋滟,是说不尽的思念与喜悦。
沈清弦的脚步微微一顿,随即加快,穿过人群,径直走到她面前。他深邃的眼眸一瞬不瞬地凝视着她,仿佛要将这三年的光阴都看尽。千言万语在胸中翻涌,最终,却只化作一抹极浅、却足以融化冰雪的温柔笑意,漾在唇角眉梢。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甘月微颤的指尖。他的手心温暖干燥,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甘月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脸颊微红,也没有言语,只是用力回握了一下,一切尽在不言中。阳光透过江面的水汽,在他们周身镀上一层朦胧的光晕,江风拂过,衣袂飘飘,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过往的艰辛、漫长的等待,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补偿。他们知道,从此以后,千山万水,风雨同行,再无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