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暗流涌动,但汉东发展的车轮依旧需要滚滚向前。在省政府一次关于下一阶段区域协同发展的工作会议上,李为民提出了新的构想。
“沙书记,刘省长,各位同志,”李为民指着会议室墙上巨大的区域地图,声音沉稳有力,“过去我们推动的跨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为汉东及周边区域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我认为是时候将合作推向更深层次了。不能只满足于路通、桥通,更要实现产业通、市场通、机制通。”
他的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最终落在地图上汉东与江东、江南、边西三省的交界区域。“我建议,我们四省可以共同筹划设立一个‘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这个试验区,不是简单的地理划片,而是要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协同的产业布局体系、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生态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政策叠加和制度创新试点。”
他详细阐述了试验区的初步构想:建立跨省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设立共同发展基金,支持关键项目;推动资质互认、标准共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联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将不再是单方面的项目合作,而是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一次深度尝试。”李为民总结道,“其成功经验,不仅能为四省带来新的增长极,也可能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这个提议,格局宏大,思路清晰,既承接了过去的合作成果,又跃升到了更高的发展维度。与会人员纷纷点头,表示值得深入研究。
省长刘长生率先表态支持:“为民省长的这个构想很有前瞻性!这完全符合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方向。我们省政府将全力配合,做好与兄弟省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把这个试验区落到实处。”他再次明确地站在了李为民一边。
沙瑞金听着汇报,面色平静,心中却念头飞转。李为民在这个时间点抛出如此重磅的规划,绝非偶然。这既是在展现其作为常务副省长的能力和视野,也是在利用其新获得的隐性权威,抢占未来区域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他不能反对,因为这是符合中央精神和汉东利益的“阳谋”,但他也必须确保,这个试验区的推进,必须在他的掌控之下,至少不能脱离省委的领导和监督。
“为民同志的提议很好,体现了开拓精神。”沙瑞金缓缓开口,定了调子,“区域协同发展是篇大文章,这个‘试验区’的构想,可以作为我们下一步深化合作的重要方向。请省政府牵头,发改委等部门参与,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可行性方案,提交省委常委会研究。要注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协同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同时要充分论证,防范风险。”
他将“省委领导”和“防范风险”点了出来,既是必要的程序,也是一种无形的制约。
李为民自然听出了其中的意味,他面色不变,点头应道:“是,沙书记。我们一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依规,稳妥推进方案制定工作。”
会议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的构想,将成为下一阶段汉东内部以及四省之间博弈的新焦点。李为民凭借此议,再次展现了其作为实力派干将的主动性和战略眼光,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新平台。
会后,高育良特意走到李为民身边,低声笑道:“为民省长,大手笔啊!这个试验区要是搞成了,可是利在千秋的功业。”他话语中带着恭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想看看李为民是否会在这个新平台上给他,或者给政法系统留下一些空间。
李为民报以礼貌的微笑:“育良书记过奖了,这还只是个初步想法。真要推进,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法治环境的保障,到时候还需要政法系统多多指导。”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对方的重要性,又没有做出任何具体承诺。
高育良呵呵一笑,不再多说,心中却更加确定,李为民如今地位超然,与其合作必须拿出更多的诚意和筹码。
与此同时,在吕州,祁同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是吕州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吕州地处几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如果能纳入试验区的核心区或优先发展区,必将获得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发展动能。他连夜召集智囊团,开始研究如何争取让吕州在未来的试验区规划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既是为吕州谋发展,也是用实际行动响应和支持学长的战略布局。
而李达康在京州也坐不住了。他虽然不擅长这种跨区域的复杂协调,但他深知“试验区”可能带来的资源集聚效应。他担心如果京州不能积极参与进去,可能会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落后。他开始督促相关部门,研究京州的优势产业如何能与这个试验区对接,如何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机会。
李为民提出的“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构想,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不仅激起了汉东高层新的波澜,也搅动了周边省份的心思,更在汉东各地市引发了新一轮的发展竞赛和战略思考。
李为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远方。他知道,提出构想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规划、协调、博弈,才是真正的考验。但他无所畏惧,这个新的舞台,将是他践行承诺、施展抱负,同时也是应对各方明枪暗箭的最新战场。新局已布下第一子,接下来的对弈,将更加考验智慧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