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一月,林城迎来数十年未遇的严寒。江面上罕见地结了一层薄冰,北风卷着冰碴砸在刚刚完工的堤防护坡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李为民裹着军大衣,踩着积雪巡视在堤防上,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市长,这么冷的天,您还是回指挥部吧。秘书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劝道。
李为民摇摇头,指着堤防上一处新浇筑的混凝土护坡:这里前两天气温最低时施工的,我得亲眼看看冻融情况。
他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小锤轻轻敲击混凝土表面,仔细倾听声音。随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立即上前检测。
报告市长,这段护坡完全达到质量标准。总工程师递上检测仪器显示的数据,我们严格按照冬季施工规范,采取了蒸汽养护和保温覆盖。
李为民这才直起身,呼出的白气在眉睫上结了一层白霜:越是极端天气,越能检验工程质量。通知各施工段,决不能因为严寒降低标准。
回到防汛指挥部,李为民立即召集紧急会议。会议室里虽然生了炉子,但寒意依然刺骨。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这场寒潮还将持续一周。气象局局长汇报,江面冰层可能继续加厚,这对堤防是个新考验。
李为民沉思片刻,下达指令:立即启动冰凌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二十四小时巡堤,重点监测冰层对堤防的挤压情况。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响起。李为民接起电话,脸上立即浮现温柔神色。
爸爸,下雪了!电话那头,李继业兴奋的童声让严肃的会议室顿时多了几分暖意。
继业要乖乖听妈妈的话,等爸爸忙完就回来看你。李为民柔声说,随即转向会议现场,语气恢复严肃,继续。
会后,李为民拨通了赵立春的电话。窗外,雪花正密密匝匝地飘落。
省长,林城遭遇罕见寒潮,江面出现结冰现象。李为民汇报,我担心这会影响来年汛期的水文状况。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你的判断是?
极端天气往往预示着更大的气候异常。李为民语气凝重,我建议全省范围内提前启动汛前检查。
好,我同意。赵立春当即表态,明天就下发通知。另外,为民啊,最近听到一些反映,说你在防汛工作上用力过猛......
省长,我宁可现在听些闲话,也不愿将来后悔莫及。李为民坚定地说。
一月中旬,寒潮逐渐退去,但李为民的工作节奏却丝毫没有放松。他组织专家对严寒后的堤防进行全面,果然发现了三处因冻融作用产生的细微裂缝。
立即修复!李为民在现场下达指令,同时对所有堤防段进行拉网式排查。
修复工程在严寒中进行。李为民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顶着刺骨的江风工作。这一幕被当地电视台记者拍到,在晚间新闻播出后,许多原本对防汛工作不理解的群众改变了看法。
市长都这么拼命,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一位老渔民主动加入到巡堤队伍中。
一月底,李为民接到祁同伟的电话。
学长,岩台这边按照您的要求完成了汛前检查。祁同伟汇报,我们在山区发现了三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着手治理。
做得对。李为民叮嘱,记住,防汛是系统工程,上下游要联动。你们那边的情况要随时和林城保持沟通。
二月初,离春节还有一周,李为民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取消春节假期,全员在岗备汛。
市长,这会不会太不近人情了?办公室主任委婉地提醒,很多同志一年都没回家了。
正是因为把大家当亲人,我才不能让他们将来后悔。李为民语气沉重,如果我判断正确,这个春节可能就是最后的准备窗口。
他特意给宋雨晴打了电话。听完丈夫的解释,宋雨晴沉默良久,最后轻声说:为民,我理解你。我和继业等你平安回来。
除夕夜,李为民带着饺子来到堤防上的值守点。看着坚守岗位的干部群众,他动情地说:今天我们不能和家人团聚,是为了明天千千万万个家庭能够团圆。历史会记住这个特殊的春节。
说罢,他举起手中的饺子:我以茶代酒,敬大家!
敬市长!众人齐声响应,寒冷的江堤上洋溢着别样的温暖。
春节期间,李为民组织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演练。从险情发现到应急响应,从群众转移到物资调配,每个环节都反复磨合。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网格化防汛责任制,将整个林江堤防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责任到人。
正月初十,赵立春突然来到林城视察。看到井然有序的防汛准备,他感慨地说:为民啊,现在我完全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了。全省都要学习林城的经验。
省长,时间不等人啊。李为民指着墙上的倒计时牌,距离主汛期只有四个月了。
送走赵立春后,李为民站在堤防上,望着开始解冻的江面。冰层碎裂的声不绝于耳,仿佛大自然正在苏醒。
最关键的阶段,就要来了。他轻声自语,目光中既有忧虑,更有坚定。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数月后,当滔天洪水真的来临时,今天在严寒中所做的每一个准备,都将成为守护这座城市的坚固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