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饭店的风波,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涟漪虽渐平息,却在关键人物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那晚之后,钱卫东司长的态度发生了显着转变,不仅主动协助李为民牵线搭桥,安排与其他相关部委司局负责人的非正式会面,其效率与诚恳程度,与初次见面时判若两人。
在钱卫东的积极引荐下,李为民又陆续会见了交通运输部规划司、铁道部发展计划司以及财政部经建司的几位实权官员。这些会面安排在茶馆或低调的餐厅,氛围比正式的办公室汇报要轻松许多。李为民凭借其扎实的调研功底、清晰的政策理解以及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这些京官们相谈甚欢。他不仅获取了关于国家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方向更精准的内部信息,还就四省联动规划中涉及跨部委协调的技术标准、资金配套、审批流程等核心问题,聆听了大量极具价值的建议。
他带来的工作小组紧随其后,日夜不休地将这些宝贵意见消化、吸收,融入到那份厚重的规划方案之中,使其论证更加严密,数据更加饱满,对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半月时光倏忽而过。当李为民在驻京办的临时办公室里,审阅着最终定稿的汇报材料时,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京城“前站”的任务,已超额完成。信息渠道已打通,关键人脉已铺垫,规划方案也已锤炼得愈发成熟。万事俱备,只待汉东、江东、江南、边西四省主要领导择日进京,进行更高层面的战略磋商与最终决策。而边西省的关键一环,正系于他的父亲,省委书记李振邦身上。
紧绷的神经一旦松弛,连日奔波积攒的疲惫便悄然袭来,但更强烈的,是一股对家庭的深切思念。年前忙于应对调查风波和项目规划,春节也未能好好陪伴家人,仅在电话里听着儿子继业咿呀学语,那份愧疚始终萦绕心间。
此刻,阶段性目标达成,下一个重要节点尚需等待。李为民合上文件,揉了揉眉心,决定给自己放个短暂的假。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家里的号码。
接电话的是妻子宋雨晴,声音温婉中带着一丝惊喜:“为民?今天怎么这个时间打电话?”
“京城这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了。”李为民的声音带着一丝卸下重担后的轻松,“我晚上回家吃饭。”
“真的?太好了!”宋雨晴的声音立刻明亮起来,“我让吴妈多做几个你爱吃的菜。继业这几天总念叨爸爸呢。妈刚才还念叨你最近瘦了。”
挂了电话,李为民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他无需像远行归客般舟车劳顿,他的家,就在这京城深处,那个宁静而厚重的一处大院里。那里是他纵横捭阖之后休憩的港湾,也是他汲取温暖与力量的源泉。
傍晚,李为民婉拒了驻京办的车辆接送,自己拦了辆出租车,回到那座熟悉的院落。暮色中的大院,梧桐掩映,静谧安详,与外界的喧嚣仿佛是两个世界。
推开家门,饭菜的香气愈发浓郁。母亲周蕙正从厨房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糖醋排骨,见到儿子,脸上立刻绽开慈祥的笑容,围裙都来不及解就迎了上来:“为民回来了!快,快洗手,就等你了。你看你,眼圈都是黑的,是不是又熬夜了?工作再忙也得顾着身子!”说着,伸手替他理了理其实并不凌乱的衣领,眼里的关切几乎要溢出来。
儿子李继业正坐在客厅地毯上摆弄玩具,听到动静,抬起头,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眨了眨,随即丢下玩具,迈着小短腿欢快地扑了过来,嘴里含糊又清晰地喊着:“爸爸!爸爸回来啦!”
李为民心瞬间软化,弯腰一把将儿子抱起,高高举过头顶,引得小家伙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宋雨晴端着汤碗走出来,看着父子俩嬉闹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好了,别闹了,快让你爸爸歇歇,洗手吃饭。”她柔声催促道。
饭桌上,菜肴丰盛,充满了家的味道。李为民卸下了在外的所有身份与面具,只是一个孙子、儿子、丈夫和父亲。他听着母亲不断给他夹菜,念叨着“这个补身子”、“那个你小时候最爱吃”;听着妻子絮叨着家长里短;听着儿子用稚嫩的语言描述着幼儿园的趣事,心中充满了平静的满足。
“项目推进还顺利吗?”宋雨晴给他盛了碗汤,轻声问道。
“前期铺垫差不多了,算是开了个好头。”李为民点点头,并不愿多谈工作中的波折与算计,“接下来,要看四省领导们的合力了。”他特意提到了“四省”,自然包括了远在边西的父亲。
“顺利就好。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母亲周蕙接过话头,又给他夹了一筷子菜,“你看你,下巴都尖了。晚上让吴妈给你炖点安神的汤。你爸前几天来电话,还问起你,说让你别太拼。”
饭后,李为民陪着儿子在客厅玩了会儿积木,给他读了一本图画书,直到小家伙开始揉眼睛,才把他交给保姆带去洗漱。从儿童房出来,李为民看到书房的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灯光。他轻轻推门进去,看见爷爷李太行正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就着台灯看着一份内部参考。老爷子虽然退下来多年,但关心时政的习惯一直没变。
“爷爷。”李为民唤了一声。
李太行抬起头,取下老花镜,指了指旁边的沙发:“坐。听说你最近在跑那个串联几省的大项目?”
“是,刚有些头绪。”李为民在爷爷对面坐下。在历经风雨的爷爷面前,他依然保持着恭敬与聆听的姿态。
李太行虽然年事已高,但目光依旧清澈锐利,仿佛能洞悉世事。他放下手中的资料,缓缓道:“你爸跟我透过气。这件事,格局不小。能把几个省拢在一起,往一个方向使劲,这是大本事,也是大功德。你这次进京打前站,思路是对的。中枢现在看重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你们这个规划,是顺应大势。”
李为民认真听着,他知道爷爷这是在为他把握时代脉搏。
“不过,”李太行话锋一转,语气沉稳而深刻,“盘子越大,里面的沟沟坎坎就越多。每个省有每个省的小算盘,每个衙门有每个衙门的门槛。你现在做的,是铺路搭桥的活,不容易。汉东那边,赵立春刚上去,姿态很重要。你推动这件事,在他眼里,是把快刀,但也可能碰了他的平衡术。这里面的火候,你要自己琢磨。”
老爷子一语中的,点出了李为民心中需要权衡的关键。他点头道:“爷爷,我明白。目前还是以推动项目本身为主,依靠组织程序。后续具体谈判,由各省主要领导牵头。”他特意强调了“各省”,包括自己的父亲。
“嗯,头脑清楚就好。”李太行赞许地点点头,目光中透着期许,“记住,无论什么时候,脚跟要站稳,心思要放正。只要你行的端、立的直,做的事有利于国计民生,就不要怕眼前的困难和人言的纷扰。我们当年提着脑袋干革命,比这难的局面多了去了,靠的就是一股子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个根本,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爷爷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带着历经沧桑的智慧和力量,让李为民心中更添底气与从容。“是,爷爷,您的教诲我记住了。”
“好了,大道理不多讲了。”李太行神色缓和下来,摆摆手,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回到家就放松点。多陪陪雨晴和继业吧,她们没少惦记你。你妈呀,从下午就开始张罗了。”
李为民心中暖流涌动。他起身,为爷爷的茶杯续上热水,这才轻轻退出书房。
回到卧室,宋雨晴已经为他放好了洗澡水。氤氲的水汽中,她一边帮他准备换洗衣物,一边柔声道:“妈刚才又悄悄跟我说,让你明天别一早又忙工作去,她给你煲了汤,得看着你喝完。爷爷虽然话不多,但你回来,他书房灯都亮得晚些。”
李为民握住妻子的手,感受着这份细腻的关怀与理解。京华夜色深沉,但家的灯火与几代人的温情,如同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他砥砺前行的征途,也涵养着他那份“为大家亦顾小家”的深沉情怀。他知道,短暂的休憩是为了积蓄力量,而来自家庭的支持与老一辈的智慧,将是他迎接接下来更大风浪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