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资金的尘埃落定,如同给林城这艘刚刚经历风浪的巨轮注入了足够的燃料。然而,船长李为民的目光,却并未仅仅停留在修复船体、恢复航行的层面。他深知,如果只是将船修复到触礁前的状态,那么下一次风浪来临,依然可能重蹈覆辙。必须利用这次大修的机会,更换更强大的引擎,调整更科学的航向,甚至舍弃一些陈旧而沉重的负累。
一场围绕林城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更深层次的“重建”,在李为民的主导下,悄然拉开了序幕。核心议题,便是那份在洪水前就已酝酿,如今更显迫切的《林城产业布局优化与转型升级指导方案》。
方案的核心,被李为民形象地概括为“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
“‘腾笼’,就是要坚决把那些占据着宝贵资源、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特别是位于行洪区、生态敏感区的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请出去!”在市政府的专题会议上,李为民指着规划图上几个被重点标记的工业区,语气斩钉截铁,“这次洪水已经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过去那种粗放式、唯Gdp的发展模式,代价是何等惨重!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波澜骤起。
“李市长,这个‘腾笼’的名单,是不是太长了?”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周明首先发难,脸色阴沉,“这里面不少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解决了大量就业,是不少乡镇的财政支柱。一刀切地关停搬迁,会不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工人安置怎么办?地方财政的窟窿怎么补?”
“是啊,”另一位与周明关系密切的常委附和道,“尤其是城西那几个小化工厂、造纸厂,虽然有点污染,但利润可观,关停了,今年的经济增长指标怎么办?重建需要钱,发展更需要钱!”
阻力比预想的还要大。这些亟待“腾”出去的“旧鸟”,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利益链条和地方保护主义。
李为民早有准备,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让工作人员分发了一组刚刚冲洗出来的照片。照片上,是洪水退去后,那几个重点“腾笼”区域触目惊心的景象:被洪水冲垮的厂区围墙内,泄露的化学品与淤泥混合,染出大片诡异的颜色;废弃的原料桶四处漂浮,污染着土地和水源。
“同志们,请大家看看!”李为民的声音沉痛而有力,“这就是我们过去追求所谓‘利润’和‘指标’所付出的代价!这样的发展,是饮鸩止渴!洪水帮我们撕开了这道口子,让我们看清了掩盖在Gdp数字下的真实成本!我们现在不下决心‘腾笼’,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明等人:“至于工人安置和地方财政,方案里已经有了充分考虑。市里会设立专项转型扶持基金,用于下岗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新岗位推介;对于因此导致财政困难的乡镇,市财政会在过渡期内给予专项补贴。但是,‘补贴’不是‘供养’,最终还是要靠引进新动能,培育新税源!”
压下了“腾笼”的反对声,李为民开始阐述更具挑战性的“换鸟”与“引凤”。
“‘笼子’腾出来了,我们就要换上技术含量更高、环境污染更小、市场前景更好的‘新鸟’。”他指向规划图中几处规划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这就是我们要重点打造的‘新巢’。”
他提出,要充分利用林城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工人密集的优势,重点吸引和培育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升级赋能。
“而‘引凤’的关键,在于营商环境!”李为民强调,“我们不能只靠过去的‘政策洼地’,更要打造‘服务高地’和‘创新湿地’!要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由市领导牵头,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投产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要简化审批流程,探索‘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最大限度压缩企业的时间成本!”
为了示范引领,李为民亲自出马,利用灾后重建争取到的政策优势和林城展现出的改革决心,数次奔赴省城乃至京城,与几家有意向内陆转移产业的沿海高科技企业进行洽谈。他的务实、专业和对产业发展的深刻理解,给这些企业负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久后,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一家在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正式与林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林城投资建设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这只“金凤凰”的落户,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提振了林城上下推动产业升级的信心。
然而,旧的利益格局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打破。就在李为民全力推动“腾笼换鸟”之际,周明等人虽然表面上不再公开反对,但暗地里的掣肘并未停止。关于“改革步子太大”、“影响社会稳定”、“好高骛远”的议论,仍在某些小圈子里流传。一家被列入关停名单的化工厂老板,甚至通过某些关系,将状告到了省里,质疑林城“借灾后重建之名,行打压民营企业之实”。
面对暗流,李为民不为所动。他在一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公开回应:“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几只螳螂而停止。只要我们做的事,对得起林城的长远发展,对得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得起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任何阻力,都只能是螳臂当车!”
洪水的创伤正在愈合,而一场关乎林城未来命运的经济结构“手术”,也在阵痛中坚定地推进。旧的“笼子”在艰难腾退,新的“巢穴”在加速构筑,珍贵的“凤凰”开始被吸引而来。李为民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关口,深知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更坚信,只有经历这番刮骨疗毒、脱胎换骨的痛苦,林城才能真正从洪水的阴影中走出,迎来一个更加安全、繁荣和可持续的崭新明天。这场“腾笼换鸟”的战役,其意义远比修复几段堤防、重建几间房屋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