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岩台,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将群山、田野和屋舍装点得银装素裹,也为忙碌了一年的小县城带来了几分难得的静谧与祥和。临近年关,县政府大院里的节奏却并未完全放缓,但李为民已经开始着手安排归京的事宜。
他先是给金山镇的祁同伟打了个电话。电话里,祁同伟兴奋地汇报着金山镇这一年来的新变化,药材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机制造厂的新产品打开了省外市场,镇里的财政收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听着学弟充满干劲的声音,李为民倍感欣慰。
“同伟,干得漂亮!年前把手头紧要的工作处理好,也早点回家陪陪父母。”李为民叮嘱道。
“学长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您也一路顺风,代我向老爷子问好!”祁同伟响亮地回应。
挂了电话,李为民将秘书叫了进来,仔细吩咐了一番。他将未来几天需要紧急处理的文件一一圈阅批示,将几个必须在年前召开的协调会议尽量压缩、提前,并要求各部门将年度总结和来年计划初稿在他离县前报送过来。他力求在离开前,将各项工作梳理顺畅,不留尾巴,确保试点工作在他短暂离岗期间也能平稳运行。
几天后,李为民踏上了北归的列车。车窗外是飞速后退的雪原,车厢内温暖如春。他靠在座椅上,微微闭上眼,脑海中却不自觉地回顾着这半年来的风风雨雨,思考着试点中依然存在的难点,以及下一步深化的方向。
京城,依旧是那座熟悉的四合院,只是比平日里更添了几分年节的喜庆。爷爷李太行看着风尘仆仆却目光愈发沉稳锐利的孙子,眼中满是藏不住的骄傲。没有过多的寒暄,老爷子直接切入正题:
“明天上午,跟我去南浔首长那儿一趟。”
李为民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总会来。他点了点头:“是,爷爷。”
第二天,雪后初霁,阳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李为民跟着爷爷,再次走进了那座简朴而意义非凡的院落。南巡老人穿着一件深色的中式棉袄,正坐在暖融融的客厅里看报,见到他们进来,放下报纸,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太行老大哥,为民,来了,快坐!外面冷吧?”老人招呼着,目光在李为民身上停留了片刻,赞许地点点头,“嗯,精气神更足了,看来在下面没有白历练。”
李为民恭敬地问好,然后在爷爷下首的沙发上端正坐下。
寒暄了几句家常后,南巡老人果然将话题引到了李为民的个人问题上,他笑着对李太行说:“老大哥啊,我可是把你交代的任务放在心上了。前几天碰巧遇到老宋,就是宋局,他家的那个小孙女,宋雨晴,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学经济的,人很聪明,也懂事。我看呐,跟为民倒是挺般配。找个时间,让两个年轻人见见面?”
李太行连忙笑着应和:“让首长您费心了!这孩子就是太投入工作,个人问题一直没着落,有您帮着张罗,那是他的福气!”
李为民坐在一旁,正斟酌着该如何回应这份突如其来的“安排”,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在基层调研时看到的某些场景——某些乡镇、部门在接待上级检查时,餐桌上的铺张浪费;一些干部巧立名目,用公款报销个人消费;公车接送子女上学、办私事的现象也时有耳闻……
这些现象,虽然在他主导的岩台县试点中通过加强审计和公开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他知道,这绝非个例,而是在更大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的痼疾。改革不仅仅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更需要构建清正廉洁、高效节约的政治生态。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
就在南巡老人和李太行笑着讨论安排见面细节的间隙,李为民深吸了一口气,抬起了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两位老人。
“首长,爷爷,”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打断了关于相亲的讨论,“感谢首长对我的关心和厚爱。个人问题,我一定认真考虑。只是……有另一件事,或者说另一类问题,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可能同样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从某种角度说,其危害不亚于经济领域的瓶颈。”
他随后将自己关于规范公款接待、公款消费、公车私用等问题的观察和忧虑,清晰而恳切地阐述了一遍,并简要介绍了在岩台县尝试推行的一些规范措施。
两位老人听完,对视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赞赏,也有凝重。他们没想到,在这个本该谈论家事的时刻,李为民会如此敏锐且大胆地提出这样一个尖锐而深刻的问题。
南巡老人缓缓开口,语气深沉:“为民啊,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及时,也很要害。”他没有立即表态支持或反对,而是陷入了思考。
李太行也神色严肃地看着孙子:“这件事,牵扯面广,影响深远,需要慎之又慎。”
南巡老人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这样吧,为民。你的这个思考,很有价值。但是,具体怎么界定?标准如何制定?监督如何落实?阻力会有多大?这些都需要非常周密的研究和考量。”他话锋一转,脸上又露出慈祥的笑容,“不过,今天咱们先不说这个。既然都安排好了,你就先按计划,去见见雨晴那孩子。这可是你爷爷和我的一片心意。至于刚才说的事,不着急,晚上回去再慢慢思考,理清思路,年后可以拿个初步的想法出来看看。”
李为民知道,这是两位老人给了他台阶,也给了他更充分的准备时间。他恭敬地点头:“是,首长,爷爷,我明白了。”
于是,当天下午,在京城一家格调雅致的茶馆里,李为民见到了宋雨晴。
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高领毛衣,外罩浅咖色大衣,气质温婉而知性,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更添几分书卷气。见到李为民,她落落大方地起身,微笑着伸出手:“李县长,你好,我是宋雨晴。”
“宋小姐,你好,叫我为民就好。”李为民与她轻轻一握,触感微凉。
初次见面,两人都稍显拘谨,但交谈起来却意外地顺畅。宋雨晴在国外主修发展经济学,对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基层实践很感兴趣,问了李为民不少关于岩台县试点的情况。李为民发现,她并非那种不谙世事的娇娇女,提问很有深度,对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解也颇为独到。
而宋雨晴也对这位年轻的县长印象深刻。他谈吐沉稳,思路清晰,没有某些官员的夸夸其谈,言语间充满了对基层情况的熟悉和对改革事业的投入。只是,她敏锐地察觉到,李为民眉宇间似乎萦绕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仿佛心中装着什么沉重的事情。
茶过两巡,宋雨晴放下茶杯,看着李为民,温和地问道:“为民同志,是不是工作上还有什么难题?我看你好像一直有些心事。”
李为民微微一愣,没想到她的观察如此细致。他犹豫了一下,觉得对方既然是学经济的,或许能提供不同的视角,便大致将下午与两位老人讨论的,关于规范公款消费等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阻力,简单地说了一下。他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和涉及层级,只是阐述了问题的普遍性和潜在的危害。
宋雨晴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等他说完,她思索片刻,才开口道:“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我在国外学习时,也关注过一些国家在公共财政透明度和行政成本控制方面的做法。比如,建立完善的预算公开和审计制度,利用信息技术让每一笔公务支出都可追溯,对超标消费进行严厉问责等等。当然,国情不同,不能照搬,但其中的一些理念,比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或许可以参考。”
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你之前在岩台推动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经济要发展,需要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作为保障。如果公共资源大量被无效消耗甚至滥用,不仅会拖累经济发展,更会侵蚀社会公平和政府公信力。”
李为民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宋雨晴的见解与他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她还提供了一些国际上的参考经验。两人就这个问题又深入讨论了一会儿,从理论到实践,从可能遇到的困难到潜在的突破口,越聊越觉得投机。
这次意外的“相亲”,没有风花雪月,却因为一场关于改革深层次问题的严肃讨论,让两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在思想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他们都觉得对方是可以交流、能够理解自己抱负的人。
分别时,两人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宋雨晴微笑着说:“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向李县长请教基层改革的经验。”
李为民也真诚回应:“宋小姐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下次交流。”
回家的路上,李为民的心绪有些复杂。一方面,对宋雨晴的印象颇好,这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女性;另一方面,规范公款消费等问题的沉重与紧迫感,再次萦绕心头。他知道,无论个人情感将如何发展,这项关乎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重大课题,他都必须深入思考,慎重建言。雪后的京城,寒风依旧,但李为民的心中,却燃起了一簇更加旺盛的火焰,既有对未来的隐约期待,更有对肩上重任的清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