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把老人机揣回兜里,手指在布料上蹭了两下,像是要擦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他站在街角,风吹得领口发凉,但没动。刚才那通电话不是结束,是引信点着了,只等火药桶炸。
他转身往单位走,步子不快,也没低头看路。经过小区门口的快递柜时,顺手取了个匿名包裹——林若晴昨天放的,没寄件人,编号是六三二。他没当场拆,夹在腋下就走。这种时候,任何停顿都可能被解读成心虚。
办公室门关上,他第一件事是拔掉路由器电源。绿萝摆在窗台边,叶子有点发黄,花盆底部那道裂缝他昨天就记下了。指甲抠进去,摸出一枚Sd卡,薄得像纸片。插进加密读卡器,屏幕亮起,文件夹名字是“山风”。
他点开第一个音频,耳机只塞进左耳。背景音确实是变电站的嗡鸣,低频震动似的,压着人耳膜。七秒后,王金强的声音冒出来:“审计报告必须卡在初审,别让陈岚那帮人碰。”
声音不大,但语气硬,像钉子敲进木头。
顾轩把这段剪出来,反复听三遍,确认没有杂音干扰。再用老电脑的音频工具做哈希校验,生成一串数字码,存进离线文档。这一步不能省——万一以后被人说“剪辑造假”,他能当场甩出原始指纹。
他盯着屏幕,脑子里过的是林若晴上次说的话:“光有证据不够,得让人听得进去。”
老百姓不关心什么审计流程、资金路径,他们只问一句:谁动了救命钱?
他拉开抽屉,翻出一份旧文件——台风当晚的应急值班记录。上面写着某安置点因电路故障断电六小时,期间一名孕妇早产,送医途中胎心一度停止。这事儿当时被压下去了,理由是“技术意外”。可顾轩知道,那个安置点的应急电源采购合同,正是王金强名下企业中标后迟迟未履约。
他抄起座机,拨了个号码。响了四声,接通。
“沙袋补上了,但雨还没停。”
电话那头沉默半秒,随即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明白。”林若晴声音压得很低,“标题想好了——《谁动了救命电?》。”
“你加个二维码。”顾轩说,“就放那段录音。别剪,原声,带校验码。”
“上级要是压稿呢?”
“那就发双平台,宣传口报一次,自媒体推一次。你不是认识‘民生观察’的张立吗?让他转发。”
“行。但我得有个由头——不能光靠录音。”
顾轩从抽屉里抽出一张照片,是昨晚在泵站拍的沙袋残堆,背景有块锈铁皮,上面印着“恒达应急物资”。“你去找三个被强拆的住户,让他们说说补偿款怎么被压的。再把这照片放进去,注明‘中标企业物资未到位’。”
“够了。”她顿了顿,“你真不怕他们反咬你?”
“我怕。”顾轩把耳机摘下来,放在手心滚了两圈,“但我更怕没人敢说。”
挂了电话,他没动。窗外有人在喊孩子回家吃饭,楼道里飘来油烟味。他盯着屏幕上的哈希码,忽然笑了下。
十年前他还是小科员,被人一句话就踢出项目组,连申诉都不敢。现在他手里攥着能掀桌的东西,反倒学会了等风来。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林若晴的朋友圈更新了。
标题鲜红:《谁动了救命电?——台风善后资金去向调查》。
正文不长,但字字带刺。从孕妇早产写到电源合同流标,从安置点漏雨写到中标企业“新远咨询”法人与副市长司机的亲属关系。文末附二维码,扫码可听七秒录音。
底下第一条评论是张立发的:“这录音要是真的,够喝一壶了。”
十五分钟后,本地论坛炸了。
有人扒出“新远咨询”成立才八个月,注册资本两百万,却拿下了八十万的“防洪预案编制”项目。
有人翻出王金强去年在慈善晚宴上说“每一分善款都经得起检验”,截图配文:“您管这叫经得起检验?”
更狠的是,一个匿名用户发了张表:《王金强近三年行程与刘庆航班重合记录》,整整十二条,最近一次是台风前夜,两人同时出现在终南山脚下的私人会所。
#王金强台风账本#
#谁动了救命电#
#应急款去哪了#
三个话题半小时内冲上本地热搜前十。有媒体开始转载,有博主剪辑短视频,配上悲情音乐和断电画面。
下午两点,市局官网发布简短回应:“已关注相关舆情,将依法依规核查。”
轻飘飘一句,没认也没否。
顾轩在办公室喝了口凉茶,手机放在桌角。微信工作群没人说话,但有人转发了那篇报道。王金强的秘书在群里发了个“?”
没人接。
他起身去茶水间,路过副局长办公室,门开着,里面没人。桌上摆着一份《舆情日报》,标题加粗:“关于‘应急电源事件’的网络发酵情况”。
他没停下,继续走。但心里清楚——那边已经开始慌了。
三点二十分,林若晴来电。
“三个住户的视频传了。”她声音有点喘,“一个在哭,说补偿款被压了三年,孩子上学都借债。另一个放了拆迁协议,红笔圈着‘实际到账不足合同一半’。第三个……是你之前给的沙袋照片,他认出来了,说那批物资本该发到他们村。”
“播放量?”
“单条破五十万,合集被推上同城热榜。”
“王金强呢?”
“还没露面。但他办公室从中午起就没断过人,保安说刘庆的车刚进去,十分钟就出来了。”
顾轩靠在窗边,看着楼下那辆黑色奔驰驶出大院。车窗 tinted,看不清里面,但副驾位置,隐约有个穿唐装的后脑勺——刘庆的习惯,从来不坐主驾。
他回工位,打开匿名论坛,发了个新帖:
“有人查过‘新远咨询’的会计事务所吗?和‘恒达地产’是同一家。”
附图是两家公司年报的审计单位栏,名字一模一样。
发完,他没刷新,直接关机。
五点四十分,他收拾包准备走。手机震了一下,是林若晴的消息:
“省报记者问我要录音原始文件。”
他回:“给。”
“不怕他们查来源?”
“查不到。”他敲字,“哈希码对得上就行。真相反正藏不住,怕的是没人敢发。”
他走出办公楼,天还没黑透,街灯一盏盏亮起来。路过一家便利店,他进去买了瓶水。收银台边的电视正播晚间新闻,画面切到台风安置点,记者站在漏雨的帐篷前,说:“据部分居民反映,应急物资至今未完全到位……”
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水有点凉,顺着喉咙下去,像把刀。
手机又震。
是陈岚的暗码短信,只有四个字:
“火势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