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靖渊忙不迭的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开口说道:“乖孙女,咱们快回家,得赶紧通知刘启铭来买鱼吧!”
白靖渊拉着白青青的小手,快步往家里走去,他心里已经盘算起,后续的事,今天的鱼不少,单靠自己肯定捉不完,恐怕得雇两个人来搭把手。
毕竟五个孙子要上私塾,三儿子白青松要管酱油作坊,根本离不开人;
大儿子白青山,二儿子白青峰,还要管着腐竹生意,个个都忙的脚不沾地。
白靖渊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愁之色,叹着气说道:“青青,家里人都忙的团团转,看来只能雇两个人来捉鱼。”
一听这话,白青青立刻接话:“爷爷,酱油作坊有不少人,随便叫两个人去稻田,帮忙捉鱼就行,不用另外花银子雇人,作坊那边肯定能忙得过来。”
听了这一番话,白靖渊连连点头,脸上的愁容散了些,笑着夸赞道:“还是我家青青既聪明,又懂事,这是好主意,等一会儿回去,我就跟你爹爹说,让他从酱油作坊叫两个人来,肯定够了,你怎么那么聪明懂事,你真是咱们家的福星。”
听着白靖渊一连串的夸赞,白青青小脸蛋悄悄泛红,她心里忍不住嘀咕着,爷爷说的话,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随口提了一个小建议,被他夸成了有多大本事的人。
天刚蒙蒙亮,古槐村的晨雾,没有散尽,“白家要捉鱼,卖鱼”的消息,像是长了腿一样,传遍了整个古槐村。
村民们顾不上吃早饭,都往白家稻田跑去,生怕去晚了,挤不进最前面看热闹。
稻田也更加热闹,围着的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堵的水泄不通,都探头往稻田里瞧,透着一股子急切劲儿,恨不得直接跳进稻田里,帮着一起捉鱼。
白青青刚跑到田埂边,看着乌泱泱的人群,顿时停下脚步,眼睛睁的溜圆,忍不住咋舌感叹着:“哎呀呀,怎么有这么多人,我还以为我起的早,肯定是第一个到。”
白青青望着田埂边,站着这么多人,心也提了起来,她踮起脚尖,往人群里一瞧,被密密麻麻的人,挡的严严实实。
白青青心里既焦急,又慌张,这怎么挤进去,要是一直堵在外面,一会儿捉鱼热火朝天的景象,岂不是看不着了。
朱大牛双手抱在胸前,从鼻子里不屑的冷哼一声,下巴微微抬起,带着一点“你还是孩子”的得意,不满的冲着白青青说道:“你这也叫早,我天不亮就来了,比你早足足一个时辰,照样被堵在这里,连稻田都看不着。”
朱大牛越想越后悔,他明明天不亮,就爬起来,连到都顾不上吃,就往稻田跑来,没想到还是被挤在外面。
朱大牛小声嘀咕着:“早知道昨晚,就应该早点睡。”
朱大牛甚至冒出一个念头,下次再有这种事,干脆下半夜,就来田埂边守着,定要占一个最前面的好位置。
今天来白家稻田的村民们,都有同一个想法,不光是来看热闹,更想看看这稻田养鱼,到底是怎么回事,盼着明年,自家也跟着一起稻田养鱼。
村民们挤在田埂边,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水田里的水稻,就想知道这一小片稻田里,到底能有多少鱼,好心里有个底。
稻田里的水稻,长得密不透风,鱼又藏在水稻下,偶尔只是翻个水花,压根看不真切,村民们都瞅了半天,也只能看个大概,急得不少人直搓手。
福顺往人群前凑了凑,清了清嗓子,扯着嗓子大喊一声,“大伙儿快让一让,白家的人来啦,马上要下稻田捉鱼,赶紧让出一条小路,别挡着人家干活。”
福顺一边大喊着,一边伸出胳膊,往两边划拉,帮着疏通人群,生怕耽误了捉鱼的时辰。
听到福顺的大喊声,看热闹的村民们立刻动起来,你往我这边挤挤,我往你那边挪挪,时不时传出两声,“哎呦”的轻呼,总算勉强让出一条窄窄的小路来。
那小路只能容纳一两个人并排走,村民们不舍得往后退,都扒着旁边人的肩膀,眼睛直勾勾盯着稻田,生怕错过捉鱼的热闹景象。
白青青看着眼前,挤得密不透风的人群,她心里直打退堂鼓,压根没有料到,会来这么多人,此刻恨不得转身,往家里跑去。
今天是稻田养鱼,收成的日子,白青青咬牙勉强压下离开的念头,只是周围人挤人,汗臭味,泥土味,混在一起,让她忍不住眉头微微蹙起,只觉得浑身不自在。
白靖渊望着田埂边,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们,着实愣了愣神,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热情,耳边全是七嘴八舌的问话,让他有一些应接不暇,连呼吸都停顿一下。
白靖渊清了清嗓子,尽量提高声音大喊:“麻烦大家站远一点,我们这就放水捉鱼,要是有感兴趣的村民,能过来搭把手,咱们一起捉鱼。”
白靖渊望着田埂边,乌泱泱的人群,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他心里早有了盘算,捉鱼的事,压根不用愁。
白靖渊心里清楚,村民们的心思,他们多半有两个想法,一是来看热闹,想瞧瞧稻田里,到底能捉多少斤鱼;
二是想学一下怎么稻田养鱼,村民们盼着明年自家也能试一试。
这会儿让村民们帮忙,既能近距离看鱼有多大,又能跟白家人套近乎,他们非常愿意。
村民们都非常热心,一群人凑在一起干活,比自己单独忙活强,这种“搭把手,还能长见识”的事,没有人会推辞。
再看眼下的场面,人多是最大的便利,先前准备叫酱油作坊两个人来,是要忙到正午时分,现在有这么多现成的帮手。
有人帮忙开闸放水,有人帮忙捉鱼,有人能把鱼运到田埂边,各司其职,比自家人单打独斗强。
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帮忙,就欠下人情,在村里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地方,今日受过这一份“一起干活”的情分,他们自然多照应一下。
大伙儿一起把鱼捉上来,看着木桶里满满当当的鱼,这一份热闹,也让村民们相信稻田养鱼能成,以后自家再想多种,也少一些闲言碎语。
这么一想,白靖渊心里更加踏实,他甚至觉得刚才那一点“人太多,有一点吃不消”的念头,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么多热心人在,捉鱼这件事,简直手到擒来。
赵德顺往前凑了凑,脸上瞬间堆起讨好的笑容,不等白靖渊应声,就抢先开口:“白老爷子,我力气大,今天指定帮你捉鱼,保准没有一条漏网之鱼。”
福顺也往前挤了挤,声音洪亮的接话:“白老爷子,您放心,有这么多人帮忙,就算一人捉两条鱼,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鱼全都捉完,保准不耽误事。”
白靖渊冲着众人拱手,连声道谢:“多谢大伙儿肯搭把手,这一份情,白家记着。”
说罢,白靖渊招呼人打开田埂边的水闸,水顺着缺口缓缓流出。
另一边有不少村民,凑到白青青面前,争先恐后地跟她打招呼。有好些陌生面孔,她都不认识。
白青青机灵的扬起笑脸,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的叫着。
听的村民们个个眉开眼笑,原本热火朝天的热闹里,倒多了几分亲近的暖意。
这一片不大的稻田,白青青特意跟家人要的,眼看就要收割水稻时节,稻穗沉甸甸垂着头。
稻田里本就没有多少水,水闸一开,清浅的水流,顺着缺口,哗啦哗啦流走。
不等众人议论几句,水已经流干了,湿润的泥土露出来,偶尔能看见水稻根下,闪过一丝鱼的身影。
下稻田捉鱼的人,早已按耐不住,有的人挽起裤脚,有的人干脆脱了鞋,踩着软泥,往稻田里走去。
尤其是一群年轻小伙子,个个撸起袖子,摩拳擦掌,他们眼睛盯着,稻田里的动静,连呼吸都比旁人急一些,就盼着先捉一条大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