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拉——”
一声轻微的布料破裂声,在万籁俱寂的藏书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杜晓苏的注意力刚从那张神秘的信件上移开,闻声低头,只见怀里的排骨那毛茸茸的爪子不偏不倚勾住了木盒内衬的红色丝绒底布,轻轻一扯,竟扯开了一道小口子。
“哎呀,排骨,你这个小破坏王!”杜晓苏轻呼,赶紧握住猫咪那只“罪魁祸首”的爪子,防止它继续搞破坏。
她小心翼翼地将猫爪挪开,检查被扯坏的地方。
破损的丝绒布下,似乎隐约藏着什么。
心下一动,她用手指轻轻揭开那层松动的衬底。
果然,底下静静地躺着一张边缘泛黄的黑白照片。
杜晓苏屏住呼吸,将照片取了出来。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西装马甲、白衬衣的年轻男子,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极其俊秀,眉宇间既有书卷气的温雅,又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英气。
背景是风格古朴的校园建筑,照片底部,一行钢笔字清晰有力:邵振轩于东京帝国大学留念。
“邵振轩?”杜晓苏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心头疑云骤起,“难道……这就是信里提到的邵骆钧先生的儿子?那位在东瀛求学的邵家公子?”
她仔细端详着照片中的青年,越看,越觉得那眉眼轮廓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像隔着时光迷雾窥见一个依稀的倒影。
就在这时,怀里的排骨似乎对这张旧照片也产生了兴趣,用它那只刚刚“立功”的爪子,轻轻扒拉杜晓苏的衣襟,软软地“喵呜”了几声。
杜晓苏下意识地低头看看猫,又看看照片。
排骨那双绿宝石般的猫眼,此刻正一眨不眨地注视着照片上的青年,甚至又“喵”了几声,那语调神态,竟像极了它平时对着雷宇峥撒娇时的模样!
这个发现如同电光石火,瞬间照亮了杜晓苏的思绪!
“我说怎么如此眼熟!”她豁然开朗,目光再次聚焦照片,“这眉眼,这轮廓……跟宇峥,还有振嵘,竟有七八分相似!邵振轩……邵……”
一个念头迅速成形。
她抱紧排骨,对着这只仿佛通灵性的猫咪低声絮语:“排骨,你说这个邵振轩……会不会是宇峥家的亲戚啊?宇峥的姥爷就姓邵,振嵘也是跟着他们母亲姓邵的。难道……这是邵家的一位祖辈?”
这个可能性让她的心跳不禁漏跳了一拍。她立刻拿出手机,调整到适合拍摄旧照的模式,将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清晰地拍了下来,心里打定主意:“回头一定要找机会问问宇峥,他或许知道些什么。”
将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尽量恢复丝绒衬底的原貌(虽然破了道口子,但位置未变),杜晓苏按捺住有些激荡的心情,继续翻阅那本线装书册。
第二页的内容不再是信件,而是一段个人日记的摘抄,笔迹与之前的信笺相同,属于那位谢煜诚先生。
日记记录了他在京都几座古寺的见闻,重点描述了一些他发现的神秘符文。
他仔细临摹了这些符文,并在旁边做了标注。
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标注文字既非流畅的行草,也非工整的楷书,笔画瘦硬,结构古拙,竟隐隐透着殷商甲骨文的风骨!
“用甲骨文标注日本寺院的符文?”杜晓苏蹙起秀眉,感觉其中的关联愈发诡异离奇。
谢煜诚和邵骆钧,他们当年究竟在追寻什么?这些符文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她耐着性子往下读。第三页,日记的内容更加惊心动魄。谢煜诚写到,他与一位“有军方背景的友人”同往某寺祈福,正是在那里,他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紧接着,他明确写出了“他们”的身份——黑龙会!
杜晓苏的心猛地一沉。
黑龙会!这个在历史记载和谍战故事中声名狼藉的组织,是日本军国主义时代重要的间谍机构。
谢煜诚用了“他们”这个代词,语气间似乎并非全然意外或恐惧,反倒像是一种确认般的记述,这隐隐暗示着他与黑龙会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认知,甚至……他本身就在暗中观察或接触这个组织?
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知欲达到了顶点。
杜晓苏完全沉浸在这本薄薄书册所揭示的迷雾之中。
谢煜诚的日记断断续续,信息支离破碎,却指向一个远比单纯家族历史更为宏大、更为幽深的秘密网络。这张网,似乎将上古文明、神秘符号、二战前的国际谍影,以及可能涉及邵、杜两家先辈的往事,都紧密地编织在了一起。
正当她全神贯注,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更多线索时,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是尤佳期发来的微信语音通话。
杜晓苏立刻接起,听筒里传来尤佳期激动得有些发颤的声音:“晓苏!你刚才发给我的那些照片!我的天!这些资料真的都是在你们家藏书室发现的吗?”
“佳期?这么晚了你还没休息?是不是吵到你了?”杜晓苏这才想起新加坡和美国的时差。
“没有!我正好在整理一些文献!晓苏,你发来的这些可不是普通的老物件!尤其是那几张羊皮卷和佛像细节图,这很可能是关于哈拉帕文明的一手珍贵资料!学界寻觅多年的线索,竟然在你家出现了!”尤佳期的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兴奋。
“哈拉帕文明?古印度河流域的那个?”杜晓苏虽然考古知识不如好友专业,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对!更关键的是,你看那尊观音像……现在看来,可能并非简单的观音像。上面的铭文,我初步辨认,提到了‘伟大的德瓦卡国王敬献给天神的礼物’!”
“德瓦卡?”杜晓苏讶异,“是《摩诃婆罗多》里记载的黑天神克里希那的王国,那个传说中沉入海洋的神秘城市德瓦卡?”
“没错!晓苏,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巴黎求学时,莫德尔教授曾和我们小组深入探讨过哈拉帕文明与印度史诗之间的潜在联系!”尤佳期提醒道。
“我记得!”杜晓苏的记忆被唤醒,“那时我还特意去重读了《摩诃婆罗多》,和你讨论说,这部史诗宏大的叙事背后,总觉得充满了各种矛盾,仿佛是用神话掩盖某个失落的历史真相。”
“是啊!现在看来,我们的直觉或许没错!你们家这尊佛像,如果铭文解读无误,它很可能就来自那个传说中的德瓦卡!这绝对是震惊学界的发现!你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是从什么渠道收藏到这些的?太不可思议了!”尤佳期的激动情绪也感染了杜晓苏。
“佳期,”杜晓苏深吸一口气,决定分享更多发现,“我这边……还找到些别的资料。我记得你大学时是不是深入研究过二战时期德国神秘学思潮的论文?”
“对,怎么了?难道你还发现了二战时期的资料?跟纳粹神秘学有关?”尤佳期敏锐地捕捉到重点。
“嗯……不完全是德国的。是……关于日本黑龙会的。而且,里面的说法非常……离奇。”杜晓苏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尽管藏书室里只有她和呼呼大睡的排骨。
她简要将木盒中书册里,谢煜诚日记提到的关于黑龙会并非单纯间谍机构,而是与上古“十二巫”有关,以及他们在日本寻找“圣杯”,提及“第七末世,水火之子持哲石”等晦涩内容,转述给了尤佳期。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尤佳期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圣杯?是我们理解的那个圣杯吗?还有,‘水火之子持哲石’……‘哲石’是指哲人之石?这是典型的炼金术语言!圣杯传说和炼金术……竟然和远东的黑龙会扯上了关系?这太令人震惊了!”
“我也觉得心惊肉跳,”杜晓苏坦言,“根据谢煜诚的记录,他和邵骆钧先生,似乎都牵涉一个叫‘建木’的体系,他们在日本的活动,目标可能直指这些传说中的圣物。但信息太碎片化了。”
“炼金术中的哲人之石确实常被认为与圣杯的终极奥秘相关联,这方面……我在美国或许能查到一些更冷僻的文献。”尤佳期恢复了研究者的冷静,“晓苏,这件事牵扯可能极深。这些新线索,我们先不要轻易外传,包括阿诺。等我系统查证一下再说。”
“我明白,佳期。你自己查询时也要多加小心。”杜晓苏不放心地叮嘱。
“放心,我有分寸。那我先去几个古文献的特殊数据库看看。你那边也当心,保护好资料。”尤佳期行事干脆,说完便结束了通话。
与好友的通话让杜晓苏的思绪更加纷乱,却也更加清晰。
她意识到,自己无意中触碰到的,可能是一个横跨东西方、贯穿远古与近现代的巨大谜团。
她定了定神,看着在一旁佛像莲花座上蜷成毛球、睡得正香的排骨,小家伙无忧无虑的样子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她轻叹一声,再次拿起手机,将书册中那些古怪文字、甲骨文标记以及奇异符咒,一页页仔细拍摄下来。
做完这一切,她才注意到时间,不知不觉已在藏书室待了两个多小时。
令她略感意外的是,平日里若她离开稍久便会发信息询问的雷宇峥,这次竟罕见地毫无动静。
“看来,‘考核’还在紧张进行中呢……”杜晓苏心下了然,唇角不由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她能想象到,此刻的客厅里,定然是另一番“刀光剑影”却又温情涌动的景象。
与此同时,杜家客厅偏厅。
雷宇峥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与杜爷爷对弈。
紫檀木棋盘上,黑白子纠缠厮杀,局势胶着。
童年时,他和弟弟振嵘尚小,姥爷便坚持让他拜师学习围棋。
那时他只觉得打谱计算枯燥辛苦,不甚明了长辈深意。姥爷曾摸着他的头说:“涛儿(大哥雷宇涛)性子稳,嵘儿(邵振嵘)性恬淡,唯有你,性子粗粝刚硬,需借围棋磨砺心性。”
往日懵懂,只知遵从。
如今面对杜爷爷这般棋道高手,他才深切体会到姥爷的良苦用心。
若非幼年打下的根基,此刻恐怕早已溃不成军。
杜爷爷的棋风,恍若棋圣吴清源,轻灵飘逸间暗藏玄机,布局深远,虚虚实实,令人难以捉摸。
雷宇峥则凭借扎实功底和敏锐判断,在弃取之间力求稳住阵脚。
棋至中盘,压力渐增。
杜爷爷的攻势如水银泻地。
一番长考后,雷宇峥发现一处看似可弃子争先、甚至可能扭转局面的机会,但他凝视棋盘良久,最终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看似亏损的路径。
又经十几手交锋,棋盘渐满。
雷宇峥仔细点目后,将手中黑子放回棋盒,姿态恭谨:“爷爷,我输了。心服口服。”
杜爷爷抚须微笑,眼中赞赏与探究并存:“孩子,‘棋之愚形,向为奕者所忌’。你这盘棋下得已是极好,韧性十足。不过,方才明明有机会弃子争先,为何最终放弃了?”
雷宇峥迎上杜爷爷的目光,坦诚道:“爷爷指点的是。弃子本是求活妙手。但方才那处,我计算后认为,若弃,虽得一时喘息,然全局已薄,后续难以为继。与其弃子求生而终难免败,不如坚持到底,即便输了,也求个堂堂正正。爷爷棋艺高超,宇峥输得明白。正所谓‘弃无可弃,不如不弃’。”
杜爷爷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朗声大笑:“哈哈!好!好一个‘弃无可弃,不如不弃’!好孩子,你是真懂棋,也懂其中之道了!我家晓苏啊,性子活泛坐不住,总说将来AI下棋都能赢人,学它何用。我告诉她,学棋不为争胜,是为体悟其中‘道’之所在。棋风如人品性,当如水随形,无为而无不为。这世间万事,亦如棋局,是一串串妙手、本手和愚形缀起的因果之网,众生往往困顿其中,难得静心悟道之时啊!”
雷宇峥静静聆听这番富含哲理的教诲,心头被一股久违的暖流包裹。
这种被智慧长者谆谆教导的感觉,自姥爷和围棋师父相继离世后,他已许久未曾体会。
看着杜爷爷慈祥睿智的面容,瞥一眼旁边茶座上始终含笑关注的杜奶奶和杜爸杜妈,再想到那个不知在何处“探险”、总能带给他惊喜和温暖的晓苏,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和幸福感充盈心间。
“得遇晓苏,融入此家,方知人生棋局亦可温暖如斯。先前种种孤寂磨砺,仿佛都是为了此刻的圆满。” 他心底柔软处被轻轻触动,目光不自觉地投向窗外的方向,嘴角扬起一抹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弧度。
眼前的棋局已终,而另一盘关乎一生幸福、有她同在的更大的棋,正缓缓展开明朗的画卷。
有晓苏在侧,有家如此,未来纵有风雨,亦是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