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帆仔细端详着陈厂长让人送来的三把唐横刀样品,手指轻轻拂过刀身,感受着不同工艺带来的细微差异。
入门级的刀,钢色均匀,刃线笔直,虽然是机器压胚,但覆土烧刃的痕迹清晰,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实用器的扎实感。
中端精品那把,凑近了能看到隐约的折叠锻打纹,木鞘包裹着鲨鱼皮,手感温润,细节处更显匠心。
最吸引他的是那把高端定制款,刀身是优雅的直线,采用复杂的包钢工艺,软铁为芯,高碳钢为刃,结合处的花纹如流云般自然流畅,华丽中暗藏锋芒。仅仅是样品,已能窥见现代工艺结合传统技法后,所能达到的精良水准。
“陈厂长,贵厂的工艺确实扎实,不同档次的特点都很鲜明。”叶云帆放下刀,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接下来的商务谈判环节,叶云帆展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符的老练。他与陈厂长就价格、数量、交货周期、质量标准等细节进行了多轮磋商。叶云帆对市场行情显然做过功课,砍价时有理有据;陈厂长则是经验丰富的生意人,既想拿下订单,也要保证利润。
双方你来我往,最终敲定了所有细节:
入门级实用唐横刀,定价每把1500元人民币,订购2000把;
中端精品级唐横刀,定价每把5500元人民币,订购100把;
高端珍藏级唐横刀,定价每把9800元人民币,订购10把。
订单总金额为:1500 * 2000 + 5500 * 100 + 9800 * 10 = 3,000,000 + 550,000 + 98,000 = 3,648,000元人民币。
叶云帆之所以这样采购,入门级是给普通士兵的,中端的是配给军官的。而高端的则是要送给李世民和李承乾的。
价格数量谈妥,最关键也最敏感的问题摆上了桌面——开刃。按照国内对工艺品的严格管理规定,这类刀剑原则上是不允许开刃的。
陈厂长面露难色,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叶总,不瞒您说,这个开刃的要求……实在是让我们为难。政策红线摆在那里,开了刃,性质就变了,风险太大,厂里担不起这个责任。”
叶云帆对此早有准备,他神色坦然,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而肯定:“陈厂长,您的顾虑我完全理解,也非常尊重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我可以向您郑重保证并提供完备的文件支持:这批刀剑的所有采购和流通环节,都将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它们会通过我名下的‘超时空商贸公司’正式报关,以‘高端工艺收藏品’的名义,合法出口至澳大利亚的‘不落伟业公司’,最终客户是国外有资质的收藏机构和历史爱好者团体,有完整的最终进出口证明。我保证,这批货物绝不会进入国内市场流通。
而且,开刃是海外客户的硬性要求,他们认为未开刃的刀剑缺乏收藏和研究的核心价值。所有出口报关、海关监管流程都会透明进行,我可以提供这两家公司的全套资质证明、进出口权文件以及详细的采购合同供您备案核查。”
叶云帆的条理清晰、对正规流程的熟悉以及愿意提供完备文件的坦诚态度,逐渐打消了陈厂长的疑虑。
在反复确认了出口路径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并审阅了叶云帆提供的公司资质副本后,陈厂长最终权衡利弊,点头同意:“既然叶总保证手续齐全、出口路径清晰,那……好吧。我们厂可以承接这批订单,并按照要求进行专业开刃。但我们必须签署补充协议,明确约定所有产品必须完成出口手续,责任由贵公司承担。”
“这是自然,一切按规矩办。”叶云帆爽快答应。他心里清楚,这批开了刃的刀,最终的目的地是大唐,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流程,是他最好的“天然掩护”。
所有细节落定,接下来的执行层面叶云帆便不再亲自插手。他分别给在澳大利亚的“不落伟业”公司负责人丹尼尔,和在金陵的“超时空商贸”公司经理孙铭打了电话,言简意赅地布置任务:由“不落伟业”向“超时空商贸”下达跨境采购订单;“超时空商贸”据此与“金陵古兵工艺铸造厂”签订采购合同并支付定金。
后续的合同跟进、生产质量监控、物流安排、出口报关等所有具体事务,均由两位职业经理人全权负责对接处理。
这种现代公司化的运作模式,权责清晰,高效规范。叶云帆作为最终业主和决策者,只需要在货款的支付确认及授权,货物全部生产完毕、准备启运前,进行最终的成品验收即可。这让他能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核心的战略层面。
办妥了刀具采购这件大事,叶云帆心情轻松了不少。他驾驶着自己那辆灵巧的迷你电动汽车,离开了位于城郊工业区的铸造厂,返回市区。
车子驶入紫金小区地下车库,叶云帆习惯性地瞥了一眼小区门口的快递驿站,想起自己还有几个网购的包裹到了。他停好车,顺便走进驿站,根据取件码找到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纸箱。
里面是他前几天精心挑选的、准备用于“跨时空贸易”试水的第一批物资——一批工艺精美的玻璃制品。
抱着纸箱回到家,叶云帆颇有仪式感地拆开包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包色彩斑斓的玻璃珠,每颗都有比拇指大一倍,质地晶莹剔透,颜色饱和鲜艳,在客厅灯光下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总共一百颗,分装在透明的塑料收纳盒中。
接着是更让他惊叹的十个水晶立方体摆件,每个立方体内部都用精准的激光内雕技术,塑造出立体的三维图像:有关羽持青龙偃月刀的英武形象,有玲珑宝塔的精细结构,还有麒麟、貔貅等中国传统瑞兽的生动造型,无不栩栩如生,细节刻画极为精细。
叶云帆拿起一个内雕关羽像的水晶立方,对着灯光缓缓转动,人物的衣袂、胡须仿佛都在随风飘动,眼神锐利传神。
他心中暗喜,这等借助现代激光技术实现的、近乎鬼斧神工的工艺,放在现代社会或许只是寻常工艺品,但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尤其是那些常年奔波于丝绸之路、见多识广的胡商来说,这绝对是前所未见、足以让他们震惊不已、心甘情愿掏出大量真金白银乃至奇珍异宝来交换的“天工之作”。
这趟以玻璃珠和小摆件作为敲门砖的贸易试水,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