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幸福的烦恼,根本掩盖不了朝堂紧张的局势。说是紧张,其实也就是李承乾的得力干将杜荷凯旋而归,不仅完成了在关中推广新式记账法的工作,还改革了地方税制,推动了整个户部的财务改革。
李世民一直以来,不是不想给杜荷委以重任,只是他太年轻,怕他风头太盛,遭人妒忌,所以一直都是保护性打压。可是这次杜荷的功绩没有那么简单,根本掩盖不了。
新的记账法,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贪墨之风;改革地方税制的同时,直接肢解了各地的士绅集团,强迫他们重组,变相削弱了地方土地兼并的速度。在这两项举措推动下,户部的财务改革彻底完成,让户部有了更多的收入。
就这成效,李世民想压也压不住。户部为了业绩,硬是把杜荷推了出来,让他这个毛头小子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不到二十岁的杜荷,直接成为了五品的户部支度司郎中,统领整个支度司。
别人梦寐以求的高位,对于杜荷来说,多少有点灾难的感觉。因为他现在官居五品,需要每日早朝了。
一大早,杜如晦看着昏昏欲睡的儿子,实在不知道能说什么。说杜荷懒散,他开不了口——能在短短几个月完成这么多事情,绝对不是吊儿郎当就行的,一定是拼了命的勤勉,才换来了这个局面和成就。
“荷儿,打起精神,陛下要来了。”杜如晦推了推快要睡着的杜荷。
杜荷强打精神,站直了身体。
很快,李世民已经端坐龙椅,朝会开始了。
李世民扫视整个朝堂,直接把目光锁定在杜荷身上,心里感慨:真年轻啊。官员父子同朝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儿子能这么年轻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看看站在最前面的杜如晦,又扫了一眼最后面的杜荷,觉得既然是父子,还是放在一起吧,老一辈还能指导一下小辈。
“杜荷,来殿前。”李世民招呼杜荷。
杜荷赶紧上前,当他走到杜如晦身边时,李世民突然喊道:
“就站那里。”
杜荷侧头,正好和父亲对视,吓了一跳——他觉得这真的不是一个好安排。
李世民本以为自己能看到父子同框,但打眼一扫,眼皮就是一跳——他看见的不是并排站着的杜家父子,而是一前一后,太子一党。此刻,杜荷正站在李承乾的后面。
李世民再仔细一看,李承乾这个太子的左边站着魏王李泰,右边站着还没有离京的蜀王李恪。
虽然今天太子阵营只多了杜荷一人,但直觉告诉他——李承乾等的就是这个人。今日“太子监国”一事,恐怕就要有着落了。
虽然李承乾之前说,想要用从朝臣中剥离权力的方法,解决太子监国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这实在太难。各个世家显然不会再给皇室第二次收割朝堂权力的机会。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应该搞点事情,弄点政绩或者战功,然后以功绩为筹码,换取权力。虽然机会渺茫,但好在也是个办法。
只是李承乾似乎有些怂——出兵吐谷浑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却一点儿上战场、争取战功的想法都没有。李世民甚至在朝堂上怂恿过,可李承乾根本不接这个茬,简直就是个怂包。
但是今天早朝的事态发展,却超出了李世民的想象。作为一个斗争经验极其丰富的皇帝,他只想说:太子这是在找死。
因为李承乾竟然提出了一个离谱的建议——让李世民亲征吐谷浑。
虽然说皇帝亲征、太子监国是传统,但这也太明显了。历朝历代的太子,就算再心急,也没人敢这么干。
李世民无语至极。亲征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国中无将,才需要天子亲征;可如今大唐兵多将广,根本不需要他上战场。就算他真想亲征,估计满朝文武也不会同意。
李世民都懒得理会李承乾的奏请——这根本不用管,很快自然会有朝臣出面驳回。
可在有人驳回之前,李承乾一派的人自然要先摇旗呐喊一番。
首先,蜀王李恪直接上前,陈述了“天子亲征的十条好处”。
接着,魏王李泰也有模有样地提出了“天子亲征破敌十策”。
李世民听完这两套说辞,只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太敷衍!显然是没用心。就这还想在朝堂上掀起风浪?这不是开玩笑吗?
刚回长安的杜荷,对现在的情况有些懵。他碰了碰身边的父亲,用眼神询问:“这是什么情况?”
杜如晦张嘴,却没有出声。杜荷却从父亲口型中读出了两个字——“监国”。
杜荷一下子精神了,站得笔直,两眼放光。
这个举动把杜如晦吓了一跳——原来之前那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啊!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也看到了杜荷的变化,心中升起了一丝期待——以为杜荷又要上演力抗整个朝堂的戏码。
这种热血桥段,是个男人都难以抵抗,李世民也不例外。虽然他心里明白杜荷多半没戏,但一点儿也不妨碍他的期待。
然而李世民没等到杜荷开口,等来的却是朝堂上众多大臣对“天子亲征”的反对声。
这种结果早在李世民预料之中,他并不惊讶,只是觉得可惜——这些人一开口,杜荷就没机会再说什么了。
此刻虽然反对声不少,但李承乾几人却异常淡定,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些反对。
很快,李世民就发现了异常。反对声确实不少,一个个都站出来驳斥太子一派,但还有不少重臣始终没有表态。
这种时候不表态,就代表了支持李承乾啊!
果然,等反对声过去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礼部侍郎杨师道。
“陛下,臣以为,天子从容出征,方显我大唐国威。”
接着,弘农杨氏、荥阳郑氏的官员陆续出列,纷纷为李承乾站台,其中也不乏寒门出身的官员支持天子亲征。
这一刻,不仅李世民震惊,朝堂上诸多重臣也齐齐看向那一脸自信的太子李承乾。
——太子党,终于有了上桌掰手腕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