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于这帮孩子折腾出的事情,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在他看来,眼下只是暂时的局面。早晚这些世家为了巨大的利益,就算放弃长安周边的产业,也并非不可能。
但这一次,李世民对秦川的影响力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李承乾不常在秦家庄待着,行事还比较正常,朝堂斗争也仅限于普通的结党经营、培植势力。可再看李泰和太子妃他们,几乎和秦川一个路子——怎么离谱怎么来。
李世民不敢想象,以后自己的孩子若都变得像秦川那样离谱不省心,到时候该怎么办?
一想到这,他就头疼。越想越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在御书房里,他不知不觉开始转圈踱步。
长孙皇后来到御书房时,见到的正是不断踱步的李世民。夫妻多年,她一看便知,李世民这是有些焦虑了。
长孙皇后赶紧扶着李世民找地方坐下:“陛下这是又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坐在凳子上,用双手环住长孙皇后的腰,把头贴在她腹部,轻轻蹭了蹭。
长孙皇后抚摸着他的头,问道:“这又是谁让陛下忧心了?”
“观音婢,朕觉得自己老了。”李世民又往长孙皇后身上蹭了蹭。
“陛下说的哪里话,您如今正是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会说起这样的话?”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是不是该让父皇把大安宫腾出来了?”
长孙皇后没听懂:“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为何要让父皇腾出大安宫?”
李世民放开环抱长孙皇后的手,坐直了身子。
“看承乾现在这气势,只要促成朕亲征,他一旦监国,定然会借机重整朝堂。到时候最好的结果是朕被架空,要是承乾再狠一点,我说不定也会变成太上皇。”李世民忧心忡忡地说道。
长孙皇后一听,直接推了李世民一下,知道他这是又开始不着调、胡说八道了。
“李二,还太上皇?还架空?你想多了,估计你连这机会都没有。”说着,长孙皇后拿出一份自己誊抄的手卷,直接拍在桌上。
李世民一看这东西,没有直接去拿,反而一脸纠结地看向长孙皇后。
“这……这是兕子最近写的吗?”
长孙皇后点点头:“嗯,昨天兕子去国子监的时候,我去她书房看见的,就誊抄回来了。陛下看看吧,非常有想法。”
李世民并不想看。自从发现晋阳公主整理战册以后,夫妻二人对此非常重视,隔三差五就会去悄悄查看。这一下可发现了大秘密——晋阳公主简直是李承乾的超级谋士。她可不只是写写战册那么简单。
许多事关李承乾的决策,很可能都是从晋阳公主的书房里出去的。晋阳公主对每一件要处理的事,给出的可不止上中下三策,至少都会提出七八种方案。这些方案都不简单,每一个都包含从头到尾的详细流程,最后还会评估成功的可能性。
尽管在李世民眼中,这些多少还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他也从李承乾的行事中看出了一些端倪——这些方案确实在被选择性地、有序地执行。
李世民拿起手卷,还是没打开,又问了一句:“这是最后一册吗?”
长孙皇后摇摇头:“最后一册已经出来了,但你我也不懂那个密文,我就没抄。”
李世民叹了口气。每一套方案最后都附有一本密文,他认为那就是最终方案,因为每一本密文评估的成功率都是最高的。但那是密文,主人不解释,他根本不可能猜透。李世民夫妇不愿承认自己是偷看,因此也没法直接去问晋阳公主。
李世民最终打开了手卷,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心中顿感天塌地陷——这既不是战册,也不是策论,而是一篇关于李承乾监国后发展方向的具体建议。
李世民一拍桌子:“兕子是怎么想出这些的?她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陛下,现在您不用担心当太上皇或被架空了。您只需要保重身体就好。”
李世民哼了一声:“他们做梦!”
长孙皇后哈哈大笑:“陛下,这种好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求之不得,您怎么反而不高兴了呢?”
李世民一时语塞,无法反驳,因为手卷上写的内容实在太过离谱。
全文只讲了几件事:首先,太子监国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李世民的皇位,让他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彻底压垮世家,终结五姓七望的时代;
第二,让李承乾赶紧生孩子,开始培养接班人,由正值春秋鼎盛的李世民帮忙带孩子,李承乾从旁辅助,共同培养最强的下一代;
第三,监督李世民的健康,尽量让他活得久一些,为李唐江山奉献到最后。
这让李世民说不出的纠结——其他皇帝担心的皇子夺位根本不存在。而且看这意思,李承乾似乎对自己能否登基毫不在意,反而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李世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活着,和儿子一起为下一代铺路。
多少皇帝梦寐以求的好事,看样子要落在他李世民身上了,可他却高兴不起来。这分明是要把他绑在皇位上当牛做马啊!他现在才三十多岁,要是一不小心活到百岁,岂不是要再干七十年?想想都发怵。
这一瞬间,李世民竟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自己才是大孝子,早早让李渊当了太上皇享福;
再看看自己这几个不省心的孩子,居然想把他往死里使唤,简直是一群小畜生!
李世民敲了敲桌子,长叹一声:“这可能就是报应。”
长孙皇后却说:“这种报应,多少人求之不得呢?陛下还矫情上了。”
夫妻二人沉浸在幸福的烦恼中,但这几天的秦川却真的陷入了烦恼——因为京兆府劳动改造的事,出现了些许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