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姆大陆文明遗迹学术探险(一)
离开海参崴基地金社长和“开天组”那冷硬而充满科技感的研讨氛围,回到远东联邦大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心的《月球时间》研究室中,一场关于姆大陆文明的激烈学术争论,在苏小飞教授和莎莉副教授之间爆发,如同两颗行星碰撞,火花四溅,使得他们往昔的默契瞬间被打破,工作交流也被冰冷的对立情绪所笼罩。
苏小飞宛如一位执着的学术侦探,整日埋头于古老文献的晦涩文字里,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与姆大陆文明相关的线索,那些模糊的记载在他眼中都是珍贵的宝藏。
同时,凭借着对放射性物质敏锐的感知,他坚信姆大陆的文明遗迹中必定隐藏着宏大的核反应堆遗址,这是他心中地球远古文明跨越 1.0 级的关键证据,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闪耀的启明星。
而莎莉副教授则像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星际学者,运用渊博的知识和人工智能 Rose 系统构建的精密星系气候模型,精准地剖析着星际文明迁徙的轨迹,笃定地宣称暗物质军团的星系气候武器实验阻断了地球远古文明迈向 1.0 级的步伐,促使部分人类踏上外太空求生之旅,远航族和 “赛博坦机械联合体” 的崛起便是有力佐证,她的观点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难以撼动。
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让周围的同事都深感忧虑,释云秋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向夏锡梓提议道:“或许去姆大陆实地调研能打破这个僵局?” 此时的释云秋因在《月球时间》项目组的出色表现,即将奔赴灵犀山基地参加面试,虽无法参与此次探险,但她的建议犹如一阵春风,为解决问题带来了一丝希望。
在众人的期待下,苏小飞和莎莉终于放下成见,决定踏上这充满未知的探险之旅。一支由苏小飞、莎莉、兰再晨、夏锡梓和柯小幽组成的五人探险小队迅速组建起来,他们怀揣着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憧憬,向着波纳佩岛附近的南马特尔小岛进发。
出发前的准备阶段,苏小飞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精心挑选并调试各类高科技探测设备。伽马射线探测器就像一只敏锐的猎犬,能够精准地嗅出放射性元素的踪迹;高分辨率的水下考古扫描仪则似一双犀利的鹰眼,能清晰地洞察水下遗迹的细微之处。
这些设备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坚固的防水箱中,仿佛即将出征的战士,等待着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大展身手。
莎莉副教授也毫不逊色,凭借在星际气候和古代文明生态领域的深厚造诣,对南马特尔小岛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周边海域的生态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精心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探险计划。
从每日的行程安排到潜在风险的应对策略,再到紧急情况下的救援预案,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斟酌,如同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同时,她还细心准备了充足的医疗用品和应急食品,这些物资就像坚实的后盾,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兰再晨高大健壮的身影在筹备过程中格外忙碌,作为有着丰富户外探险经验的户外专家,他肩负起后勤保障的重任。他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器材供应商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件装备的质量,从帐篷、睡袋等生活必需品,到燃料、备用零件等专业设备,无一遗漏,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与高效,为整个探险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的认真负责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为团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夏锡梓专注于构建小组内部的通讯网络,她精心调试每一台对讲机、水下声呐通讯器,仿佛在编织一张无形的信息之网,确保在探险过程中,无论是身处水下的队友,还是坚守在岸上的成员,都能保持畅通无阻的联系。
此外,她还未雨绸缪,在岛上考察点设置了多个临时备用信号中继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信号干扰或盲区,为团队的安全保驾护航,她的专业和细心如同守护天使的羽翼,给人以安心之感。
柯小幽则凭借对语言和文化研究的热爱,深入当地的村落,与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倾心交流。她像一位虔诚的聆听者,倾听着他们口口相传的古老故事,记录下那些神秘的传说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这些珍贵的资料,犹如一把把神秘的钥匙,或许将开启解读遗迹信息的大门,为整个探险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在紧张而忙碌的准备过程中,小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且密切。每一次的讨论都不仅仅是关于探险筹备的事务性交流,更是他们团队情感升温的温馨契机。
在忙碌的间隙,不经意间的对视中,眼神里流露出的关切与爱意,仿佛春日里的暖阳,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融洽而温馨。苏小飞在调试设备时,会突然抬起头,望向莎莉,脸上带着微笑,轻声询问她的意见;莎莉在查阅资料时,也会轻轻走到苏小飞身边,递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手指触碰的瞬间,仿佛有一丝电流划过,让他们的心跳都微微加速。
这种微妙而美好的情感互动,如同星星之火,在团队中悄然蔓延,为即将到来的探险之旅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暖。
经过一周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他们终于踏上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岛屿。海风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咸湿的空气弥漫在四周,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他们将行李安置在提前预定的 club med Les boucaniers(地中海俱乐部)的房间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对姆大陆遗迹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