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楚了京城这潭水有多深多浑之后,林澈心里那点刚刚因为立威成功而冒头的安逸感,瞬间被危机感取代。他妈的,这哪是宅斗剧本?这分明是生存挑战加权力游戏的豪华套餐!
“信息!老子现在最缺的就是信息!”林澈在屋里踱着步,像一头焦躁的困兽,“光靠来喜溜达听墙角,春桃跟老妈子唠嗑,效率太低了!而且范围太窄,根本够不着府外那些真正要命的东西!”
他想起了前世看的那些电影小说,哪个牛逼人物不是情报网遍布天下?敌人在哪儿拉屎放屁都一清二楚?那才叫掌控全局!
“信息就是力量,就是命!”林澈猛地站定,眼神发亮,“老子要当拥有上帝视角的男人!不能总当个被动接招的傻逼!”
说干就干!他手里现在好歹有点能调动的银子了(虽然不多),也有了点微不足道的权力(审批个几百两开销),正好可以用来铺开他的“情报网络1.0版本”。
他先把来喜叫到跟前,这小子现在算是他的“外勤特工”。
“来喜,光盯梢不行,得发展‘下线’!”林澈塞给来福一小包碎银子,“你去外城,找那些茶楼酒肆的伙计、街面上消息灵通的乞丐头子、或者车马行里常年在外面跑的老车夫……找那种机灵、缺钱、嘴巴相对严实的,不用多,一两个就行。”
来喜眨巴着眼:“少爷,找他们干啥?”
“请他们喝酒吃肉,交朋友!”林澈指点道,“不用他们干杀人放火的活儿,就让他们帮忙留意着,咱们侯府三老爷那边的人,比如林福、王管事他们,在外面都跟什么人来往,经常去哪儿,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动静。有什么特别的消息,比如听到什么关于咱们侯府的流言,或者看到什么可疑的人跟府里人接触,就告诉你,按消息给钱!”
他这是要把监控范围从侯府周边,扩大到林墨堂可能活动的整个外城区域。
来喜似懂非懂,但听到“给钱”两个字,立刻来了精神:“少爷放心!来喜一定办好!”
打发了来喜,林澈又把目光投向账目。他现在不是能审批五百两以下的日常开销吗?这里面就有操作空间了!
侯府日常采买涉及很多外面的商铺,比如米铺、油铺、布庄、杂货店等等。这些商铺的伙计、掌柜,天天接触三教九流,消息也很灵通。
林澈以“核对往年采买价格,防止奸商虚报”为名(这理由冠冕堂皇),调阅了与侯府有长期往来的一些主要商铺的记录。然后,他“随意”地挑选了几家看起来掌柜比较老实、或者伙计比较机灵的铺子。
下次这些铺子来府里结账或者送货的时候,林澈会“恰好”路过,或者“顺便”问几句。
“张掌柜,最近市面上米价如何啊?有没有什么波动?”
“李伙计,我看你们铺子最近新到了一批南边的绸缎?生意不错吧?都哪些府上常来光顾啊?”
问得都是些生意场上的寻常话,但他会刻意把话题往“其他勋贵府邸的动向”、“市面上有没有什么新鲜传闻”上面引。问完之后,还会“大方”地让账房给他们结账时稍微宽松点,或者多给几个赏钱。
这一手“小恩小惠”加上“未来潜在主顾”的身份,很快就能让一些掌柜伙计打开话匣子。虽然得到的信息大多琐碎,但积少成多,里面未必没有真金。
林澈管这个叫“商业情报附带收集”。
除了这些,林澈也没忘了他的“书本情报”。他让春桃借着去书库帮他找“静心养性”的杂书为由,悄悄留意有没有近期的朝廷邸报(这玩意儿一般不会给少爷看,但书库管事或许有渠道抄录)、或者一些官员的诗集、游记之类的东西。从这些文字里,也能侧面了解到朝中一些官员的动向、喜好,甚至是派系倾向。
几天下来,各种零零碎碎的信息开始通过来福和那些商铺伙计,断断续续地汇集到林澈这里。
“少爷,西街乞丐头子‘黑皮’说,前几天看到林福管家跟一个生面孔在得意楼后院碰头,那人看着不像京城口音……”
“少爷,米铺的王伙计说,最近晋王府采买的粮食比往常多了三成……”
“少爷,车马行的老赵头嘀咕,说咱们府上三老爷名下的一个庄子,最近晚上常有马车进出,神神秘秘的……”
这些信息真假难辨,需要交叉验证,但林澈却如获至宝!他弄了个小本本,把这些都记下来,然后跟自己脑子里的账目信息、之前打听到的朝局情况相互印证。
虽然离“上帝视角”还差得远,但至少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他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张巨大的、尚未点亮的地图前,正一点点地擦亮上面的迷雾。
“对!就是这样!”林澈看着自己那写得密密麻麻的小本本,心里充满了干劲儿,“先把林墨堂这老狗在外面的爪子摸清楚,找到他藏钱销赃的窝点!再把京城里跟侯府有关系的势力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