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宋国,有一位朴实憨厚的农夫。他每日天未破晓,便带着农具走向那片寄托着全家希望的田地,一直劳作到夕阳西下,才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躯回家。他精心经营着这块田地,每一寸土地都倾注着他的汗水与心血。田地旁有一截树桩,每当劳作累了,他便会靠在树桩上稍作歇息,那树桩就像他忠实的伙伴,默默陪伴着他度过一个个辛勤劳作的日子。
然而,命运的齿轮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悄然转动。这一天,农夫如往常一样在田地里挥汗如雨地耕作着。突然,一只兔子不知从何处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它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在田野间横冲直撞。那速度快得惊人,仿佛后面有恶魔在追赶。只听“砰”的一声闷响,这只倒霉的兔子一头撞在了田地旁的树桩上,瞬间脖颈折断,身体软绵绵地倒在了地上,没了气息。
农夫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愣在了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急忙跑过去,看着眼前死去的兔子,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忍不住欢呼起来:“太好了,这下晚上有香喷喷的兔肉吃了!”他小心翼翼地拎起兔子,收拾好农具,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当天晚上,农夫一家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这顿意外的美餐。鲜美的兔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到了一张质量很不错的兔皮,这意外之财让农夫的心里乐开了花。
第二天,农夫又来到了田地里。可是,他才干了一会儿活,就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把锄头扔到了一边。他自言自语道:“瞧我笨的,还出什么力啊,只要我在这里守着,兔子就会自己送上门来的。”说完,他便一屁股坐在了树桩边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不远处的草丛,一心盼着有兔子冲出来撞在树桩上,好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捡回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渐渐西斜,天慢慢黑了下来。可是,农夫什么也没有等到,那只让他心心念念的兔子始终没有出现。他只好无奈地拿起农具,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从那以后,农夫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都守在树桩旁,再也不去认真耕种田地了。他心里想着,说不定哪天运气好,又能捡到撞死的兔子呢。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几个月眨眼间就过去了。
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农夫满怀期待地来到地边,可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傻了眼。只见田地里杂草丛生,原本应该金黄灿烂的庄稼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片荒芜。村里的人们知道后,纷纷围了过来,看着这个懒惰又愚蠢的农夫,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纷纷嘲笑他的不切实际和荒唐行为。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便是从这位农夫的故事中衍生而来,它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着野兔撞上去。它比喻那些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的人。聪明的小朋友们,野兔撞在树桩上死去,这是非常偶然的事情,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概率极低。它并不意味着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死在这个树桩上。可是这个农夫竟然把偶然当成了必然,不惜放下手中的农具,任由耕田荒芜,专门等待这种偶然的收获。
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能像这位农夫一样,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之财,那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学习,如果我们不认真听讲、不努力做作业,却幻想能取得好成绩,那无疑是不现实的。只有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和幸福。